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1-5ADDDA6-10CBCCC11-16ACBADC
17.(1)葡萄糖,淀粉(2)F(3)a+b
(4)①淀粉,斐林試劑②磷酸化酶溶液,2mL(等量)已知蛋白質液(豆漿、蛋清等),
雙縮脲試劑,紫色
18.(1)820蛋白質
(2)五碳糖堿基C為獨特的雙螺旋結構,D一般為單鏈結構
(3)細胞核脫氧核糖、AGCT堿基、磷酸
【第二天】
1-5BABCD6-10BBCCB11-14CAAC
15.(1)3葉綠體13中心體8液泡5或12核糖體
(2)都由雙層膜包被線粒體、葉綠體14(3)細胞核的DNA(圖4結構中的DNA)
16.(1)線粒體有絲*(或細胞*)
(2)蛋白質(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核膜
(3)①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②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③相似
【第三天】
1-5DCACA6-10DBCCC11-13CDC
14(1)高等動物或低等植物該細胞中有中心體(2)6核孔(3)2外8內質網細胞核細胞質(4)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代謝活動
15.(1)①③②→③→④→⑤(2)受體細胞識別(信息傳遞或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3)細胞核(4)C(5)線粒體(6)細胞質基質
【第四天】
1-5CCBAC6-11BBCBCB
12.(1)S1>S2(2)原生質層原生質層能主動轉運有關物質而半透膜不能(3)①X②標號蒸餾水③質壁分離(4)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后會自動復原
13.(1)磷脂雙分子層;(2)選擇透過性;(3)一定的流動性;(4)b、c、d;a;(5)b;a;能量;(6)上;糖蛋白
【第五天】
1-15BCDCDDBDDCCDBBB
16⑴脂肪緩沖⑵蛋白質
⑶在一定溫度范圍(包括55~65℃)內設置溫度梯度,分別測定酶活性。若所測得的數據出現峰值,則峰值所對應的溫度即為該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否則,擴大溫度范圍,繼續實驗,直到出現峰值。
17.⑴幽門盲囊蛋白酶
⑵①蛋白質雙縮脈②2和8③水浴底物消耗量(或產物生成量)④不能據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
⑶淀粉、脂肪
【第六天】
1-15DDBDBADAABADDDB
16.(1)丙*酸二線粒體內膜(2)6自由擴散
(3)細胞質基質、線粒體1∶3(4)磷脂雙分子層選擇透過性
(5)
17.(l)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
(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玉米種子萌發過程中胚、胚乳的作用。(l)胚乳是玉米種子貯存營養的結構。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胚乳中的淀粉最終被水解為葡萄糖,再通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為生命活動供能。(2)呼吸速率越大,單位時間內種子干重減少越多,從圖可知,72~96小時之間種子的呼吸速率。每粒種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為204.2-177.7=26.5mg。(3)胚乳干重減少量與萌發種子干重減少量差值時,胚乳營養轉化為幼苗組成物質的速率。符合該特點的時間段為96~120小時(一天),該時間段內,胚乳干重減少量為118.1一91.1=27mg,而萌發種子干重減少量僅為177.7一172.7=5mg,即胚乳中22mg營養物質轉化為幼苗的組成物質,轉化速率為22mg•粒-1•d-1。(4)由于黑暗環境中萌發的種子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故種子干重仍呈下降的趨勢。
【第七天】
1-13DBCBCABCBDDCB
14(1)12(2)b(3)CO2濃度(或溫度等)(4)上升(5)葉綠體、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第八天】
1-12BACABBBBDCCD
13.(1)c16(2)2(3)1∶2、1∶18(4)略
(5)①(二)染色、(三)漂洗、0.01g/mL二苯*溶液、直接蓋上載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②
【第九天】
1-15CBBDBDDCACBCCDB
16、(1)原來正常的葉全部變黃所需的時間(或相同時間內變黃的葉的數量)
(2)植株衰老是由光照不足引起的,與開花結果爭奪養料無關a>d,且b、c介于a、d之間
(3)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收縮等
【第十天】
1.D2.D3.A4.C5.C6.A7.B8.C9.C10.D11.B12.B13.C14.C15.B16.(1)25(2)ABC外正內負
(3)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方向是單向的.
