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一下冊化學練習冊試題及答案

時間:2018-09-20 13:59: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一# #高一下冊化學練習冊試題及答案#】不必求全求滿,包括做人和做事。所以我們不必去和別人比較,不必與別人去求統一。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也都有著不完美之處,但每一種生活都有其樂趣。對自己的失去和欠缺,我們要寬心的接受,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份。能認識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對和承擔,并能繼續向前走,欣賞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應該感到,能擁有了生命就非常幸運,有一個缺口流向別人,也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憂考網高一頻道為大家精心準備了以下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收藏本站(Ctrl+D即可)。

  【一】

  1.對于不同的化學反應,決定其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溫度B.濃度

  C.催化劑D.反應物的性質

  2.下列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速率是衡量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生成或消耗某物質的質量的多少來表示

  C.在同一個反應中,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D.化學反應速率的常用單位為mol•L-1•s-1和mol•L-1•min-1

  3.在一定條件下,將A2和B2兩種氣體通入密閉容器中,反應按xA2+yB2=2C進行,2s后反應速率如下: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則x、y的值分別為()。

  A.3和2B.1和3C.3和1D.4和5

  4.將除去氧化膜的鎂條投入到少量稀鹽酸中進行實驗,實驗測得氫氣的產生速率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t2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鎂與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體系溫度升高

  B.t1→t2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鎂與水反應,使酸的濃度升高

  C.t2→t3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反應的進行鎂的體積減小

  D.t2→t3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反應的進行溫度越來越低

  5.已知某化學實驗的結果如下表:

  實驗序號反應物(大小相同的金屬片)酸溶液在相同溫度下測得的反應速率v/mol•L-1•min-1

  1鎂條1.0mol•L-1硫酸v1

  2鋅片1.0mol•L-1硫酸v2

  3鋅片0.1mol•L-1硫酸v3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v2>v3>v1B.v3>v2>v1

  C.v1>v3>v2D.v1>v2>v3

  6.對于反應:2H2O2=2H2O+O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減小H2O2溶液的濃度

  B.升高H2O2溶液的溫度

  C.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D.向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濃度的FeCl3溶液

  7.下列措施對增大反應速率明顯有效的是()。

  A.Na與水反應時增大水的用量

  B.Fe與稀硫酸反應制取H2時,改用濃硫酸

  C.在K2SO4與BaCl2溶液反應時,增大壓強

  D.Al在氧氣中燃燒生成Al2O3,將Al片改成Al粉

  8.今有下列各組反應,放出H2的平均速率最快的是(不考慮酸根對速率的影響)()。

  編號金屬酸的濃度及體積反應溫度/℃

  12.4g鎂條3mol•L-1硫酸100mL40

  22.4g鎂粉3mol•L-1鹽酸200mL30

  32.4g鎂粉3mol•L-1硫酸100mL40

  45.6g鐵粉3mol•L-1硫酸100mL40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加反應物物質的量,一定能加快反應速率

  B.升高溫度反應速率一定增大

  C.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反應速率一定增大

  D.向任何反應的反應物中加入MnO2,反應速率均會增大

  10.10mL1mol•L-1鹽酸與一小塊大理石發生反應: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對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無影響的是()。

  A.將鹽酸的溫度升高10℃

  B.加入一定量的CaCO3

  C.加入5mL5mol•L-1*

  D.加入5mLH2O

  11.下列有關反應速率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反應速率用于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

  B.反應物的性質是決定反應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

  C.在不同溫度時,鮮牛奶變酸的速率:28℃時>5℃時

  D.相同體積、不同濃度的鹽酸分別與大小、形狀都相同的鐵片反應的速率:1mol•L-1時<0.1mol•L-1時

  12.在某一化學反應A+3B===2C+D中,反應物A的濃度在20s內由1.0mol/L變成0.2mol/L,則在這20s內用C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A.0.01mol/(L•s)B.0.8mol/(L•s)

  C.0.04mol/(L•s)D.0.08mol/(L•s)

