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練習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
1.SARS是由一種冠狀病毒引發的嚴重傳染病。2003年,我們親歷了與它斗爭的過程。下列有關SARS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SARS病毒只有依賴細胞才能生活
B.SARS病毒能在空氣中代謝、增殖,并不依賴于細胞生活
C.SARS病毒主要通過侵入并破壞肺部細胞使人致病
D.SARS病毒只有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
2.下列有關細胞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A.細胞是一切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B.一只草履蟲就是一個細胞
C.精子不具有細胞的結構,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D.SARS病毒不具有細胞的結構,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3.若用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問視野最暗的是()
4.用測微尺測量某個洋蔥表皮細胞的長度時,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視野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最小的是()
①目鏡10×②物鏡10×③目鏡16×④物鏡40×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與烏龜的心臟所屬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相同的是()
A.人的血液B.人的肌肉
C.人的肝臟D.人的呼吸系統
6.在某池塘中,魚、蝦與龜、鱉等生物生活在一起。這些生物構成了()
A.群落B.種群
C.生態系統D.生物圈
7.植物體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為()
A.細胞→器官→組織→系統
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C.細胞→組織→器官
D.細胞→器官→系統
8.下列有關生命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命系統的每個層次都是“系統”,能完整表現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B.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統”,也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
C.“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一個層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個體中由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組成的“系統”層次,是每種生物個體都具備的
9.小麥細胞具有而藍藻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
A.細胞壁B.核膜
C.細胞膜D.細胞質
10.下列各項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細菌和變形蟲
B.煙草花葉病毒和噬菌體
C.真菌和草履蟲
D.藍藻和乳酸菌
11.原核細胞中,核區內的核物質主要是指()
A.DNAB.RNA
C.蛋白質D.蛋白質和核酸
12.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發現了細胞,并創立了細胞學說
B.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C.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D.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64分)
13.艾滋病(AIDS)是由于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類的_____細胞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是由于人體_____細胞受損而引起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_____的基本單位,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它只有寄生在_____細胞內,才能表現出其生命活動。
14.下圖是人類個體發育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人體生命的起點是__________。
(2)精原細胞形成精子的①過程是在*中進行的,那么②過程進行的場所是__________。
(3)過程③是__________,進行的場所是__________,④過程主要是在__________內進行的。
(4)子女有許多性狀與父母相似,這是由于父母將自己的遺傳物質復制后傳遞給子女的緣故。在此過程中,作為遺傳物質傳遞媒介的是__________。
15.下圖為我們常見的幾種生物,請認真識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幾種生物在生命結構層次上的共同點是具有__________層次。
(2)從細胞的結構來認識,它們共同具有的結構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生物可以歸類為植物的是__________,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可以歸類為動物的是__________,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有人認為眼蟲是植物,你推測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從眼蟲既像植物又像動物的分類特點來看,你推測眼蟲在生物進化上具有的地位為_______________。
(4)這些生物具有共同的細胞結構,這說明細胞具有__________性,但各個細胞的結構、成分和功能又各不相同,這說明細胞具有__________性。
16.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甲、乙兩圖,其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屬于真核細胞的是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是具有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__________性。
(3)甲細胞的核物質為__________,乙細胞核中的DNA分子存在于__________上。與植物細胞相比,乙細胞少了__________結構。
(4)常見的由甲種細胞構成的生物為__________,由乙種細胞構成的生物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