(4)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5)特異性受體下一神經元(或②)持續興奮
17.(1)突觸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不能酶具有專一性(3)神經遞質抑制
【第十一天】
1.D2.D3.D4.C5.C6.B7.B8.A9.C10.D11.C12.C13.D14.D15.D
16.(1)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體液促黃體素和卵泡刺激素
(2)神經中樞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神經-體液調節
(3)38.9%幼體時適當減少營養(幼體饑餓處理使其性反轉成雄性個體),成體時增加營養
【第十二天】
1.B2.D3.D4.C5.D6.B7.B8.A9.B10.C11.A12.B13.B14.D
15.(1)產熱散熱(2)下丘腦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呼吸(3)禽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而抗體和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因而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
16、(1).非特異性(2).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3).bcdeg
(4).致敏T細胞與抗原細胞(靶細胞或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后導致其細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5).e和g人工
【第十三、十四天】
1.D2.D3.C4.B5.A6.A7.A8.D9.A10.A
11.C12.B13.D14.A15.C16.D17.C18.C19.C20.C21.D22.D
23.(1)生長受抑制生長生長生長受抑制
(2)頂芽生長抑制側芽的生長
(3)瓊脂塊對側芽生長沒有影響
(4)對側芽生長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長素
(5)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在側芽處積累較多,側芽對生長素濃度比較敏感,使側芽生長受到抑制
24.(1)10-8mol/L根(2)莖(3)低DC
25.(16分)(1)脫落酸植物生長調節劑
(2)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失控而癌變。
(3)①變異細胞占全部培養細胞的百分數動物血清(或血漿)
②第二步:或分別向各組加入等量10、30、90、270、810mg/L的青鮮素溶液。
第三步:用顯微鏡觀察記錄變異細胞的數目,統計變異細胞百分比。
結論:濃度90mg/L以上毒性增加明顯
【第十五天】
1-12ABCCCABDABAA
13、(1)插條的種類、保留芽的多少、萘乙酸的處理時間、環境溫度等(至少兩點)產生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提高成活率
(2)減小誤差,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3)遮蔭*
(4)①600mg/L*、分化②用濃度為600mg/L的NAA溶液處理插穗,再扦插在50%的園土+30%的河沙+20%的珍珠巖混合基質中基質疏松、透氣,同時富含營養物質,有利于插條生根
【第十六天】
選擇題:ADCADBBACCDBCBC
16.(1)d(2)b(3)2(4)S(5)db?
17.(1)③②①④?
(2)食物競爭,使一種(大)草履蟲死亡(餓死)?
(3)寄生關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敵)后減少(受草制約)最后動態平衡?
【第十七天】
1-15BBCBDBBBCCCDCBC
16.(1)E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2)自我調節能力(穩定性或抵抗力穩定性)
(3)20%88(4)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5)減少(6)次生演替降低A→B→C
17.(1)AB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
(2)A1+B1+C1+D1高于一(3)多級利用利用率
【第十八天】
1-18ABABCCBDDADCCCAADD
19.(1)4(2)2鷹和雜食性鳥(3)1000(4)化學(5)捕食與競爭
20.(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有機物輸入的能量(2)5.5
(3)信息傳遞(4)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21.(1)S弱(2)抑制
①含pb2+(或B、C、D、E)培養液中的杜鹽藻密度比不含pb2+(或A)培養液的小
②培養液中的pb2+濃度越大,杜氏鹽藻密度越小
【第十九天】
1-5DBDBD6-10BCDBC11-15ACDCB16-20BDCCA21C
22(1)光照強度、溫度小(2)光照強度較低[H]和ATP(3)避免光照對ATP合成的影響類囊體膜兩側的pH差(或類囊體膜內側pH小于外側)
23(1)T細胞或記憶細胞漿抗體(2)胞吐流出(3)①信息交流能②降低③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達水平
24(1)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磷脂雙分子層(2)一定的流動性選擇透過(3)介導蛋白質從②(內質網)向④(高爾基體)運輸COPⅠ(4)②③④⑤⑥協助擴散或主動運輸
25(1)N0λt基因頻率不一定(2)就地保護(或建立自然保護區)增加競爭(3)K2Ⅰ信息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