  13.對于反應A2+3B2===2C來說,以下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中,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v(B2)=0.8mol/(L•s)

  B.v(A2)=0.4mol/(L•s)

  C.v(C)=0.6mol/(L•s)

  D.v(B2)=4.2mol/(L•s)

  14.用一定量的SO2和O2在容積固定的2L密閉容器內發生反應:2SO2+O22SO3,如果v(SO2)=0.05mol/(L•min),則2min后SO3的物質的量為()

  A.0.1mol/LB.0.2mol/L

  C.0.1molD.0.2mol

  15.在C(s)+CO2(g)===2CO(g)的反應中,現采取下列措施:①縮小體積,增大壓強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壓下充入N2能夠使反應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B.②③⑤

  C.①③D.①②④

  16.在一10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SO2和O2,發生反應:2SO2(g)+O2(g)2SO3(g)。測得4min內,O2的物質的量由開始的18mol降到14mol,再過tmin,O2的物質的量變為10mol。求:

  (1)4min末SO3的濃度。

  (2)4min內用SO2表示的反應速率。

  (3)t(填“>”“<”或“=”)4min,理由是。

  17.把0.4molX氣體和0.6molY氣體混合于2L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4X(g)+5Y(g)nZ(g)+6W(g)。2min末生成0.3molW,若測得以Z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Z)=0.05mol•L-1•min-1,計算:

  (1)前2min內用X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

  (2)2min末時Y的濃度;

  (3)化學反應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18.某學習小組研究影響鋅與稀硫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設計實驗的數據如下:

  實驗序號鋅的質量/g鋅的狀態c(H2SO4)/mol•L-1V(H2SO4)/mL反應前溶液的溫度/℃其他試劑

  10.65粒狀0.55020無

  20.65粉末0.55020無

  30.65粒狀0.550202滴CuSO4溶液

  40.65粉末0.85020無

  50.65粉末0.850352滴CuSO4溶液

  (1)在此5組實驗中,判斷鋅和稀硫酸反應速率大小,最簡單的方法可通過測定進行判斷,其速率最快的是(填實驗序號)。

  (2)實驗1和2表明對反應速率有影響;實驗1和3表明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3)進行實驗2時,小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的氫氣體積(標準狀況下)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在OA、AB、BC三段中反應速率最快的是,其原因是。

  ②2~4min內以硫酸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假設溶液的體積不變)v(H2SO4)=mol•L-1•min-1。

  【參考答案】

  1.D

  【解析】溫度、濃度、催化劑等均屬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而反應物的性質屬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內因決定外因,故內因屬于主要因素。

  2.B

  【解析】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生成或消耗某物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來表示

  3.B

  【解析】根據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三者的反應速率之比為1:3:2,而,物質C的化學計量數為2,則AB的化學計量數為1和3.

  4.A

  【解析】鎂與鹽酸反應實質是Mg+2H+=Mg2++H2↑,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開始時反應速率逐漸增大,是因為溫度升高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超過濃度減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后來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是H+濃度的減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占主導地位。

  5.D

  【解析】鎂比鋅活潑,與相同濃度的硫酸反應,鎂反應速率快,即v1>v2;鋅片與不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硫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即v2>v3,故D項正確。

  6.A

  【解析】增大反應物濃度、升高溫度、加入催化劑等均能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反應物濃度、降低溫度等均能減慢反應速率。

  7.D

  【解析】A項,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水的用量并沒有增大水的濃度,故不會增大反應速率;B項,鐵與濃硫酸發生鈍化,不會是化學反應速率增加;C項,改變壓強對于沒有氣體參加的反應的速率沒有影響;D項,將鋁片改為鋁粉,增大了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速率增大。

  8.C

  【解析】活動性不同的金屬與相同濃度的酸反應,金屬越活潑,放出氫氣的速率越快;不同形狀的同種金屬與酸反應,粉末狀比塊狀反應速率快;金屬與酸反應,H+濃度越大、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9.B

