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選擇題(20x3=60)1.培養基的滅菌可采用高壓滅菌,其具體的方法是()
A.100℃,15分鐘B.121℃,15-30分鐘
C.62℃,30分鐘D.零下18℃,60分鐘以上
2.從土壤中篩選蛋白酶產生菌時,所用培養基為()
A.加富培養基B.選擇培養基
C.基礎培養基D.鑒別培養基
3.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病毒的衣殼決定其抗原的特異性,在生態系統中作為消費者
②含RNA的病毒較含DNA的病毒更易發生變異
③病毒呈現不同形態的直接原因是衣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
④滅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為細胞工程的誘導劑
⑤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夠在寄主體內完成遺傳物質的自我復制
A.四項正確B.僅一項正確C.兩項正確D.三項正確
4.有關花粉植株的形成,敘述錯誤的是
A.花粉可脫分化形成胚狀體階段,再發育成花粉植株
B.花粉可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誘導分化成花粉植株
C.花期早期的花藥比后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D.花期后期的花藥比早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5.下列對菌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每個菌落都是由多種細菌大量繁殖而成
B.各種霉菌在面包上生長形成的不同顏色的斑塊即為菌落
C.噬菌體能使固體培養基上的細菌裂解,菌落變得透明
D.細菌和真菌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態不同
6.微生物的接種技術最常用的有()
①平板劃線法②稀釋涂布平板法③斜面接種④穿刺接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下表為科研人員配制某種培養基的配方,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蛋白陳10g乳糖5g蔗糖5gK2HPO42g伊紅0.4g美藍0.065g蒸餾水1000mL將培養基pH調至7.2A.該培養基pH為7.2,適宜細菌生長
B.可以用來鑒別飲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腸桿菌,屬于選擇培養基
C.培養基配方中,乳糖和蔗糖可作為碳源,蛋白胨作為氮源
D.該培養基雖未添加生長因子,但仍能用來培養微生物,因為蛋白胨可為微生物提供生長因子
8.配制的培養基成分是:纖維素粉、NaN03、Na2HP04、KH2P04、MgS04、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該培養基能使下面哪種微生物大量繁殖()
A.酵母菌B.自生固氮菌
C.各種細菌D.纖維素分解菌
9.下列關于四種生物的能源、C源、N源和代謝類型的描述,其中正確的一組是()?
硝化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衣藻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C源CO2糖類糖類CO2N源NH3N2N2NO-3代謝類型自養需氧型異養需氧型異養需氧型自養需氧型A.硝化細菌、乳酸菌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D.硝化細菌、衣藻
10.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僅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和水配制的培養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篩選“目的菌”
B.“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自化合物A
C.“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
D.該培養基可直接進行植物組織培養
11.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對培養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瓊脂糖
④不加瓊脂糖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鹽
⑧不加硝酸鹽.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12.下列圖示有關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只能得到甲圖中色素帶①和②
B.若乙圖表示正在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其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C.丙圖中培養酵母菌的錐形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目的是讓酵母菌繁殖
D.丁圖表示洋蔥根尖的培養,洋蔥底部不能接觸到燒杯內液面
13.下列實驗流程中,錯誤的是()
A.鮮玫瑰花+清水→水蒸氣蒸餾→油水混合物→分離油層→除水→玫瑰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萃取→濃縮→過濾→胡蘿卜
C.制備溶液→制備泡菜樣品處理液→制備亞硝酸鹽標準顯色液→比色
D.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
14.生產實踐中配制微生物發酵所需要的培養基時,一般遵循“經濟節約”的原則。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纖(秸稈)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代朊(蛋白氮)”、“以烴代糧”等。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以野代家”培養微生物時,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長因子
B.“以纖代糖”能為某些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
C.“以氮代朊”是因為銨鹽、硝酸鹽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
D.“以烴代糧”培養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凈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
15.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干擾素蛋白,說明外源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已表達成功
B.動物細胞融合可以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擴大了用于雜交的親本組合范圍
C.植物細胞培養技術,可用于培育無病毒植物、生產食品添加劑、制作人工種子
D.生長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長過程中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物質
16.用酵母菌使葡萄汁產生葡萄酒,當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發酵就停止了。有關解釋不正確的是
A.酒精對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營養物質因消耗而不足
C.產物積累使pH值發生改變
D.氧氣過少導致其無法呼吸
17.下列坐標曲線中,a、b所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A.圖甲中,a、b點酶的結構、功能相同
B.圖乙中,a、b點生長素的生理效應相同
C.圖丙中,a、b點細胞的代射強度相同
D.圖丁中a、b點細菌的增長速率相同
18.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壓蒸汽滅菌時,鍋內壓力一般為10kPa
B.倒平板時,培養基高度約為培養皿高度的2/3
C.實驗結束后帶菌培養基應加熱后再倒掉
D.接種固體培養基時應將菌種接入培養基內部
19.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溫環境下的一類微生物,在0~5℃可生長繁殖,生長溫度一般在30℃左右。關于耐冷菌的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耐冷菌參與代謝的酶在低溫下仍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B.不同取樣地點相比較,北方寒冷地區水土中較易分離出耐冷菌
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適溫度,自變量應為溫度,無關變量應相同且適宜
D.分離純化耐冷菌的過程中,使用過的培養基及培養物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丟棄
20.某科研工作者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兩種物質的相對含量變化情況,繪得右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物質為葡萄糖,乙物質為乳糖
B.a→e時間內分解葡萄糖的酶一直存在
C.a→e內分解乳糖的酶一直存在
D.大腸桿菌利用營養物質的這種調節方式屬于酶活性的調節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綜合題(4x10=40)21.請回答有關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細胞的問題:
⑴葡萄汁發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用___________檢驗,若在酸性條件下液體呈現__________色,則證明有酒精產生。
