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年級數學上冊考點復習 篇一
平方關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積的關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數關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關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2.高二年級數學上冊考點復習 篇二
(1)算(suan)法概(gai)念:在數學上,現代(dai)意(yi)義上的“算(suan)法”通常是(shi)指可以用計算(suan)機來解決的某一類問(wen)題是(shi)程(cheng)序(xu)或步驟(zou),這(zhe)些程(cheng)序(xu)或步驟(zou)必須是(shi)明確和有效的,而且能夠(gou)在有限步之(zhi)內完(wan)成.
(2)算(suan)法的特點:
①有(you)限(xian)性:一個算法(fa)的(de)步(bu)驟序列是有(you)限(xian)的(de),必(bi)須在有(you)限(xian)操作之后停(ting)止(zhi),不(bu)能是無限(xian)的(de).
②確定性:算(suan)法中的每一步應(ying)該是(shi)確定的并且能(neng)有效地執行且得到(dao)確定的結果,而(er)不(bu)應(ying)當是(shi)模棱兩可.
③順序性(xing)與正確(que)性(xing):算法從初始步(bu)驟(zou)開始,分為(wei)若(ruo)干明(ming)確(que)的步(bu)驟(zou),每一個步(bu)驟(zou)只能(neng)有(you)一個確(que)定(ding)的后繼步(bu)驟(zou),前(qian)(qian)一步(bu)是(shi)后一步(bu)的前(qian)(qian)提(ti),只有(you)執行完(wan)前(qian)(qian)一步(bu)才(cai)能(neng)進行下(xia)一步(bu),并(bing)且每一步(bu)都準(zhun)確(que)無(wu)誤,才(cai)能(neng)完(wan)成問題.
④不性:求解(jie)某一(yi)個問(wen)(wen)題(ti)的(de)解(jie)法不一(yi)定是的(de),對于一(yi)個問(wen)(wen)題(ti)可以有不同的(de)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體的問題,都可以設計合理的算法去解決,如心算、計算器計算都要經過有限、事先設計好的步驟加以解決.
3.高二年級數學上冊考點復習 篇三
1.幾何概(gai)(gai)型的(de)定義:如果每個事(shi)件發生的(de)概(gai)(gai)率(lv)只(zhi)與(yu)構成(cheng)該事(shi)件區域的(de)長度(面積或(huo)體積)成(cheng)比例,則稱這樣的(de)概(gai)(gai)率(lv)模(mo)型為幾何概(gai)(gai)率(lv)模(mo)型,簡(jian)稱幾何概(gai)(gai)型。
2.幾何概(gai)型的概(gai)率公(gong)式(shi):P(A)=構成事件A的區域長度(面(mian)積或(huo)體積);
試(shi)驗的全(quan)部結果所構成的區域長度(du)(面(mian)積(ji)或體積(ji))
3.幾何概型的特(te)點:
1)試驗中所(suo)有可能出現的(de)結(jie)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
2)每個基本事件出(chu)現的可(ke)能性相等.
4.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試驗結果是可數的;而幾何概型則是在試驗中出現無限多個結果,且與事件的區域長度(或面積、體積等)有關,即試驗結果具有無限性,是不可數的。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都具有等可能性,這是二者的共性。
4.高二年級數學上冊考點復習 篇四
判斷函數(shu)零點個數(shu)的常用(yong)方法(fa)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則有幾個(ge)解就有幾個(ge)零點。
2、零點存(cun)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僅要判斷函數在區間[a,b]上是連續不斷的曲線,且f(a)·f(b)<0,還必須結合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如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才能確定函數有多少個零點。
3、數形結合法:
轉化為兩個函(han)(han)數(shu)(shu)的(de)圖象的(de)交(jiao)(jiao)點(dian)個數(shu)(shu)問(wen)題.先畫出兩個函(han)(han)數(shu)(shu)的(de)圖象,看(kan)其(qi)交(jiao)(jiao)點(dian)的(de)個數(shu)(shu),其(qi)中(zhong)交(jiao)(jiao)點(dian)的(de)個數(shu)(shu),就是(shi)函(han)(han)數(shu)(shu)零點(dian)的(de)個數(shu)(shu)。
已知函數有(you)零點(方程有(you)根)求參數取值(zhi)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zhi)接根據題設條件構建(jian)關于參(can)數的(de)不等式,再(zai)通過解不等式確定參(can)數范圍。
2、分離(li)參數法:
先將參數分(fen)離,轉(zhuan)化成求函數值域問(wen)題(ti)加以解決。
3、數形(xing)結合法(fa):
先對解析式變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的圖象,然后數形結合求解。
5.高二年級數學上冊考點復習 篇五
分層抽樣
先將(jiang)(jiang)總體(ti)中的所有單位(wei)按照某種特征或標志(性別(bie)、年(nian)齡等)劃(hua)分成若干類(lei)(lei)型(xing)或層次,然后再在各(ge)個(ge)(ge)類(lei)(lei)型(xing)或層次中采(cai)用簡單隨機抽(chou)樣或系(xi)用抽(chou)樣的辦(ban)法抽(chou)取一個(ge)(ge)子樣本,最后,將(jiang)(jiang)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ti)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ceng)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ceng),再(zai)按(an)照(zhao)各(ge)層(ceng)在總體中的比(bi)例從(cong)各(ge)層(ceng)中抽取。
2.先以(yi)分層(ceng)變量(liang)將總體劃(hua)分為若干層(ceng),再將各(ge)層(ceng)中(zhong)的元素(su)按(an)分層(ceng)的順(shun)序(xu)整齊排列,最后(hou)用系(xi)統抽樣的方(fang)法抽取樣本。
3.分(fen)(fen)層(ceng)抽(chou)樣(yang)(yang)(yang)是(shi)把(ba)異質(zhi)性較強的(de)總(zong)體分(fen)(fen)成一個個同質(zhi)性較強的(de)子(zi)總(zong)體,再抽(chou)取不同的(de)子(zi)總(zong)體中的(de)樣(yang)(yang)(yang)本分(fen)(fen)別代表該(gai)子(zi)總(zong)體,所有的(de)樣(yang)(yang)(yang)本進(jin)而(er)代表總(zong)體。
分層標準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de)主要變量或相關的(de)變量作為分層的(de)標準。
(2)以(yi)保證各層(ceng)內(nei)部同質性強、各層(ceng)之間(jian)異質性強、突出總體(ti)內(nei)在結構(gou)的變量作(zuo)為(wei)分層(ceng)變量。
(3)以那些(xie)有明顯分層(ceng)區分的(de)變(bian)量作為(wei)分層(ceng)變(bian)量。
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fen)層(ceng)抽(chou)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ceng)次(ci)中的(de)單(dan)位數目(mu)(mu)占總體單(dan)位數目(mu)(mu)的(de)比重來抽(chou)取(qu)子樣本的(de)方法(fa)。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采用該方法,主要是便于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