  【解析】A項,增大反應物的濃度,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單純增大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不一定增大化學反應速率;C項,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只能增大有氣體參加的反應的速率;二氧化錳只能作為某些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不能作為所有反應的催化劑。

  10.B

  【解析】A項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B項加入一定量的CaCO3是固體,對反應速率無影響;C項加入5mL5mol•L-1*,增大了H+濃度,反應速率加快;D項加入5mLH2O,稀釋了鹽酸,H+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11.D

  【解析】反應速率是衡量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的物理量;反應物的性質是決定反應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外界因素有溫度、濃度等,且溫度越高或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就越快,故選D。

  12.D

  【解析】v(A)===0.04mol/(L•s),根據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化學計量之比,得=,得v(C)=0.08mol/(L•s),D項正確。

  13.D

  【解析】用反應速率判斷反應快慢的方法,首先把各物質的反應速率除以其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A項=mol/(L•s),B項=0.4mol/(L•s),C項=0.3mol/(L•s),D項=1.4mol/(L•S),然后比較大小知D項。

  14.D.

  【解析】v(SO3)=v(SO2)=0.05mol/L(L•min),2min后SO3的物質的量為:n(SO3)=0.05mol/(L•min)2min2L=0.2mol,D項正確。

  15.C

  【解析】該反應有氣體參加,縮小體積增大壓強,能夠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碳是固體,增加碳的量不會增大化學反應速率;通入CO2增大了反應物的濃度,使反應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N2,反應物的濃度沒有改變,對反應速率無影響;恒壓下充入N2,使容器的體積增大,氣體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

  16.(1)0.8mol•L-1

  (2)0.2mol•L-1•min-1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降低

  【解析】反應生成SO3的物質的量是消耗O2物質的量的2倍,4min內O2的物質的量由開始的18mol降到14mol,則生成的SO3的物質的量為8mol,4min末c(SO3)==0.8mol•L-1,4min內用SO2表示的反應速率與用SO3表示的反應速率相等,故v(SO2)=v(SO3)==0.2mol•L-1•min-1,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降低,故再消耗等量的O2所需的反應時間t>4min。

  17.(1)0.05mol•L-1•min-1

  (2)0.175mol•L-1

  (3)n=4

  【解析】v(W)==0.075mol•L-1•min-1,根據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得:v(Z)∶v(W)=n∶6=0.05∶0.075=2∶3,故n=4;v(X)∶v(Z)=4∶4,故前2min內v(X)=v(Z)=0.05mol•L-1•min-1;v(Y)=v(X)=0.0625mol•L-1•min-1,Δc(Y)=0.0625mol•L-1•min-12min=0.125mol•L-1,2min末時c(Y)=-0.125mol•L-1=0.175mol•L-1。

  18.(1)鋅完全消失所需的時間;5

  (2)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是否形成)原電池

  (3)①AB;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②0.06

  【解析】(1)判斷鋅和稀硫酸反應速率大小可通過測定鋅完全消失所需的時間進行判斷;5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不難看出,實驗5用粉末狀鋅、更濃的硫酸、反應溫度且滴加2滴CuSO4溶液,其反應速率最快。(2)對比實驗1和2的實驗條件可知,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對反應速率有影響;對比實驗1和3的實驗條件可知,原電池反應對反應速率有影響。(3)①OA、AB、BC三段反應時間相同,產生H2最多的一段反應速率最快;②2~4min內產生H2的體積為179.2mL-44.8mL=134.4mL,反應消耗的n(H2SO4)=n(H2)=0.006mol,v(H2SO4)=0.06mol•L-1•min-1。

  【二】

  1.現在電視上有一“自熱米飯”的廣告播得很火,它介紹在使用時,將一無色液體加入某物質中,放上裝有冷米飯的盒子,過幾分鐘米飯就“熱氣騰騰”了,非常方便。請你推測該物質和無色液體可能是()。

  A.*銨和水B.濃硫酸和水

  C.氧化鈣和水D.固體酒精和水

  2.下列關于吸熱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凡需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只有分解反應才是吸熱反應

  C.使用催化劑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D.CO2與CaO化合是放熱反應,則CaCO3分解是吸熱反應