⑵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變得澄清,在果汁生產中常用到____________。
⑶利用果汁可以釀制果酒,現為提高果酒的品質及節約生產成本,某廠家已嘗試使用固定化細胞技術。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時,常采用下圖中的方法_____(填出序號及名稱)。采用該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⑷制作固定化酵母細胞時,要將已冷卻至____________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與已____________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經充分混合均勻的酵母細胞溶液可在飽和的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膠珠。如果得到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得到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分)酵母菌等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的培養使用下列哪種培養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B.麥芽汁瓊脂培養基
C.蛋白胨酵母膏培養基D.MS培養基
(2)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可用于制作果酒。
①果汁發酵后是否產生酒精,可以用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色。
②酵母菌細胞固定化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固定酵母菌細胞時首先需要將干酵母放入中活化。
(3)擬將新篩選獲得的優良釀酒酵母擴大培養,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生產用菌種一般選用快速增值階段的菌體,由表中數據分析,第天的酵母菌適宜用于固定化。
時間/天01234567酵母菌數(×106/mL)0.81.83.05.64.82.00.80.4(4)現在工廠化生產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并接入合適的菌種。
(5)果醋有水果和食醋的營養保健功能,是集營養、保健、食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飲品。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實驗流程。
沖洗應特別注意不能反復沖洗,原因是。
由圖可知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礎上進行,請用相關反應式表示這一過程:。
(6)小麥脫粒以后還有大量的麥稈,主要成分為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但是酵母菌無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23.(8分)微生物強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過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來提高采油率的新技術。以下是人們篩選、純化和擴大培養該類微生物的實驗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該類微生物應取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2)為篩選和純化該類微生物,如何配制培養基?__________________。
(3)接種后需密封培養,由此推測該類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_,培養一段時間后在培養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時選取________________就可獲得高效菌株。
25.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養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這種培養基屬于培養基。
(2)“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來自培養基中的。實驗需要振蕩培養,由此推測“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
(3)在上述實驗操作過程中,獲得純凈“目的菌”的關鍵是。
(4)轉為固體培養基時,常采用平板劃線的方法進行接種,此過程中所用的接種工具是,操作時采用滅菌的方法。
(5)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
(6)某同學計劃統計污水池中“目的菌”的總數,他選用10-4、10-5、10-6稀釋液進行平板劃線,每種稀釋液都設置了3個培養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此對照實驗的目的是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
24.(8分)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生物技術實踐方面的問題:
Ⅰ.現有磨漿機、燒杯、滴管、量筒、玻璃棒、漏斗、紗布、蘋果、試管、蒸餾水、質量分數為2%的果膠酶溶液、一定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下表是某小組利用上述材料進行的有關實驗:(“/”表示不加),請回答下列問題:
操作順序項目燒杯甲乙丙丁1加入蘋果泥20ml20ml20ml20ml2①2ml/2ml2ml3加入不同液體2ml蒸餾水2ml蒸餾水2ml鹽酸溶液2ml氫氧化鈉溶液4水浴恒溫,玻璃棒攪拌15分鐘15分鐘15分鐘15分鐘(1)表中①處的內容是。
(2)比較燒杯甲、丙、丁的結果可知:能影響酶的活性。
(3)若要驗證果膠酶的作用,應把兩個燒杯同時取出并過濾相同時間,觀察并比較。
Ⅱ.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常用的是法;一般情況下,提取胡蘿卜素時,提取效率與原料顆粒的含水量成比;將提取的胡蘿卜素粗品通過紙層析進行鑒定的結果如右圖所,請據圖回答。
A、B、C、D四點中,屬于標準樣品的樣點是;乙代表的物質是。
參考答案
1.B
【解析】培養基的滅菌可采用高壓滅菌,要求高溫、高壓且30分鐘左右才能將芽孢殺死,實現滅菌。
2.B
【解析】從土壤中篩選蛋白酶產生菌時,可以在培養基中添加牛奶或酪素制備培養基平板,微生物生長時若產生蛋白酶,則會水解牛奶或酪素,在平板上形成透明的蛋白質水解圈。
3.A
【解析】
4.D
【解析】
試題分析:親本植株的生理狀況對誘導成功率也有直接影響,早期的花藥比后期的花藥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植物組織培養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應用能力。
5.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微生物的有關內容。菌落是微生物子細胞群,有的菌落是由一種細菌大量繁殖而成,A錯。故本題選A。
6.B
【解析】
試題分析:稀微生物接種常用的方法有稀釋混合倒平板法、稀釋涂布平板法、平板劃線分離法等,這兩種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分離純化效果好。
考點:考查菌種接種技術,意在考查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7.B
【解析】細菌生長的最適pH為6.5~7.5,該培養基適宜細菌生長。該培養基添加了伊紅與美藍,可鑒別大腸桿菌,為鑒別培養基。乳糖和蔗糖為碳源,蛋白胨為氮源,還可提供生長因子。
8.D
【解析】
試題分析:
培養微生物都必須要有水、無機鹽、碳源、氮源和生長因子;該培養基內含有纖維素粉,因為能夠分解纖維素的菌類才能大量繁殖;選D。
考點:選擇培養基。
點評:試題相對簡單,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
9.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有:①各種微生物的代謝類型,②微生物所需的能源、碳源和氮源的不同。解答此題時應明確:硝化細菌、乳酸菌屬于細菌,酵母菌屬于真菌,衣藻屬于真核生物。微生物所需的能源、碳源、氮源因其同化作用類型的不同而不同。
10.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選擇培養基的有關內容。由題意可知,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篩選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目的菌”,A正確;“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自化合物A,B正確;由于培養基中含有機物A,所以“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C正確;該培養基不可直接進行植物組織培養,缺少植物激素,D錯。故本題選D。
11.C
【解析】
試題分析: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原理是在以尿素為氮源的培養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細菌才能以尿素為氮源生長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因缺乏氮源而無法生長繁殖.
解:分解尿素的細菌是異養微生物,因此培養基中應該加入有機碳源,如葡萄糖;分離分解尿素的菌的培養基從功能上分屬于選擇培養基,應該以尿素為氮源;從物理性質上分屬于固體培養基,因此應加入凝固劑瓊脂糖.
故選:C.
點評:對于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原理及根據培養物和培養目的選擇培養基配方的理解應用、并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是解題的關鍵.
