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一
1、儒學興(xing)起的原因(yin):
漢武帝起用很多(duo)儒學家參與(yu)國家大政。儒家學說(shuo)成(cheng)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guan)授爵的標準。士(shi)人紛(fen)紛(fen)研習(xi)儒家經(jing)典,儒學得(de)以大興。
2、儒學教育(yu)狀況:
(1)儒家經典(dian)成為國(guo)家規定的教科(ke)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shi)”。自此,教育為儒家所(suo)壟斷。
(2)興辦(ban)太學(xue)(xue),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xue)(xue)完經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zheng)府任(ren)官(guan)。太學(xue)(xue)的興辦(ban),打破了以(yi)往由貴族(zu)官(guan)僚(liao)世代為官(guan)的陳規(gui),使非貴族(zu)官(guan)僚(liao)家庭的子弟也(ye)可憑太學(xue)(xue)資格做官(guan);同時也(ye)大(da)大(da)提高(gao)了儒學(xue)(xue)的地位。
(3)在(zai)(zai)全國(guo)各郡(jun)縣(xian)設(she)立學(xue)校,初步建立了地(di)方教育系統。儒學(xue)于各郡(jun)縣(xian)得到(dao)推廣,在(zai)(zai)民間(jian)開始(shi)處(chu)于獨尊的地(di)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2.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二
享譽世界的制(zhi)瓷業(ye)
1.中(zhong)國(guo)是世界上(shang)最(zui)早發明(ming)瓷器(qi)的國(guo)家。
2.商代燒制出了原始(shi)瓷器
3.東漢瓷(ci)器(qi)的生(sheng)產技術達到(dao)成熟階段,早期生(sheng)產的是青瓷(ci),后來又(you)燒制(zhi)出白瓷(ci)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da)系統。
5.宋(song)代(dai)我國制(zhi)瓷(ci)技藝大(da)放異彩(cai),涌現出(chu)一(yi)批名窯。
6.元朝景德鎮窯成為(wei)全國的(de)制瓷(ci)中(zhong)心,燒制出白地(di)藍花的(de)青花瓷(ci)。
7.明(ming)清時(shi)期(qi)(qi)中(zhong)國(guo)瓷(ci)器的高(gao)速發展,景德鎮成為全(quan)國(guo)的“瓷(ci)都”。明(ming)中(zhong)后期(qi)(qi)又燒制出彩瓷(ci),以五(wu)彩瓷(ci)最為有名(ming),到了(le)清代,還(huan)發明(ming)了(le)琺(fa)瑯瓷(ci)。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琺瑯瓷
3.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三
從《詩(shi)經》到唐詩(shi)
1、《詩經》
(1)中國第—部詩(shi)歌總(zong)集《詩(shi)經》。分為風、雅(ya)、頌三部分。
(2)《詩經(jing)》經(jing)孔子(zi)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后(hou)世奉為儒家經(jing)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li)騷》想象奇(qi)特(te),具有(you)浪漫主義(yi)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zuo),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
a.唐(tang)朝文明開放與(yu)繁榮的社會環境。
b.科舉考試(shi)中以詩(shi)賦為主(zhu)促進了(le)詩(shi)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pin):
a.初唐的詩(shi)人(ren)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存(cun)知(zhi)己,天涯(ya)若比鄰(lin)”,是千古傳誦(song)的名句。
b.盛唐詩人:
高適的(de)(de)“大漠窮秋(qiu)塞草腓,孤城(cheng)落日斗兵稀”,岑參(can)的(de)(de)“四(si)邊(bian)伐鼓雪海涌,三(san)軍大呼陰山(shan)動”,都洋溢著豪邁的(de)(de)'氣概;孟浩然(ran)(ran)、王(wang)維(wei)的(de)(de)山(shan)水詩(shi),景(jing)物如畫(hua)(hua),意(yi)境幽深,孟浩然(ran)(ran)的(de)(de)“野曠天低樹,江清月(yue)近(jin)人”,王(wang)維(wei)的(de)(de)“江流天地(di)外(wai),山(shan)色有無中(zhong)”,都富于詩(shi)情畫(hua)(hua)意(yi)。李白、杜甫和白居易(yi)的(de)(de)詩(shi)是唐詩(shi)發展繁榮的(de)(de)豐碑。李白以浪(lang)漫主(zhu)義(yi)的(de)(de)創作,贏得“詩(shi)仙”的(de)(de)美譽;杜甫以現實主(zhu)義(yi)的(de)(de)“詩(shi)史”,被(bei)譽為“詩(shi)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4.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四
《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xia)朝時(shi),我國就有(you)了歷法(fa)《夏(xia)小正(zheng)》,商朝改進為“殷(yin)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shou)時歷(li)》,集前代各(ge)家歷(li)法(fa)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xiu)的歷(li)法(fa)。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sheng)之(zhi)的《汜勝(sheng)之(zhi)書》;
(2)北魏賈(jia)思勰的《齊(qi)民(min)要術(shu)》;
(3)元朝王禎的(de)《農書(shu)》;
(4)明朝徐(xu)光(guang)啟的(de)《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5.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五
了解“市”的形成(cheng)和(he)發展(zhan)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zhu)宅區嚴格分開(kai),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或市令(ling)),按時開(kai)市閉市。
(2)隋唐(tang):長安城有市(shi)和坊,市(shi)與坊用圍墻隔開(kai),白天(tian)定時(shi)開(kai)市(shi)閉市(shi)。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jian)打破,店(dian)鋪隨處(chu)可設,且早晚都可經(jing)營
(4)西漢:長安、洛陽(yang)、邯鄲(dan)、臨淄、宛、成(cheng)都商業中(zhong)心
(5)隋唐黃河流(liu)域(yu)長安、洛陽(yang);長江流(liu)域(yu)揚州、益州,成為(wei)繁華的(de)商業城市;廣州重(zhong)要的(de)外貿港口,政府(fu)設市舶使。
(6)宋(song)代(dai)開封、臨安;益州發(fa)行(xing)“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hang)州。世界(jie)第(di)一大港泉(quan)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
6.高三年級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六
一、從(cong)刀(dao)耕火種(zhong)到(dao)鐵犁(li)牛(niu)耕
1、原始(shi)農(nong)業的產生(sheng):“刀耕(geng)火種(zhong)”、“火耕(geng)”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jin)入(ru)了“耜(si)耕(geng)”或“石器鋤耕(geng)”時(shi)代
3、春秋戰國(guo)時期:鐵犁牛耕,中國(guo)古代(dai)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niu)耕(geng)在春秋末年興(xing)起是(shi)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ci)革命,目前發現最早(zao)的鐵犁(li)具(ju)是(shi)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guang)牛(niu)耕(geng)(二牛(niu)抬杠→一牛(niu)挽犁(li)),而且耕(geng)犁(li)基(ji)本定型。
二(er)、土(tu)地私(si)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tu)地屬(shu)于氏族公(gong)社所有,公(gong)社成員集體(ti)耕(geng)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she)會(夏(xia)商(shang)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zhan)過程:盛行(西(xi)周)——瓦解(春秋(qiu))——廢除(戰(zhan)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shi)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yong)(生產(chan)力的發展(zhan))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