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二下冊歷史暑假作業練習

時間:2019-07-25 14:38: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二# #高二下冊歷史暑假作業練習#】高二本身的知識體系而言,它主要是對高一知識的深入和新知識模塊的補充。以數學為例,除去不同學校教學進度的不同,我們會在高二接觸到更為深入的函數,也將開始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復數、圓錐曲線等題型。©無憂考網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下冊歷史暑假作業練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道小題,每題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題紙上)

  1.《荀子•儒效》中說:“《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論證的是

  A.儒家各經的核心內容B.儒家經典的內容分工

  C.儒家經典的教育功能D.儒家經典內容的豐富

  2.“如果一定要在中國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與西方科學精神相近的,我個人認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學足以當之。”其依據是程朱理學主張

  A.知行合一B.心外無理C.心即理也D.格物致知

  3.元史以前的列女傳,可以說是優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數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個,《明史》則收入了三百零八個。二是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謂“貞、孝、節、烈”的典型。這主要反映了

  A.理學影響了國家法律B.理學思想的廣泛影響

  C.婦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變遷

  4.明朝有學者言:“惟夫國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婦之所是,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非;匹夫匹婦之所非,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是。”以上言論

  A.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張建立法治社會D.強調對民意的尊重

  5.王陽明曾說:“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他的話表明當時

  A.佛、道兩家的地位日漸低下B.儒釋道存在融合的趨勢

  C.儒家對佛道持批評的態度D.大道為公是儒道佛的共同追求

  6.《三國演義》中有如下描述:“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有人據此推斷三國時火藥已應用于戰爭。這一推斷

  A.依據不充分,結論錯誤B.依據不充分,結論正確

  C.依據充分,結論錯誤D.依據充分,結論正確

  7.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書中寫道:“中國人……造紙的知識隨著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就為‘知識普及’口號打開道路,標志著我們心目中所謂書籍的開端。”這段材料表明造紙術的西傳

  A.改變了歐洲人的閱讀方式B.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C.促成了近代歐洲科學興起D.消除了人們對宗教的迷信

  8.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曾感嘆說:“唐人詩歌,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即使那些“非外間所應知”的宮闈秘聞,詩人“反復極言”,“上之人亦不以為罪”,“今之詩人”則絕不敢如此。這段論述說明了

  A.開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發展B.唐朝詩歌空前繁榮

  C.唐朝詩人熱衷于描寫宮廷秘史D.詩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9.以黃公望為代表的所謂元四家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式”,詩文印信入畫,詩畫相聯,其畫作多表現“隱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畫作應屬于

  A.山水畫B.人物畫C.文人畫D.風俗畫

  10.蘇軾的《枯木怪石圖》,被人評價為:枝干“虬(qiu,盤曲)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體現其風格的是

  A.“詩中有畫,畫中有詩”B.“筆才一二,像已應焉”

  C.“意存筆先,畫盡意在”D.“以清雅之筆,寫山林之氣”

  1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攬涕而佇眙。媒絕而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中的美人是一種托喻。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筆下的“美人”主要表達

  A.“大同社會”的理想B.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C.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懷疑精神D.強烈希望國家富國強兵

  12.元代是中國戲曲的黃金時代,雜劇、散曲、南戲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將其與唐詩、宋詞并稱。后人則充分肯定元曲的藝術風格,稱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話”,這種風格反映了元代

  A.異族統治政治清明B.城鎮市民經濟繁榮

  C.戲曲作者出身低微D.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13.智者學派指出:法律、正義只是人所約定的習俗。為了避免互相傷害,人們相互約定不傷害別人,這是政府創立的基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在于人們實踐了先前的約定。該觀點被稱之為“人類早的社會契約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智者學派重視永恒的正義B.智者學派重視法律的作用

  C.啟蒙運動萌發于古代希臘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據

  14.“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這樣的改變在歐洲早始于哪一國家

  A英國B德國C意大利D法國

  15.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權柄與政府的權柄“兩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應當盡心尊敬、

  重視,看為上帝所賜世人大的福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論證教權與政權的對等地位B.強調世俗權力的優越性

  C.否定主教在世俗領域的地位D.強調政權對教權的遵從

  16.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盧梭B.伏爾泰C.孟德斯鳩D.康德

  17.有學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確立的實驗觀察和歸納推理法、牛頓(1643—1727年)提出的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現代自然科學的方法論基礎和理論框架,而且引發了觀念形態的革命。上述歷史現象

  A.促進地圓學說在歐洲普遍傳播B.成為啟蒙運動理性思想的來源

  C.導致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興起D.產生現實主義的文學藝術流派

  18.錢學森認為:“科學革命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技術革命是人改造客觀世界技術的飛躍。而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又會引起全社會整個物質資料生產體系的變革,即產業革命。下列各項中,符合錢學森所述觀點的是