12.B
【解析】
試題分析:秋天的菠菜中也富含葉綠素,做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中也能得到四種色素,故A錯誤。乙圖如果表示正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其失去水分較多,吸水能力是逐漸增強的,故B正確。丙圖中錐形瓶封口放置是為了保證進行無氧呼吸,故C錯誤。丁圖中培養洋蔥根尖時,洋蔥底部應接觸到燒杯內液面,故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生物學實驗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識記理解掌握程度。
13.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對提取玫瑰油的實驗流程、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流程、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步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流程的考查,回憶提取玫瑰油的實驗流程、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流程、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步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流程,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
解:A、水中蒸餾法提取玫瑰油的實驗流程是:鮮玫瑰花+清水→水蒸氣蒸餾→油水混合物→分離油層→除水→玫瑰油,A正確;
B、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萃取→濃縮→過濾→胡蘿卜,B正確;
C、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步驟是:配制溶液→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泡菜樣品處理液→比色,C錯誤;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流程是: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D正確.
故選:C.
點評:對提取玫瑰油的實驗流程、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流程、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步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流程的記憶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14.A
【解析】野生植物屬于天然的培養基,含有微生物生長的各種成分,包括生長因子。
15.B
【解析】
16.D
【解析】
試題分析: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對酵母菌同樣有毒害作用,A正確;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其中的營養物質被消耗,很難維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謝需要,B正確;酒精發酵過程中,產物二氧化碳等積累使pH值發生改變,C正確;酒精發酵是進行無氧呼吸,不需要氧氣,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能力。
17.B
【解析】
18.C
【解析】
試題分析:微生物培養時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壓力為100kPa,故A錯誤;倒平板時,約10到20mL培養基,故B錯誤;接種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故D錯誤;實驗結束后帶菌培養基應加熱后再倒掉,故C正確。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微生物培養,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的要點的能力。
19.D
【解析】使用過的培養基必須經過滅菌處理后再丟棄,經消毒可能還會存在細菌的芽孢。
20.B
【解析】分解葡萄糖的酶屬組成酶;不管環境中是否有葡萄糖,該酶都要存在于大腸桿菌的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屬誘導酶;只有當環境中的葡萄糖被耗盡且有乳糖存在時,控制該酶的基因才表達,該酶才被合成。大腸桿菌利用營養物質的這種調節方式屬于酶合成調節。
21.(1)重鉻酸鉀灰綠(2)果膠酶(3)③包埋法體積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但它不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4)室溫活化CaCl2海藻酸鈉溶液濃度偏低海藻酸鉀濃度偏高
【解析】
試題分析:(1)常用檢測酒精的方法是酒精在酸性條件下和重鉻酸鉀溶液呈灰綠色。
(2)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變得澄清,在果汁生產中常用到果膠酶。
(3)根據圖解,①是化學結合法,②是物理吸附法,③是包埋法。一般來說,酵母細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而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這是因為細胞體積大,而酶分子小,體積大的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體積小的酶則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4)制作固定化酵母細胞時,要將已冷卻至室溫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與已活化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經充分混合均勻的酵母細胞溶液可在飽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膠珠。在包埋過程中,如果所用海藻酸鈉溶液濃度偏低,則在飽和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膠珠顏色會過淺、呈白色;如果海藻酸鈉溶液濃度偏高,則得到的凝膠珠可能不是圓形或橢圓形的。
考點:本題考查果酒生產及固定化細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22.(9分)(1)B(2)①重鉻酸鉀灰綠②蒸餾水
(3)2(4)對原材料進行滅菌
(5)防止菌種流失
(6)沒有分解這些物質的酶
【解析】酵母菌發酵葡萄糖,所以用麥芽汁瓊脂培養基,酒精在酸性環境中與重鉻酸鉀呈現灰綠色,隨著發酵的進行,酒精不斷增多,使生物膜的透性增大,存在液泡中的色素進入發酵液而呈現灰綠色。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有一個微生物培養形成的集合成為一個菌落;海藻鈉作為載體固定酵母細胞是固定化細胞技術的載體之一,從表中數據分析,第二天就適宜固定化,防止雜菌污染通常對原材料進行滅菌。沖洗應特別注意不能反復沖洗,原因是防止酵母菌流失而不能發酵,由果酒制作果醋,通常通入氧氣和醋酸菌,酵母菌體內沒有分解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酶,所以酵母菌無法利用。
23.(1)長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2)石油作為微生物生長的碳源
(3)自養厭氧型降油圈大的菌落
【解析】
試題分析:(1)土壤取樣,應從長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采集。
(2)從功能上分,應選用選擇培養基進行篩選和純化該類微生物,此培養基中應該添加石油作為碳源,培養基需要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3)該類微生物是厭氧微生物,代謝類型為自養厭氧型,接種后應密封培養,一段時間后選擇降油圈大的菌落進行培養可獲得高效菌株。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生物技術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25.(1)篩選目的菌選擇(2)化合物A異養需氧型(3)防止外來雜菌入侵(4)接種環(2分)灼燒(2分)(5)防止造成環境污染(2分)(6)不接種的空白培養基(2分)證明培養基制備(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篩選出能分解A的目的菌,該培養基為選擇培養基。
(2)據該培養基成分分析,A提供氮源和碳源。實驗需要振蕩培養,目的提供氧氣,需要有機物A,故該細菌為異養需氧型。
(3)獲得純凈“目的菌”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入侵,需要滅菌。
(4)平板劃線法所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環,操作時采用灼燒滅菌。
(5)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外來雜菌入侵,以獲得純凈“目的菌”。
(6)為了證明培養基制備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還要設置一組對照組:不接種的空白培養基,判斷是否有雜菌生長。
考點:本題考查微生物的培養與運用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能力。
24.(每空1分,共8分)
I.(1)質量分數為2%的果膠酶溶液(2)pH值(酸堿度)或pH(酸堿度)是否
(3)甲與乙果汁的體積與澄清度
II.萃取反A和D其他色素和雜質
【解析】
試題分析:I。(1)依據提供實驗材料應是質量分數為2%的果膠酶溶液。
(2)甲、丙和丁的自變量是酸堿度的不同,故是酸堿度影響酶的活性。
(3)甲和乙的自變量是否加入果膠酶,要驗證果膠酶的作用就應去甲和乙進行比較,因為果膠酶能分解細胞壁提高果汁的清亮度,因此可以比較二者的清亮度。
