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一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2.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二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5、反射活動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興奮:是指動物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7、神經沖動:是指在神經系統中,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
8、靜息狀態:是指在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所處于的狀態。膜外側帶有正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的負電荷,整個神經元細胞不顯電性。
9、靜息電位:指未受刺激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未外正內負。
10、興奮狀態:指受刺激后,神經元細胞受刺激部位膜外側帶負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正電荷的狀態。
1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12、突觸小體:指神經元軸突末梢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內有突觸小泡,小泡內有神經遞質。
13、突觸:指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相接觸所形成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14、只有軸突末梢的突觸小泡內有神經遞質,所以,興奮只能由軸突末梢傳遞給其他神經元。
15、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的受體。
1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7、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包括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聽、說、讀、寫。
18、語言中樞:位于人大腦左半球,為人腦特有。
19、語言中樞功能障礙:
⑴、W區功能障礙:不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⑵、V區功能障礙:不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⑶、S區功能障礙:不能講話;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聽懂話(運動性失語癥)。
⑷、H區功能障礙:不能聽懂話;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
3.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三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
突觸前膜由軸突末梢膨大的突觸小體的膜
①突觸的結構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細胞體的膜樹突的膜
②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后膜,使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后膜,軸突→樹突或胞體)
③在突觸傳導過程中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過程,所以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慢.
4.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四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1、植物種群密度取樣調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記錄表→實地計數記錄→計算種群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群密度調查的常用方法——標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群內個體總數)
(3)操作注意事項:
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于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④標記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5.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五
1、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2)原因:已分化的細胞具有本物種全套的遺傳物質.
(3)干細胞: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_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細胞全能性的證明實例
(1)植物組織培養證明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2)克隆動物證明了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發育的潛能.
3、可作為證明細胞全能性的實例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①起點:具有細胞核的細胞;
②終點:形成完整的個體;
③外部條件:離體、營養物質等.
注:種子發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
4、細胞分化程度與全能性的關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細胞全能性越高.
5、細胞全能性比較
(1)動物與植物: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2)同一個體: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3)同一細胞:剛產生的細胞>成熟細胞>衰老細胞.
6.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六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①神經中樞位于顱腔中腦(大腦、腦干、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級中樞,可以調節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②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③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
(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7.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七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
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_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8.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八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2、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4、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5、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6、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7、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8、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9.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九
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植物更新空氣。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淀粉。
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同位素標記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
2、光合作用的過程:(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10.高二年級生物上冊筆記整理 篇十
1、細胞外液:指存在于細胞外的液體。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
2、內環境:是指細胞外液所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就是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血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淋巴細胞的內環境是淋巴,神經細胞、肌肉細胞等組織細胞的內環境是組織液。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組織液,毛細淋巴管細胞的內環境是淋巴、組織液。
4、常見內環境成分:水、無機鹽、激素、脂類、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氣體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漿蛋白、抗體等。而載體、血紅蛋白、胞內酶則為常見不是屬于內環境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
7、酸堿緩沖對: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對的具有緩沖作用的物質,可調節PH值維持穩定。
8、穩態的實質: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9、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10、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一免疫調節,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人體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出現細胞代謝紊亂。
1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1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1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的。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性
1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突觸實現的,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15、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
16、突觸傳遞過程中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
17、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高級中樞。小腦:維持身體平衡。
18、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
19、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0、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