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時間:2024-09-06 13:44: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一# #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

1.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一


  物質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狀態,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象鑒別。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象叫做電泳。

2.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二


  1.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分子要改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的性質(丁達爾現象、電泳、膠體的凝聚、滲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的鹽析、蒸發、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干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堿去油污、明礬凈水、結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脫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干燥氣體為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系。

  4.純凈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晶水合物為純凈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堿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與O3)、同分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5.掌握化學反應分類的特征及常見反應:

  a.從物質的組成形式: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b.從有無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c.從反應的微粒:離子反應或分子反應

  d.從反應進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應或不可逆反應e.從反應的熱效應: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6.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7.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9.強氧化性酸(濃H2SO4、濃HNO3、稀HNO3、HClO)、還原性酸(H2S、H2SO3)、XX氧化物(Al2O3)、XX氫氧化物[Al(OH)3]、過氧化物(Na2O2)、酸式鹽(NaHCO3、NaHSO4)

  10.酸的強弱關系:(強)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強):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義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是XX氧化物或XX氫氧化物,如SiO2能同時與HF/NaOH反應,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離子應為HCOO-而不是COOH-

  14.離子晶體都是離子化合物,分子晶體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分子晶體許多是單質

  15.同溫同壓,同質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3.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三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注:在離子里,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7、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AC+B

  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D=AD+CB

  18、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19、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2H2O+O2↑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0、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后,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4.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四


  分散系相關概念

  1、分散系: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

  2、分散質: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質。

  3、分散劑:分散質分散在其中的物質。

  4、分散系的分類: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而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濁液。

  下面比較幾種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

  分散質的直徑

  分散質粒子單個小分子或離子許多小分子集合體或高分子巨大數目的分子集合體

5.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五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還原氧化銅:2cuo+c高溫2cu+co2↑

  5、鐵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7、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na2o2

  鈉與氧氣反應:4na+o2=2na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9、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10、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11、鐵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3o4+4h2↑

  1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鈣與水反應:cao+h2o=ca(oh)2

  14、氧化鐵與鹽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6.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六


  一、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④物質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溶解的因素:

  ①攪拌或振蕩。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規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7.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七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8.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八


  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非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

  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

  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

  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9.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九


  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的有機物: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與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態烷烴等。

  5、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類、醛類、含不飽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6、碳原子個數相同時互為同分異構體的不同類物質:烯烴和環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__、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同分異構體的有機物是: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屬于取代反應范疇的有:鹵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脫水(如:乙醇分子間脫水)等。

  9、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__、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發生水解的物質: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0.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或g.mol-1

  (3)數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11.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一


  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

  2、失去電子(偏離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升價后生成氧化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偏向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降價后生成還原產物,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3、常見氧化劑有:Cl2、O2、濃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見還原劑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還原強弱判斷法

  ①知反應方向就知道“一組強弱”。

  ②金屬或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對應的離子越不活潑(即金屬離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屬離子還原性越弱)。

  ③濃度、溫度、氧化或還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斷(越容易氧化或還原則對應能力越強)。

12.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二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氣是黃綠色氣體,實驗室制取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Mn2++Cl2↑+2H2O,這里MnO2是氧化劑,Cl2是氧化產物。

  2、實驗室制得的氯氣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氣,必須先通過飽和食鹽水溶液再通過濃硫酸,就可以得到干燥純凈的氯氣。

  3、鐵和Cl2反應方程式為2Fe+3Cl2=2FeCl3,H2點燃后放入Cl2中,現象是:安靜燃燒,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這是工業制鹽酸的主反應。

  4、Cl2溶于水發生反應為Cl2+H2O=HCl+HClO,氯水呈黃綠色是因為含Cl2,具有漂白殺菌作用是因為含有次氯酸,久置的氯水會變成稀鹽酸。

  5、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現象是先變紅后褪色,氯氣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為NaClO,通入Ca(OH)2中可生成漂白粉或漂粉精。

  6、檢驗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試劑是,AgNO3溶液和稀HNO3。

13.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三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比較

  得氧失氧的觀點(狹義)化合價升降觀點(廣義)電子轉移觀點(本質)

  氧化反應

  得氧的反應

  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失去(或偏離)電子的反應

  還原反應

  失氧的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得到(或偏向)電子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有氧得失的反應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14.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四


  離子反應

  1、電離(ionization)

  電離: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解離成自由離子的過程。

  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僅如此,酸、堿、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于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2、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__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__根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有一個新的認識。那堿還有鹽又應怎么來定義呢?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這里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15.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五


  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種類多

  ②大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③易分解,易燃燒

  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

  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16.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六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業制法:石油的裂解氣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17.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七


  鹽類水解鹽類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雙水解;誰強呈誰性,同強呈中性。

  電解質溶液中的守恒關系:

  電荷守恒: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有的正電荷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物料守恒:電解質溶液中由于電離或水解因素,離子會發生變化變成其它離子或分子等,但離子或分子中某種特定元素的原子的總數是不會改變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質子守恒:電解質溶液中分子或離子得到或失去質子(H+)的物質的量應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為得到質子后的產物;NH3、OH-、CO32-為失去質子后的產物,故有以下關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18.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八


  常見物質的狀態

  1、常溫下為氣體的單質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氣體單質除外)

  2、常溫下為液體的單質:Br2、Hg

  3、常溫下常見的無色液體化合物:H2O、H2O2

  4、常見的氣體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機物中的氣態烴CxHy(x≤4);含氧有機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溫下是氣態,鹵代烴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為氣體。

  6、常見的固體單質:I2、S、P、C、Si、金屬單質;

  7、白色膠狀沉淀[Al(OH)3、H4SiO4]

19.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十九


  離子反應

  1、常見的電解質指酸、堿、鹽、水和金屬氧化物,它們在溶于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2、非電解質指電解質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有機物等);單質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4、強酸(HCl、H2SO4、HNO3)、強堿(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電離,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

  5、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上可以把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

  6、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淀、氣體和水之一生成。

  7、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

  ①符合事實

  ②滿足守恒(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③拆分正確(強酸、強堿、可溶鹽可拆)

  ④配比正確(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①發生復分解反應(沉淀、氣體、水或難電離的酸或堿生成)

  ②發生氧化還原反應(MnO4—、ClO—、H++NO3—、Fe3+與S2—、HS—、SO32—、Fe2+、I—)

  ③絡合反應(Fe3+、Fe2+與SCN—)

  ④注意隱含條件的限制(顏色、酸堿性等)。

20.高一化學科目上學期復習知識點 篇二十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