II.(1)提取胡蘿卜素常用萃取法,提取效率與原料顆粒的含水量成反比,圖中因為A和D沒有其它色素帶,因此A和D應是標準樣品,乙是提取出的其它色素和雜質。
【二】
一、選擇題(20x3=60)1.右圖所示的各成分共同構成
A.種群B.群落
C.生態系統D.生物個體
2.下丘腦在機體穩態調節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其中錯誤的選項有
①感受: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可感受機體滲透壓升高
分泌: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界溫度低時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調節: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滲透壓調節中樞
傳導:下丘腦可傳導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覺
A.零項B.一項C.二項D.三項
3.下列屬于種群的是
A.一個草原上的所有候鳥B.一個湖泊中的全部單細胞藻類
C.長江里所有的白鰭豚D.一個蜂巢內的所有工蜂
4.某些生物概念之間有一定的包含關系。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中,符合右圖所示的選項是()
abcA體液調節激素調節反饋調節B原核生物細菌青霉素C生態系統群落種群D免疫調節過敏反應類風濕性關節炎5.當人看到酸梅時唾液分泌會大量增加,對此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A.這一反射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B.這是一種反射活動,其效應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澤直接刺激神經中樞引起唾液分泌
D.這一過程中有“電—化學—信號”的轉化
下圖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物種群個體數目的變化,那么圖①②③表示的關系依次是
A.捕食、競爭、互利共生
B.種間斗爭、種內競爭、種內互助
C.競爭、互利共生、捕食
D.種間互助、種間斗爭、競爭
A.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的方向一致
B.神經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為靜息狀態的零電位
C.突觸小體完成“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D.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8.用生長素處理獲得無子番茄和用多倍體育種獲得無子西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長素處理獲得番茄無子的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
B.無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長出的植株仍結無子果實
C.三倍體西瓜無子的變異屬于不能遺傳的變異
D.無子番茄屬于單倍體植物
9.下列敘述中,不屬于胰島素功能的是()
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B.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C.促進血糖進入肝臟合成肝糖元
D.促進血糖進入細胞,并氧化分解
10.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生態因素對該種群的影響沒有作用
B.種群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C.食物將不再是限制種群發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會超過死亡率
在高等多細胞動物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的正確關系是
A.標志重捕法、樣方法B.樣方法、標志重捕法
C.樣方法、樣方法D.標志重捕法、標志重捕法
13.
A.⑤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產生的
B.當受到寒冷刺激時,③與④激素分泌量增多,從而促進骨骼肌與內臟代謝活動增強,產熱量增加
C.當受到寒冷刺激時,①②③④過程均會加強
D.由圖可知人體對體溫與水平衡的調節主要是體液調節的結果
14.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興奮在反射弧上都是以電信號形式傳導
B.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
C.腦干內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D.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5.糖尿病人的尿多,產生這一癥狀的主要原因是()
A.腎小管病變,使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使尿量增加
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影響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C.病人因口渴而過多飲水,使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使尿量增加
16.在某一生態系統中,螟蟲螳螂螟蟲
A.與螟蟲、螳螂有關的食物鏈具有兩個營養級
B.螳螂種群數量的波動主要受食物等內源性因素調節
C.長期噴灑DDT,螳螂個體內的DDT濃度往往會高于螟蟲
D.螟蟲螳螂
17.絲瓜為雌雄同株異花傳粉植物,將剛萌發的該植物種子先分別放在下表所示的含有五種物質的溶液中泡24小時,然后種植。比較最初的雌花與雄花平均數,求出性別比,實驗觀察結果如下表,分析數據,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溶液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對照)21.13.85.6赤霉素(100mg/L)4.74.71.0CP(100mg/L)
(一種生長調節劑)6.26.80.9乙烯利(1000mg/L)19.63.75.3整形素(10mg/L)33.11.227.6A.外源植物生長調節劑打破了內源激素比例的平衡,從而影響雌雄花的性別分化
B.該實驗濃度下的乙烯利對絲瓜性別分化影響不大,對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別分化是各種激素和內外環境因子對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果
D.該實驗濃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18.在寒冷冬天,冬泳愛好者勇敢地在冰水中游泳。剛入水時,冬泳者身體立即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以維持體溫穩定。此時,機體發生的反應之一是
A.通過反射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舒張
B.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肌肉收縮加強
C.通過神經調節增加汗腺分泌
D.增加垂體活動導致腎上腺素分泌減少
19.)
A.穩態是機體在神經系統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來共同維持的。
B.植物的向光性不能體現生長素的雙重性。
C.內環境中Na+、K+濃度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興奮性
D.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普遍存在的調節機制,它對于生命系統的穩態維持有重要意義
20.如圖,一棵植物被紙盒罩住,紙盒在左側開口,右側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轉紙盒;或固定紙盒,旋轉幼苗;或將紙盒和幼苗一起旋轉。一段時間后,幼苗的生長狀況分別是
A.向右彎曲生長、向左彎曲生長、直立生長
B.向右彎曲生長、直立生長、彎向盒開口方向生長
C.直立生長、向右彎曲生長、彎向盒開口方向生長
D.向左彎曲生長、直立生長、彎向盒開口方向生長
三、綜合題(4x10=40)21.Ⅰ、如圖甲表示反射弧中三個神經元及其聯系,其中表示從樹突到胞體,再到軸突及末梢(即一個完整的神經元模式);圖乙表示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聯系圖解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則③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甲中刺激d點,則除d點外,圖中發生興奮的點還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圖乙中二氧化碳濃度處在[]________中,該結構的作用是為神經興奮的傳導提供________。
(4)手術過程中,使用某種局部麻醉劑,能使乙圖中[]________中釋放的________發生變化,從而暫時失去興奮傳導功能。
激素作為一種化學信使,能把某種調節的信息由內分泌細胞攜帶至靶細胞。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示方框中的A主要作用于________,飯后胰島A細胞活動________(增強、減弱、不變)。
()圖示方框中的A物質在人體內的含量變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
()下丘腦通過有關神經釋放化學信息影響胰島A細胞的分泌,該化學信息是________。
下圖是血糖在人體內部分變化的圖解,據圖回答。
(1)過程①稱為
(2)物質A是,
(3)當血糖含量較高時,分泌的增加
23.圖1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對植物根、芽生長的影響。試完成下列問題:?
