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一
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2.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二
一詞多義
(1)至:
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2)以:
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3)見:
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3.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三
古今異義
①是日也(是:古義:指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義:長;今義:指修建、處理)
③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系連詞)
④信可樂也(信:古義:指實在;今義:指書信)
⑤向之所歡(向:古義:指過去;今義: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義:指旁邊,水邊;今義:指次序或質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義:指等到;今義:表并列關系連詞,和)
⑧曾不知老之將至(曾:古義:指竟然今義:指曾經)
⑨亦將有感于斯文(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今義:文雅)
4.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四
虛詞
1.之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協調音節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問取消獨立性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去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其:是……還是,用在選擇句中,
加強揣測語氣
3.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4.時則不至則:或
5.奚以之幾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6.惡乎待哉惡:何
7.屬而和者屬:連續、跟著
8.信有時哉信:確實
9.靡計不施靡:沒有
10.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耶,表推測語氣,大概……吧
11.雖連城拱璧不啻也雖:即使啻:止
12.未幾、斯須既而:都表示時間短暫,“一會兒、片刻”
13.少年固強之固:堅持、一定
14.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但
15.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或:也許
16.寧可致意耶寧可:焉能、哪能
17.脫獲回耗脫:倘
18.貴客將自何所至也將:方,剛才
5.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五
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穿)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6.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語文) 篇六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
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7.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數學) 篇七
1、幾何概型的定義: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幾何概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構成事件A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積);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3、幾何概型的特點:
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
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4、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試驗結果是可數的;而幾何概型則是在試驗中出現無限多個結果,且與事件的區域長度(或面積、體積等)有關,即試驗結果具有無限性,是不可數的。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都具有等可能性,這是二者的共性。
8.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數學) 篇八
數列的定義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并沒有規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3)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于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于f(n)中的n.
(4)次序對于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于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
9.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英語) 篇九
Worth用作表語
1. 當句子的主語是物質名詞而不是it時,worth后面要求有一個動名詞或名詞作賓語。
Sth. be worth doing / n:
①The microcomputer is worth ten thousand dollars.這臺微型電腦值一萬美元。
②What is happening here today is worth notice. 今天在這里發生的事值得關注。
③The above-mentioned decision is worth studying a little further. 上述決定值得進一步研究。
2. 當句子的主語是it而不是物質名詞時,可能有兩種情況:
A. it代表具體東西時,如金錢、物質等,其后接動名詞,這時,it既是主語,在意義上又是動名詞的邏輯賓語。例如:
①It is worth saving. 那是值得節約的。
②It is worth visiting again. 這里值得再一次參觀。
B.it不代表具體東西時,worth后面一般應加上while,后面接動名詞或動詞不定式。這時,it為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為動名詞或動詞不定式。
接動名詞或動詞不定式的區別是:while前面有所有格時,一般接動詞不定式;沒有所有格時,一般接動名詞。例如:
①It is worth our while to use waste materials. 廢物值得利用。
②It is worth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heating may bring about certain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any material.
值得指出的是,加熱會使任何物質的結構發生某種變化。
10.高二必修四復習知識點(政治) 篇十
金屬貨幣與紙幣:
(1)紙幣的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的本質:紙幣只是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國家強制方能使用。
(3)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4)紙幣的發行:國家有權發行紙幣,有權規定紙幣的面值與發行數量,但不能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多,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少,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