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30篇)

時間:2024-11-08 17:4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一#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30篇)#】政治,是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領域,®無憂考網為大家精心整理了30篇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總結全面而細致,能幫助高一同學們更好地把握必修一政治知識,為深入學習政治學科打下堅實基礎,在知識的海洋中順利起航。

1.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一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P26)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

  社會主義改造(P26-P27)

  (1)完成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2)意義:

  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②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③★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3.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三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P28)

  (1)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探索: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4.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四

  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P28)

  ①★工業: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②農業: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③基礎設施: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

  ④教育科技: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5.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五

  對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的評價(P28-P29)

  ①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③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6.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六

  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①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探索,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證實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P21)

  ②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P24)

  ③在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P27)

  ④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P28)

7.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七

  新時代、新格局(2012-至今)

  對內改革

  黨的xx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對外開放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8.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八

  改革開放的意義(P34-P35)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四個面貌)

  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三個飛躍)

  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一個重要法寶)

  ④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一個必由之路)

  ⑤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兩個關鍵一招)

9.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九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P36)

  (1)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提出時間:1982年,在黨的xx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

10.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P38-P41)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途徑、必由之路)

  ①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②★重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正確道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行動指南)

  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xx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保障)

  ①★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精神動力)

  ①形成: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②內容: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③重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5)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6)要求: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1.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一

  新時代的科學內涵(P43)

  (1)地位: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內涵:

  ①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從歷史脈絡看)

  ②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從國家角度看)

  ③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從人民角度看)

  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從中華民族看)

  ⑤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從國際地位看)

12.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二

  進入新時代的意義(P43)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歷史意義)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政治意義)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意義)

13.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三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P44-P45)

  (1)內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轉化原因: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②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3)解決主要矛盾的措施:

  ①針對“變”的角度:

  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②針對“不變”的角度: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14.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四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P46-P47)

  (1)原因: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②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

  (2)做法:

  ①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共產黨人)

  ②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十四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中國人民)

15.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五

  中國夢的特點:

  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與人民的關系)

  ②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

  ③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夢與世界夢的關系)

16.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六

  中國夢(P48-P49)

  (1)內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本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①國家富強: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基礎)

  ②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核心內容)

  ③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奮斗目標、根本歸宿)

  (3)意義: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已成為激蕩在十四億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大公約數和大同心圓。

17.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七

  “四個偉大”的關系(P52)

  ①★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②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18.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八

  實現偉大夢想的要求(P50-P51)

  總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①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②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③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十九

  1、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P52)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中國式現代化(P52相關鏈接)

  (1)五大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2)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20.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

  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P53-P55)

  (1)★“兩步走”戰略安排

  ①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②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實現措施:

  ①把握重大原則

  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等重大原則,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②抓住機遇

  只有緊緊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善于創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

  ③青年人有所作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21.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P24)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③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22.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二

  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P24)

  (1)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

  (2)兩個步驟之間的關系: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②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

  (3)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表現:

  ①就領導權來說: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

  ②就革命前途來說: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③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3.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P22-P25)

  (1)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2)開始標志:五四運動(1919年)

  ①五四運動的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

  ②五四運動的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領導力量(主心骨):中國共產黨

  ①誕生: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

  (4)發展歷程: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5)取勝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

  (6)革命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7)勝利標志:新中國的成立

  (8)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24.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四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P21-P22專家點評)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①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不允許走)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愿意走)

  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沒能力走)

25.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五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P21)

  (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社會性質):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3)主要嘗試:①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②辛亥革命之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

  (4)嘗試結果: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5)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

26.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六

  馬克思主義的特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P17相關鏈接)

  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②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

  ③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

  ④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27.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七

  《共產黨宣言》(P15-P16)

  (1)歷史意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2)主要內容:

  ①《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②《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③《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28.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八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兩大發現(P14-P15)

  (1)唯物史觀

  ①創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

  ②內容: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2)剩余價值學說

  ①創立:馬克思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

  ②內容: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意義: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29.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十九

  空想社會主義(P11-P12)

  (1)產生原因: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

  (2)歷史進步性:一些先進分子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紛紛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3)★局限性:①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②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30.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三十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①內容: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②階級關系上的表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③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

  ④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