圖1圖2
(1)若從左側向燕麥胚芽鞘尖端照光(如圖2),胚芽鞘將________生長,若圖2中胚芽鞘b側生長素濃度記為b,則b值為________(生長素濃度),若將胚芽鞘置于暗室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長素濃度________(填“>”或“<”或“=”)10-8mol/L。
(2)由圖1可知生長素對植物的根和芽的作用均具有________性,但不同器官對生長的________不同。由圖2實驗試推測:若利用單側光照射植物胚根,是否會出現相應的反應?________。請設計簡單的探究思路以驗證你的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關科學探究的問題(14分)低溫使植物細胞產生大量對細胞有害的過氧化產物,如會破壞細胞脂質的脂質過氧化產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的能夠清除過氧化產物的一種活性物質,從而增強植物的抗冷性。水楊酸是分布于植物體內的一種激素類物質,在植物的抗病、抗旱、抗冷和抗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研究人員將水稻種子萌發培養后,選擇了400株水稻幼苗進行實驗,步驟及結果如下表。
組處理培養溫度MDA(umol/g)SOD活性(U/g·min)125℃的蒸餾水澆灌25℃29.47.32①②34.39.435℃的0.5mmol/L水楊酸澆灌5℃33.810.345℃的1.0mmol/L水楊酸澆灌5℃33.011.65③5℃31.513.665℃的2mmol/L水楊酸澆灌5℃34.88.575℃的2.5mmol/L水楊酸澆灌5℃35.47.985℃的3.0mmol/L水楊酸澆灌5℃35.76.5⑴.該實驗的目的是:;
⑵.表中①②處理方法是,
③的處理方法。
將組1和組2作對照,可得結論是。
組1和組2中,與實驗組3~8組形成對照的是。
⑶為確保實驗的準確性,本實驗除溫度外還需要控制的無關變量有。(至少寫2點)
⑷.請根據5℃條件下實驗結果完成水楊酸濃度與SOD活性關系的坐標曲線圖。
⑸.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①;
②在低溫條件下,水楊酸對水稻幼苗抗冷性作用具有。
⑹.在水稻種子萌發過程中含量迅速上升的激素是(可多選)
A.生長素B.細胞分裂素C.赤霉素D.脫落酸
⑺.進一步探究:若要研究水楊酸在植物抗旱方面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對經過不同濃度水楊酸處理的葉片中含水量進行測定,則比較恰當的測定方法是
A.B.C.D.
參考答案
1.C
【解析】由圖可知,植物屬于生產者,兔和狐屬于消費者,細菌屬于分解者,光屬于生物生活的無機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無機環境共同組成了生態系統。故本題選C。
2.B
【解析】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滲透壓調節中樞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可感受機體滲透壓升高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下丘腦可傳導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覺在外界溫度低時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3.C
【解析】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種群,草原上的所有候鳥包括很多種群,單細胞藻類
也有很多種,答案C。
4.
【解析】
【解析】
試題分析:看到酸酶唾液分泌增加,屬于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其效應器是唾液腺,該過程有“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化,酸梅色澤刺激感受器,產生興奮,不能直接刺激神經中樞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神經調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6.A
【解析】
試題分析:由圖可知,①中N1和N2之間是捕食關系,其中N1是被捕食者,N2是捕食者;
②曲線表現為“一方數目減少,另一方增加”故為競爭關系;
③曲線表現為“同增同減”,故為互利共生;選A
考點:種間關系
點評:解題關鍵在于明確生物種間關系的曲線特點。
7.A
【解析】
試題分析:興奮的傳導指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膜內電流方向是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故與興奮傳導的方向一致A正確;
靜息狀態時電位是“外正內負”,不是零電位,B錯誤;
突觸小體完成的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C錯誤;
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D錯誤
考點:興奮傳導和傳遞
點評:理解興奮傳導和傳遞過程
8.A
【解析】生長素處理獲得無子番茄是應用生長素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的原理,長成的果實染色體數目沒有發生改變,仍是二倍體,這種結果現象屬于單性結實。無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長出的植株受粉后會結有子果實,無子性狀不會遺傳給后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獲得應用的是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因體細胞含三個染色體組,在進行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的生殖細胞,所以不能產生種子。
9.B
【解析】考查胰島素的作用。胰島素是人體內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其降低血糖濃度的途徑有促進血糖被組織細胞氧化分解、促進血糖進入肝細胞合成肝糖元、促進血糖進入肌細胞合成肌糖元、促進血糖轉化為非糖物質(如氨基酸、脂肪等)。同時胰島素還能抑制肝糖元分解、抑制其他物質轉化為血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濃度的目的。總之,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血糖“去”,抑制血糖“來”,最終目的是降低血糖濃度。
10.B
【解析】種群按“S”型曲線增長達到K值時,種群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食物等生態因素限制了其發展,由于種群數量是變化的(相對穩定),出生率也會短時間超過死亡率。
【解析】
試題分析:高等動物內環境各成分的交換關系為: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間物質雙向交換,而淋巴只能由組織液滲入,而回流至血漿,為單向的
考點:本題考查內環境中不同液體成分的關系,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要點
12.A
【解析】
試題分析:農田中鼠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若要調查一塊農田中某種鼠的種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雙子葉草本植物容易辨別個體數目,其葉脈一般是網狀的,若要調查一塊農田中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則可采用樣方法。故選A項。
考點:本題考查種群的特征,意在考查學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13.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解析】
試題分析:興奮在反射弧上傳導,包括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突觸間的傳導,分別以電信號和
化學信號的形式傳導,其中在神經纖維上傳導是雙向的,突觸間傳導是單向的。A.B敘述錯
誤。維持機體平衡的中樞在小腦,不在腦干,C錯誤。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
解釋生命現象的能力。
15.B
【解析】糖尿病的特征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其中多尿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影響水分的重吸收,且葡萄糖的排出需要水作為溶劑。
16.C
【解析】
試題分析:食物鏈是以生產者為起點,該食物鏈至少有3個營養級,故A錯誤。螳螂種群數量的波動主要受食物等外源性因素調節,故B錯誤。長期噴灑DDT,因為富集作用,螳螂個體內的DDT濃度往往會高于螟蟲,故C正確。螟蟲螳螂
考點:本題考查種群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對圖形分析能力。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會影響雌雄花的性別分化;不同植物對同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敏感程度不同;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根本上是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果;表中數據顯示,該實驗濃度下的赤霉素、CP對應的比值較小,說明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對應的比值較大,說明有利于雄花的形成;故ACD對,B錯。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
點評:對此類試題,學生應注意觀察分析實驗結果。
18.B
【解析】
試題分析:冬泳時受冷水刺激,機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使產熱量增大以適應寒冷環境;此時冷覺感受器興奮,刺激大腦皮層產生冷覺,同時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肌肉收縮加強,促進產熱;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通過體液調節加速產熱;同時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汗腺分泌減少以減少散熱,維持體溫相對穩定,所以B正確;A、C、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寒冷環境下的體溫調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能力。
19.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解析】
試題分析:圖示中,固定幼苗,旋轉紙盒,幼苗只有在右側會間斷接受光照;固定紙盒,旋轉幼苗,則幼苗各部分均勻接受光照;紙盒和幼苗一起旋轉,幼苗只有向著開孔的部位接受光照。
考點:本題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
21.