  3.下列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放熱反應的是()。

  A.鋁片與稀硫酸的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炭與CO2的反應

  D.紅熱的焦炭與水蒸氣的反應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吸熱反應一定需要加熱才能發生

  C.所有的分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

  D.需要持續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下列關于中和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堿反應的中和熱都相等

  B.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都相等

  C.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堿反應放出的熱量都相等

  D.將濃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剛好生成1mol水時,產生的熱量即為中和熱

  6.如圖是一個一次性加熱杯的示意圖。當水袋破裂時,水與固體碎塊混合,杯內食物溫度逐漸上升。制造此加熱杯可選用的固體碎塊是()。

  A.*銨B.生石灰

  C.氯化鎂D.食鹽

  7.“長征二號”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態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劑是液態的N2O4,已知1.5g偏二甲肼完全燃燒生成N2、CO2和液態H2O放出熱量50kJ。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燃料在火箭發動機中燃燒主要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機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燒反應是放熱反應

  C.該反應中偏二甲肼和N2O4總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總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3N2+4H2O

  8.下列有關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如果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②只要是在點燃條件下進行的反應就一定是吸熱反應③只要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的反應就一定是放熱反應④燃燒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⑤化合反應都是放熱反應,分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

  A.①④B.①②③C.③⑤D.④⑤

  9.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煤燃燒時將部分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B.光合作用時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C.*爆炸時將部分化學能轉化為動能

  D.鎂條燃燒時將部分化學能轉化為光能

  10.下列反應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A.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晶體的反應

  B.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的反應

  C.化學鍵斷裂吸收的熱量比化學鍵生成放出的熱量多的反應

  D.燃燒反應和中和反應

  1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如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要吸收熱量,在化學上叫作吸熱反應。其原因是()。

  A.反應物NH4Cl所具有的能量比較低

  B.反應物Ba(OH)2•8H2O所具有的能量比較低

  C.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D.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

  12.下列反應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分解

  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C.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D.氫氧化鉀和硫酸中和

  13.已知2SO2+O22SO3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總能量一定高于SO3的總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發生

  14.下列反應中一定屬于放熱反應的是(填序號)。

  ①H2SO4與Ba(OH)2溶液反應②Mg與CH3COOH溶液反應③燃燒反應④復分解反應⑤C與CO2反應⑥Na2O2與水反應⑦膽礬受熱分解

  15.等質量的碳酸鈉、碳酸氫鈉粉末分別與足量的鹽酸發生反應時,產生CO2較多的是(填化學式)。實驗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下圖中代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是(填字母)。

  16.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途徑。

  (1)液化氣是一種重要的家用燃料,下列示意圖與液化氣在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最相符的是(填字母)。

  (2)“冰袋”可用于短時間保鮮食物。將一定量的碳酸鈉晶體與*銨晶體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線繩綁住塑料袋中間部分,使兩種晶體隔開,做成“冰袋”。使用時將線繩解下,用手將袋內兩種固體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產生低溫。由此判斷:碳酸鈉晶體與*銨晶體的總能量(填“高于”或“低于”)反應后生成產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不僅僅表現為熱量的變化,有時還可以表現為其他形式的能量變化。比如,蠟燭燃燒可用來照明,這個過程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和;人們普遍使用的干電池工作時是將化學能轉化為。

  17.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在一個小燒杯里,加入20gBa(OH)2•8H2O晶體和10gNH4Cl晶體,然后將小燒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攪拌。實驗流程示意圖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3)通過現象,說明該反應為(填“吸熱”或“放熱”)反應,這是因為反應物的總能量(填“>”“<”或“=”)生成物的總能量。

  【參考答案】

  1.C

  【解析】*銨溶于水吸熱,A項錯誤;濃硫酸具有腐蝕性,且操作不方便,B項錯誤;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量,C項正確;酒精溶于水時放熱不明顯,D項錯誤。

