一、說教材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質點、參考系、坐標系的基本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后續課程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根據上述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又考慮到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質點的概念及條件;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
2、過程與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事物。
根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質點概念的建立。只有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后續教材的相關內容。 教學難點:質點模型的條件判斷。本部分比較抽象,學生欠缺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在這期間,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遵循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和啟發式的教學原則,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討論、自學、練習并輔以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1、進入話題,激發興趣;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3、即時訓練,反饋矯正;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5、任務后延,自主探究。下面我將對這五個教學環節逐一進行介紹。
1、進入話題,激發興趣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可能脫離活動情景而抽象的存在,學習應該與情景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所以,本節課我采用情景導入的方式。
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名運動員跳高的視頻資料。然后,讓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例子,并讓他們思考,應該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這一問題。從而引出本課。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我讓一羽毛自由下落,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羽毛在下落過程中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通過這個演示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也許會回答,一方面自轉,一方面整體下落。隨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雄鷹翱翔、足球飛滾等物體運動的視頻,并讓學生討論如何準確地描述物體上各點位置運動情況這個問題。同學們通過討論也許會發現,若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這個問題就簡單了。于是,我進一步引導,能不能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呢?播放地球繞太陽公轉、輪船在海洋上航行等視頻資料,讓學生討論思考這個問題,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學生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鉆研精神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通過引導學生的回答,引出質點的概念和質點成立的條件。然后,讓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在怎樣的運動中可以看做質點的例子。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完全可以攻克本節課的重點及其難點。而對于參考系這個概念可以通過一個師生之間的活動來理解。請一位同學站到講臺上,我在他面前走過,問他,我動了嗎?很顯然,他會回答動了。然后,讓那位同學與我并排同速走動,問他,我動了嗎?他回答我沒動。但是,講臺下的同學看到我卻動
了。通過這種師生之間的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
然后,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對于同一物體的同一狀態,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不一樣呢?通過同學們的思考,引出參考系的概念,并讓同學們舉一些由于參考系不同而使物體運動狀態不同的例子。
對于坐標系這個知識點比較簡單,可以先讓同學們自學,然后請幾名同學給大家講解。通過自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3、即時訓練,反饋矯正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必須進行必要的練習。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一下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疑問的同學可以直接向老師詢問,然后,完成課后習題第1題和第2題。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
對于本節課知識的歸納,我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每一個提問到的同學總結一條,讓每一個同學都有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機會。我之所以采用這種方法,是因為這樣可以促進每一個同學積極地學習并可以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5、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所學內容。但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必須進行及時復習。所以,應該讓同學們及時復習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做一些相應的練習。
四、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將設計的板書寫到黑板上):
§1.1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1、物體和質點
2、參考系
3、坐標系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質點、參考系、坐標系的基本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后續課程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根據上述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又考慮到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質點的概念及條件;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
2、過程與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事物。
根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質點概念的建立。只有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后續教材的相關內容。 教學難點:質點模型的條件判斷。本部分比較抽象,學生欠缺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在這期間,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遵循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和啟發式的教學原則,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討論、自學、練習并輔以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1、進入話題,激發興趣;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3、即時訓練,反饋矯正;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5、任務后延,自主探究。下面我將對這五個教學環節逐一進行介紹。
1、進入話題,激發興趣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可能脫離活動情景而抽象的存在,學習應該與情景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所以,本節課我采用情景導入的方式。
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名運動員跳高的視頻資料。然后,讓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例子,并讓他們思考,應該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這一問題。從而引出本課。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我讓一羽毛自由下落,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羽毛在下落過程中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通過這個演示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也許會回答,一方面自轉,一方面整體下落。隨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雄鷹翱翔、足球飛滾等物體運動的視頻,并讓學生討論如何準確地描述物體上各點位置運動情況這個問題。同學們通過討論也許會發現,若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這個問題就簡單了。于是,我進一步引導,能不能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呢?播放地球繞太陽公轉、輪船在海洋上航行等視頻資料,讓學生討論思考這個問題,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學生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鉆研精神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通過引導學生的回答,引出質點的概念和質點成立的條件。然后,讓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在怎樣的運動中可以看做質點的例子。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完全可以攻克本節課的重點及其難點。而對于參考系這個概念可以通過一個師生之間的活動來理解。請一位同學站到講臺上,我在他面前走過,問他,我動了嗎?很顯然,他會回答動了。然后,讓那位同學與我并排同速走動,問他,我動了嗎?他回答我沒動。但是,講臺下的同學看到我卻動
了。通過這種師生之間的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
然后,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對于同一物體的同一狀態,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不一樣呢?通過同學們的思考,引出參考系的概念,并讓同學們舉一些由于參考系不同而使物體運動狀態不同的例子。
對于坐標系這個知識點比較簡單,可以先讓同學們自學,然后請幾名同學給大家講解。通過自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3、即時訓練,反饋矯正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必須進行必要的練習。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一下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疑問的同學可以直接向老師詢問,然后,完成課后習題第1題和第2題。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
對于本節課知識的歸納,我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每一個提問到的同學總結一條,讓每一個同學都有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機會。我之所以采用這種方法,是因為這樣可以促進每一個同學積極地學習并可以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5、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所學內容。但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必須進行及時復習。所以,應該讓同學們及時復習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做一些相應的練習。
四、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將設計的板書寫到黑板上):
§1.1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1、物體和質點
2、參考系
3、坐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