I(1)神經中樞(2)c,e(3)⑧線粒體能量(ATP)(4)⑨突觸小泡遞質
II(1)肝細胞減弱(2)神經,體液(3)神經遞質
【解析】略
22.(1)氧化分解(有氧呼吸也給分)()肝糖元脂肪()胰島素
【解析】
試題分析:人體內血糖的三個去路:(1)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并釋放能量;(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其中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糖);(3)轉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結合圖可知:
(1)過程①稱為
(2)物質A是,
(3)人體內只有胰島素能降低血糖濃度。當血糖含量較高時,分泌的增加
考點:本題考查血糖調節的相關知識。
點評:本題結合血糖在人體內部分變化的圖解
23.(1)向光(左側)彎曲接近10-8mol/L?<(2)兩重敏感程度會利用單側光照射植物胚根部分,同時設置對照組(胚根部分均勻照光),觀察胚根生長狀況
【解析】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敏感。圖2中胚芽鞘向左彎曲生長,b處生長素濃度接近于10-8mol/L,在黑暗處應小于10-8mol/L。生長素的作用有兩重性。驗證判斷可采用對照法。
24.【答案】
⑵.5℃的蒸餾水澆灌5℃;5℃的1.5mmol/L環境溫度降低時,水稻幼苗自身SOD活性加強,可增強抗冷性組別2
⑶.蒸餾水和水楊酸的澆灌量、光照強度、培養時間、幼苗的發育情況等(只要合理寫出兩項均給分)
⑷.正確標注縱橫坐標1分,描點與曲線(或折線)走勢正確1分,圖標題正確1分
SOD活性與水楊酸濃度關系
⑸.在一定范圍內隨水揚酸溶液濃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增強;當水揚酸溶液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水稻幼苗的抗冷性開始減弱兩重性
⑹.ABC
⑺.B
【解析】
試題分析:(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因此目的的探究不同濃度的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響。(2)分析表中一系列的實驗設置,第2組應該是在5℃的蒸餾水澆灌處理作空白對照。、還培養在5℃的環境中。而第3組則應是在5℃的1.5mmol/L的水楊酸處理。1、2組的不同處理是溫度,比較可知環境溫度降低時,水稻幼苗自身SOD活性加強,可增強抗冷性。其中組2為3-8組的空白對照。(3)無關變量應一致。如影響實驗的試劑用量、時間等。(4)根據表中數據先描點再連線。(5)根據繪出的曲線可寫出相應的結論。如在一定范圍內,水揚酸溶液濃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增強;當水揚酸溶液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水稻幼苗的抗冷性開始減弱,同時濃度過大有抑制作用等。(6)種子萌發過程中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都會增多。而脫落酸抑制種子萌發。(7)研究水楊酸在植物抗旱方面的作用,也就是研究失水量的情況。因此要用失水的比例來衡量比較適量。
考點:本題考查了有關實驗探究及植物激素的內容。意在考查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考查學生分析曲線構建曲線的能力。
【三】
一、選擇題(共20題,共40分)
1.下列有關遺傳信息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遺傳信息可以通過DNA復制傳遞給后代
B.遺傳信息控制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C.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D.遺傳信息全部以密碼子的方式體現出來
答案:D
解析:遺傳信息在DNA上,密碼子在mRNA上。
2.復制、轉錄、翻譯的主要場所依次是()
A.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質
B.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C.細胞核、細胞質、核糖體
D.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
答案:B
解析:復制和轉錄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不必考慮線粒體、葉綠體,翻譯的場所是核糖體。
3.艾滋病病毒屬于RNA病毒,能夠合成逆轉錄酶,如果它決定某性狀的一段RNA含堿基A19%,C26%,G32%,則通過逆轉錄過程形成的雙鏈DNA含堿基A的比例為()
A.19%B.21%C.23%D.42%
答案:B
解析:A+T占42%,即2A=42%則A=21%。
4.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和艾弗里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中DNA已經全部斷裂,失去活性
B.在轉化過程中,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中DNA沒有進入R型活細菌的細胞中
C.在艾弗里的實驗中,DNA酶將S型細菌DNA分解為脫氧核苷酸,控制莢膜合成的基因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
D.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也能使小鼠的體細胞發生轉化
答案:C
解析: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學生對經典實驗的掌握程度。加熱殺死的細菌體DNA仍具有活性;加熱殺死的S型的細菌的DNA進入到R型細菌體內,轉化成了S型細菌;DNA酶能水解DNA成脫氧核苷酸;原核細胞內的基因與動物細胞內的基因結構不同,一般不能進行轉化。
5.(2010·威海模擬)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在生物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學發展的幾個重要實驗,其中沒有應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A.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
B.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徑
答案:C
解析: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是把其組成成分蛋白質、DNA和糖類分開,然后分別與R型活細菌混合注射入小鼠體內,觀察各自的作用。
6.一個正常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
A.都能表達B.都能轉錄
C.都能翻譯D.都能復制
答案:D
解析:基因的表達具有選擇性,所以A、B、C錯;一個正常受精卵必須要分裂,因此所有基因都能復制。
7.關于轉運RNA和氨基酸之間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種氨基酸都可由幾種轉運RNA攜帶
B.每種氨基酸都可由它特定的轉運RNA攜帶
C.一種轉運RNA可以攜帶幾種結構上相似的氨基酸
D.一種氨基酸可以由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轉運RNA攜帶到核糖體上
答案:D
解析:61種轉運RNA對應20種氨基酸。
8.(2010·泉州模擬)下列關于DNA的說法正確的是()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
B.用DNA雜交技術可以鑒定印度洋海嘯事件中遇難者的身份
C.當(A+T)/(C+G)的比值增大時,解鏈溫度增加
D.D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組成一個密碼子
答案:B
解析:DNA是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有些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堿基對C與G之間有3個氫鍵相連,A與T之間有2個氫鍵相連,所以C與G之間氫鍵斷裂所消耗的能量比A與T的要多,所以當(A+T)/(C+G)的比值增大時,解鏈溫度應減小;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存在于mRNA上。
9.關于病毒遺傳物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都是脫氧核糖核酸
B.同是存在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C.都是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脫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病毒只有一種核酸,DNA或RNA;DNA全稱是脫氧核糖核酸,RNA全稱是核糖核酸。
10.下列成分在形成信使RNA的過程中是必需的是()
