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先富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經歷的過程,“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我國為什么要把堅持社會主義和發展市場經濟相結合?
①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寶貴經驗;
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更加充分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國家的宏觀調控
(1)為什么要加強宏觀調控?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有需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②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行業和領域市場都能夠調節,同時它還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三大固有弊端,單純由市場調節會引發嚴重后果;
③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2)含義:宏觀調控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3)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4)手段:
①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還可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等方式。
②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主要是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
③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④提示:三大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色,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1.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
廣大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各級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并由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查等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
2.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3.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完整體系包括哪三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①性質:全國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
②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A立法權:即指定法律的權力。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B決定權:各級人大和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
C任免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他組成人員進行選舉、任命、罷免的權力。
D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
③地位:全國人大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地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
(2)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①性質: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
②職權: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
(3)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①性質:地方各級人大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②職權:它是本行政區域內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它討論決定,并由它監督實施。
③地位:它們與全國人大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完整體系。
4.人大代表
(1)性質: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產生方式:由民主選舉產生。
①縣及縣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②縣以上的,即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即間接選舉產生。
(3)任期:每屆人大代表的任期是5年。
(4)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
①審議權②表決權
③提案權:是指人大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議案。
④質詢權:是指人大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
問并要求答復。
(5)義務:①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②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③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④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