  2.D

  【解析】有些放熱反應如煤的燃燒也需加熱才能進行,A項錯誤;CO2+C2CO,是化合反應,但也是吸熱反應,B項錯誤;催化劑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與放熱還是吸熱反應無關,而無論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都可能需要用到催化劑,C項錯誤;反應:CO2+CaOCaCO3是放熱反應,則其逆反應:CaCO3CaO+CO2↑一定是吸熱反應,D項正確。

  3.A

  【解析】A項,鋁與稀硫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B項,反應為吸熱反應,也是非氧化還原反應;C、D兩項涉及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吸熱反應。

  4.D

  【解析】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與反應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有關,或者與反應物生成物的鍵能有關,與是否加熱無關。只有需要持續加熱的反應才是吸熱反應,故,A、B項錯誤,D項正確;并不是所有的分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碳酸鈣的分解就是放熱反應。

  5.B

  【解析】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堿的反應的中和熱不一定相等,因為酸和堿都有強弱,弱電解質電離需要吸熱量,只有強酸和強堿的反應的中和熱才相等,A項錯誤,B項正確;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堿反應不一定生成1mol水,所以放出的熱量不一定相等,C項錯誤;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所以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的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時產生的熱量不是中和熱,D項錯誤。

  6.B

  【解析】水與固體碎塊混合后杯內食物溫度逐漸上升,說明固體碎塊與水混合后立即放出大量的熱。*銨溶于水吸熱,氯化鎂、食鹽溶于水能量變化不明顯,而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7.C

  【解析】由題意知,1.5g偏二*肼燃燒時放出50kJ熱量,故A、B兩項正確;偏二甲肼在氧化劑中燃燒是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故C項錯誤;D項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正確。

  8.A

  【解析】②燃燒反應和鋁熱反應雖需點燃,但屬于放熱反應。③NH4Cl和Ba(OH)2•8H2O的反應是吸熱反應。⑤C和CO2生成CO的反應屬于吸熱反應,而通常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

  9.B

  【解析】煤是重要的能源,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能、光能等,A項正確;光合作用時,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而不是轉化為電能,B項錯誤;*爆炸時,部分化學能轉化為動能,C項正確;鎂條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發出耀眼的白光,故鎂條的部分化學能轉化成了光能,D項正確。

  10.D

  【解析】A項,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晶體的反應屬于吸熱反應;B項,生成物的總能量比反應物的總能量大,為吸熱反應;C項,化學鍵斷裂吸收的熱量比化學鍵生成放出的熱量多的反應為吸熱反應;D項,可燃物的燃燒以及酸堿中和反應都屬于放熱反應。

  11.D

  【解析】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在反應時反應物就要吸收能量生成生成物,這就相當于熱能轉化為物質內部的能量而“貯存”起來。

  12.C

  【解析】A項,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分解是放熱反應;B項,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是放熱反應;C項,碳酸鈣高溫下分解是吸熱反應;D項,氫氧化鉀和硫酸中和是放熱反應。

  13.B

  【解析】判斷一個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關鍵看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差值。如果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就放熱,B項正確;A、C兩項錯誤,都沒有考慮總能量差;放熱反應只表明反應物總能量比生成物總能量高,而加熱是反應的條件,兩者無必然聯系,許多放熱反應也必須加熱才能開始進行,D項錯誤。

  14.①②③⑥

  【解析】略

  15.NaHCO3;a

  【解析】略

  16.(1)A

  (2)低于

  (3)光能;熱能;電能.

  【解析】(1)液化氣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故其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2)碳酸鈉晶體與*銨晶體混合產生低溫,說明兩種晶體的反應是吸熱反應,故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低。(3)蠟燭燃燒可用來照明,這個過程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干電池工作時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17.(1)攪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觸并反應

  (2)吸收反應中產生的氨氣

  (3)結冰;吸熱;<

  【解析】(1)反應物為兩種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可以使固體混合物充分接觸并發生反應。(2)該反應中放出NH3,需進行吸收處理。(3)實驗中可觀察到燒杯底部的玻璃片因水結冰而與燒杯底粘連在一起,由此說明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