A.DNA模板鏈B.磷酸肌酸
C.核糖體D.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信使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的。
11.遺傳學上將某種分子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稱為“密碼子”,這種分子為()
A.肽鏈B.DNA
C.信使RNAD.轉運RNA
答案:C
解析:密碼子只存在于信使RNA上,存在于轉運RNA上的叫反密碼子。
12.把培養在含輕氮(14N)環境中的細菌,轉移到含重氮(15N)環境中培養相當于復制一輪的時間,然后放回原環境中培養相當于連續復制兩輪的時間后,細菌DNA組成分析表明()
A.輕氮型,中間型
B.輕氮型、中間型
C.中間型、重氮型
D.輕氮型、中間型
答案:A
解析:轉移到重氮環境,經一次復制生成2個DNA,且都為中間型,放在原環境中復制兩次有8個DNA,其中2個中間型,6個輕氮型,所以A項正確。
13.下列有關DNA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細胞缺水和營養不足將影響DNA和堿基組成
B.DNA分子的多樣性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特點決定的
C.DNA分子的特異性是由特定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DNA分子的特異性是由嘌呤總數與嘧啶總數的比值決定的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穩定性決定了子代DNA分子只與親代DNA分子有關,而與外界環境無關,因此,細胞缺水等外界條件不會引起DNA堿基組成的變化。DNA分子中磷酸、脫氧核糖交替連接組成DNA的基本骨架,這在任何一個DNA分子中都是一樣的。DNA分子的多樣性決定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而對于某一個DNA分子則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在DNA分子中由于A=T,G=C,因此=1,這一比值在任何雙鏈DNA中都是一樣的,故C是正確的。
14.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方式()
A.使分子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
B.能精確進行自我復制,保證代與代間的連續性
C.能夠精確地指導蛋白質合成
D.產生可遺傳變異的機會
答案:B
解析: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使子代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完全相同,保證了代與代間遺傳的連續性。
15.保證準確無誤地進行DNA復制的關鍵步驟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兩條互補鏈分離
B.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上的堿基與母鏈堿基進行互補配對
C.配對的脫氧核苷酸之間連接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
D.模板母鏈與互補子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
答案:B
解析: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精確地進行。
16.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理由()
A.現代細胞學說的研究已經提供了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有力證據
B.通過反復細致的化學分析已經得知,細胞內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
C.現代遺傳學的研究已經提供了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充分證據
D.已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資料證明,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答案:B
解析:由于對DNA是主要遺傳物質在生物學中屬于哪一分支學科不清楚而誤選A項;另外,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沒有分析出B項的錯誤原因:細胞內的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只能說明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而不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現代遺傳學和生物科學的研究都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故選B。
17.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種類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時含有DNA和RNA;病毒體內含有DNA或RNA,下表所示為各種生物中核酸、核苷酸、堿基、五碳糖種類數。其中正確的是()
A
煙草葉肉細胞B
煙草花葉病毒C
T4噬菌體D
豌豆根毛細胞核酸2112核苷酸2448堿基5445五碳糖2211答案:C
解析: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含氮堿基有A、G、C、T、U5種,核苷酸有8種,五碳糖有2種;病毒內含有DNA或RNA,只含其中的一種核酸,含氮堿基有A、G、C、T(或U)4種,核苷酸有4種,五碳糖有1種。
18.(2010·桂林模擬)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B.分別用含有32P的T2噬菌體和含有35S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
C.用含有充足有機物的完全培養基培養T2噬菌體
D.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DNA
答案:B
解析:赫爾希和蔡斯做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分別用含32P標記的DNA的T2噬菌體和用含35S標記的蛋白質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19.有人試圖通過實驗來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一些過程,設計實驗如下:
一段時間后,檢測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對結果的預測中,最可能發生的是()
選項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無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數32P,少數31PC少數有全部32S少數32P,多數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數32P,多數31P答案:D
解析:由于子代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均為新合成的蛋白質,其中的S元素應均為35S,所以所有的子代病毒應該均有放射性。加入KH232PO4及H5N1病毒培養一段時間后,新病毒的RNA中應該有32P,轉移至另一試管培養一段時間后,由于RNA分子的復制,新合成的子代病毒的RNA應多數含有31P,少數含有32P,故應選D。
20.(2010·馬鞍山模擬)下圖為基因表達的某些過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圖中有四種核苷酸,該圖表示翻譯過程,纈氨酸的密碼子是GUC
B.連接甲硫氨酸和賴氨酸之間的化學鍵結構簡式是—CO—NH—
C.通過PCR技術得到32個乙圖中的DNA片段,則需要加入186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D.用DNA分子做探針診斷遺傳病,利用的是DNA復制的原理
答案:D
解析:甲圖表示翻譯過程,共有四種核糖核苷酸,故A正確。氨基酸之間的連接靠肽鍵,故B正確。通過PCR技術得到32個乙圖中的DNA片段,則需要加入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量=(32-1)×6=186(個),C正確。用DNA分子做探針診斷遺傳病,利用的不是DNA復制的原理,而是DNA分子雜交原理,所以D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
