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必修一物理復習知識點 篇一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2.高三必修一物理復習知識點 篇二
關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超重現象。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失重現象。對其理解應注意以下三點:
(1)當物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于超重狀態或失重狀態,不在于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于速度方向,而是取決于加速度方向
(3)當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向下的壓強等
3.高三必修一物理復習知識點 篇三
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4.高三必修一物理復習知識點 篇四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F=μFn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生相當運動,若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5.高三必修一物理復習知識點 篇五
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彈性行變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