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高三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習力學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無憂考網高三頻道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三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篇一】高三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
元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1.一省制的中樞權力機構
元朝建立后,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中書省的長官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元朝中后期,宰相權勢過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引起政局動蕩。
2.棉紡織業的發展
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紡織技術.全面革新內地落后的棉紡織技術。棉紡織業是新興的手工業部門。柔軟結實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絲、麻、毛,成為廣大民眾的主要衣料。
元代承前啟后,燒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紅.開始進人彩瓷生產時期。
3.科學技術成就
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1231一l316)制成了一種新型渾儀——“簡儀”。郭守敬編制的《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它以:365.2425日作為一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
元代出現珠算法。
元代王禎的《農書》是一項重要的農學成就。
4.文學和藝術成就
(1)散曲和雜劇元散曲是元代興起的新詩體。元代北方地區興起了雜劇。散曲和雜劇合稱元曲,關漢卿、馬致遠等是最為著名的元曲作家。
(2)繪畫藝術元代南方士人的郁悶心情更通過山水畫作抒發出來。
【篇二】高三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
一.背景
①經濟危機使美國陷入困境。
②當時的美國胡佛政府基本延續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③1933年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始推行新政。
二.內容
①整頓財政金融②實行工業復興法③調整農業生產④實行社會保障,推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三.新政特點:
是在保留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預經濟。
四.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加速了生產力的恢復。
②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人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勢力的上臺,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繼承和借鑒,標志著資本主義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④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高三歷史必修三知識點:英國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直接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奉行“君權神授”,并宣稱議會權力來自國王,和議會發生矛盾。
過程:1640年—1688年,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
2.《權利法案》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背景:
1688年光榮革命議會取得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內容:
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利。
意義:
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影響:
“光榮革命”后,英國的貴族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實行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
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①內閣的含義:內閣原來是指國王召集親信大臣商議國家機密的秘密小房間,后來指決議國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紀,內閣的首腦“首相”取代國王主持內閣會議。國王逐漸退出內閣,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從此成為一種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爾。
③確立內閣對議會負責的制度。
④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讓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該黨的領袖就是理所當然的首相。
⑤19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度確立。
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①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把政治斗爭規定在一個相對有序的狀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使英國走上資本主義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為世界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
【篇三】高三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
專制主義的發展歷程
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的個人專斷*;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1.戰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鞏固。
4.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強
北宋初年,大力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和武將爭權的問題,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6.元朝新發展
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7.明清達到頂峰
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還設立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