21.(13分)在20世紀以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后來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和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先后用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以及1952年赫爾希與蔡斯利用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新技術,完成了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1)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說明S型細菌中的轉化因子使無毒的R型活細菌轉化成了有毒的S型活細菌,你認為該轉化因子是()
A.莢膜
B.合成莢膜的酶
C.與合成莢膜的酶有關的基因
D.整個S型細菌的DNA
(2)在T2噬菌體實驗中,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進行標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2噬菌體實驗中,怎樣培養含有放射性35S的T2噬菌體?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T2噬菌體實驗,DNA作為遺傳物質應該具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點。
答案:(1)C
(2)因為只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S,而P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3)先用含有35S的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再用這種大腸桿菌培養T2噬菌體
(4)能決定生物的性狀(或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使前后代保持連續性(或可以自我復制)
解析:轉化的實質是變異,屬于廣義的基因重組,轉化因子是DNA中控制合成莢膜的酶有關的基因。蛋白質和核酸的標志元素是不一樣的,核酸一般不含硫,而蛋白質一般不含磷。噬菌體是病毒不可以直接標記,培養有標記的噬菌體要通過培養含標記元素的細菌來實現。
22.(13分)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傳遞與表達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c、d所表示的四個過程依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需要tRNA和核糖體同時參與的過程是________(用圖中的字母回答)。
(3)a過程發生在真核細胞分裂的________期。
(4)在真核細胞中,a和b兩個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信使RNA上密碼子的分子是________,后者所攜帶的分子是________。
(6)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有(用類似本題圖中的形式表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復制轉錄翻譯逆轉錄
(2)c
(3)間(S)
(4)細胞核
(5)tRNA(轉運RNA)氨基酸
(6)―→蛋白質RNA→DNA→RNA→蛋白質
解析:由圖可知,a過程為DNA的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b為轉錄,在真核細胞中,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還發生在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和線粒體中;c為翻譯過程,發生在細胞質中;d過程為逆轉錄,主要是少數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發生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e為RNA的復制;tRNA是翻譯過程中的翻譯者,能識別mRNA上的密碼子;RNA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途徑有RNA→蛋白質或RNA→DNA→RNA→蛋白質。
23.(15分)分析下列圖表,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B是________,F是________,G是________。
(2)1個A與C有兩種比例關系:________和________,每個C含有________個D,每個D中可以有成百上千個E所組成。
(3)D與A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分子水平看,D與C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圖中________。D的主要載體是圖中的________,除此之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是D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載體。
(6)在E構成的鏈中間,與一分子G相連接的有_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_分子的H。
(7)遺傳信息是D中________排列順序。
答案:(1)蛋白質含氮堿基(或A、T、G、C的任一種)脫氧核糖
(2)1∶11∶2很多
(3)D在A上呈線性排列
(4)D是有遺傳效應的C(或DNA)片段
(5)E(或脫氧核苷酸)A(或染色體)線粒體葉綠體
(6)一兩
(7)E(或脫氧核苷酸)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染色體和DNA及基因的關系。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它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脫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堿基構成的;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1條染色體上通常含有1個DNA分子,1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個基因,1個基因是由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構成的。
24.(8分)(2010·成都模擬)觀察細胞內某生理過程示意圖(圖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問題:
(1)該圖所示生理過程的原料是________,該過程所需ATP的產生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
(2)丙氨酸的密碼子是________。
(3)連接甲和丙的化學鍵④的結構式是________。
(4)③中尿嘧啶和腺嘌呤的和占42%,則可得出與③合成有關的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占________。
(5)下列細胞中不能發生該生理過程的是()
A.根毛細胞B.漿細胞
C.人體成熟的紅細胞D.大腸桿菌
(6)如果該生理過程的產物是胰島素,則在①上合成的“甲硫氨酸—丙氨酸—......”物質首先進入________中進行加工。
答案:(1)氨基酸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2)GCU
(3)—CO—NH—
(4)29%
(5)C
(6)內質網
解析:由圖可知該細胞內正在進行翻譯過程,所用原料是氨基酸;提供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由丙表示丙氨酸,可知丙氨酸所對應的密碼子是GCU;連接兩個氨基酸的化學鍵叫肽鍵,其結構式是—CO—NH—;mRNA中U+A=42%,可推出DNA一條鏈中A1+T1=42%,整個DNA分子中A+T=42%,A=T=21%,G=C=29%;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與核糖體,不能發生翻譯過程;最先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多肽鏈首先要經過內質網的加工和運輸,再經高爾基體包裝分泌出去,最后成為成熟的蛋白質。
25.(11分)煙草花葉病毒(TMV)是一種寄生于煙葉中的病毒,會使煙葉出現黃、白、綠三色的斑點,引起煙草花葉病,從而降低煙草的燃燒性,品質下降。
請設計并完成下列實驗,證明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不是蛋白質。
實驗步驟:
(1)設法從病葉中提取出煙草花葉病毒,并把它的RNA和蛋白質外殼分開;
(2)①用煙草花葉病毒的RNA感染煙草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②用煙草花葉病毒的蛋白質外殼感染煙草葉③先把煙草花葉病毒的RNA用RNA酶處理,再去感染煙草葉
實驗結果:①煙草出現花葉病,②和③煙草都不出現花葉病(或病斑)
實驗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不是蛋白質
解析:解題思路是單獨觀察RNA和蛋白質的作用,并排除RNA水解產物是遺傳物質的可能性,因此需有RNA酶處理RNA后再去感染煙草葉做對照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