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一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方法:
先對光:一轉轉換器;二轉聚光器;三轉反光鏡
再觀察:一放標本孔中央;二降物鏡片上方;三升鏡筒仔細看
2、注意:
(1)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
(2)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玻片標本”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3)物像與實際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顛倒的
(4)高倍物鏡使用順序:
低倍鏡→標本移至中央→高倍鏡→大光圈,凹面鏡→細準焦螺旋
(5)污點位置的判斷:移動或轉動法
2.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二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3.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三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_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4.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四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②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5.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五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6.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六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7.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七
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基本的結構形式。
8.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八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酵。
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余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于維持體溫。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后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
9.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九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①神經中樞位于顱腔中腦(大腦、腦干、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級中樞,可以調節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②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③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
(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10.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11.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一
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_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_的_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_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_過程中核仁呈現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12.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二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相關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三、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酵母菌、植物細胞在無氧條件下的呼吸)
(動物骨骼肌細胞、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等細胞的無氧呼吸)
四、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細胞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13.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三
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14.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四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15.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五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兩反應,
(光反應、暗反應)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應為暗反應基礎,同時進行)
光暗各分兩不走,
(光反應、暗反應都包括兩步)
光為暗還供氫能;
(光反應為暗反應還原C3化合物提供氫和能量)
色素吸光兩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
解水釋氧暗供氫;
(分解水釋放氧氣,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氫)
ADP變ATP,光變不穩化學能;
(光能轉變成ATP中不穩定的化學能)
光完成行暗反應,后還原來先固定;
(在光反應的基礎上進行暗反應,先固定CO2再還原C3)
16.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六
內質網
結構特點: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附著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成堆的囊并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液泡
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
功能: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核糖體
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17.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七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細胞吸水的方式
(1)吸漲吸水
機理:靠細胞內的親水性物質(蛋白質﹥淀粉﹥纖維素)吸收水分實例:未成熟植物細胞、干種子
(2)滲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實例:成熟的植物細胞條件:有中央液泡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統稱原生質層把成熟的植物細胞看作一個滲透裝置。
原生質層(選擇性透過膜)相當于半透膜,細胞內有細胞液與外界溶液具有濃度差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質壁分離外因: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現象質壁分離內因:細胞壁伸縮性﹤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問題。
18.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八
1.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2.伴性遺傳的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遺傳現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一般是男性通過女兒傳給外孫);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親傳給致病基因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連續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患者全部為男性;致病基因父傳子,子傳孫(限雄遺傳)
19.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十九
1、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2、垂體: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借漏斗柄連于下丘腦,呈橢圓形。
3、下丘腦:即丘腦下部。間腦的一部分,位于腦的腹面,丘腦下方,下丘腦是調節內分泌的較高級中樞。
4、反饋調節: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后,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合成與分泌。
5、協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如: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島A細胞產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島素(胰島B細胞產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20.人教版高一生物科目上學期知識點 篇二十
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