  A.牛頓力學體系——蒸汽機——工業革命B.電動機——飛機——第二次工業革命

  C.電磁感應理論一電動機、發電機——電力工業D.電磁波——無線電——第三次工業革命

  19.19世紀初,英國興起抵制教會的“新大學運動”,出現了以自由、民主精神辦學的倫敦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劍橋、牛津大學也進行改革,取消必須信奉加爾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設許多自然科學課程。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國家的迸一步鞏同B.近代科技和工業化的擴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斷發展D.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入發展

  20.在某一歷史時期,許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歡描寫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來、遙遠的東方、縹渺的夢境等“非凡”環境,塑造諸如驕傲孤獨的強盜、憤世嫉俗的叛逆者、溫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賽女郎,等等。據此判斷,這些文學作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A.經濟危機導致了社會問題更加突出B.工業革命以來各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C.知識分子對“理性王國”的大為失望D.西方社會精神危機在文學層面的反映

  21.美國拍攝了兩部曾經風靡全球的動畫片——《花木蘭》、《功夫熊貓》。下列關于這一文化

  現象表述不正確的是

  A.民族的藝術也是世界的藝術B.電影藝術影響人類的精神生活

  C.好萊塢電影汲取中國元素D.二戰后電影藝術興盛起來

  22.對于大部分藝術品而言,其傳播過程都需要借助復制來實現。比如音樂、舞蹈、戲劇等時間藝術或時空藝術,由于它們的呈現過程都有時間的流動性,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初始表演完成后,這件藝術品就不復存在。以后的歷次表演,其實都是對這件藝術品的復制(或再創作)。而能夠“再現”藝術品,能促進藝術大眾化的是

  A廣播B電影C電視D報紙

  23.“作畫時,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藍色、一小塊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屬于這一風格的畫家是

  A.莫奈B.拉斐爾C.達•芬奇D.畢加索

  24.1901年后中國出現一種有趣的文化現象:宣傳西方政治哲學、文化學說的名著,如盧梭的《民約論》(《社會契約論》)、赫胥黎的《天演論》,與史可法、鄭成功、文天祥、岳飛的書刊同時風行。1902年4月26日,為紀念南明永歷帝覆亡242周年,知識分子章太炎等發起大型紀念會。這表明

  A.知識分子以“反清復明”為革命旗幟B.革命者宣傳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與種族革命相結合D.革命者把西方學說與中國傳統相結合

  25.嚴復曾說:“晚近更有一種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諸學,僅得諸耳剽之余,于其實際,從未討論。”還說他們“意欲揚己抑人,夸張博雅,則于古書中獵取近似陳言,謂西學皆中土所己有……彼實竊我中國古圣之緒余”這類的說法,“令人嘔噦”。由此可見嚴復

  A.反對學習西方的“格致諸學”B.批評“中體西用”的“自居名流”

  C.堅持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D.反對“揚己抑人”的西學起源論

  26.陳獨秀在1921年發表《青年的誤會》一文,其中說:“你說要打破偶像,他就連學行值得崇拜良師益友也蔑視了。你說學生要有自動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紀律、不受訓練了。……你說要脫離家庭壓制,他就拋棄年老無依的母親……長久這樣誤會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進步還是退步呢?”陳獨秀意在

  A.反對青年繼續追求獨立自治B.糾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極成分

  C.修正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態度D.批評新文化運動中的極端傾向

  27.1843年,魏源的《海國圖志》出版,在國內幾無反響,印數不過千冊。1851年,該書傳人日本后,連印十五版,極為暢銷,1859年價格已達首版三倍。該現象說明

  A.日本的民族危機比中國更加嚴重

  B.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整體上比日本守舊

  C.《海國圖志》只關注了西方的新技術,中國人對此不感興趣

  D.《海國圖志》要求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國內更有市場

  28.有人把中國前期近代化的各種方案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洗腦”。其中“開顱洗腦”的意義是

  A.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B.是移風易俗的社會革新運動

  C.真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D.中國近代第思想啟蒙運動

  29.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致信黨中央:“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據此,你認為在當時應該

  A堅持“兩個凡是”B深化改革開放

  C區分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個人思想D堅持鄧小平理論

  30.1986年,鄧小平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被摘登在《時代》周刊上,成為世界人民知曉的名言。“白貓黑貓”論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獨立自主B.實事求是C.群眾路線D.戒驕戒躁

  31.“這一發現成為20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展。要是沒有這一發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下列有關“這一發現”的表述,錯誤的是

  A.有助于解釋光電效應B.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展

  C.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D.促進了人們深入認識微觀世界

  32.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看這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對這一方針理解錯誤的是

  A背景是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成B改革開放后迎來發展的春天

  C由于左傾錯誤未能長期實行D只在文學藝術領域實行

  二、材料解析題(33題17分,34題17分,35題18分,共52分)

  33.(17分)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過“以德服人”的“王道”來實現其“內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為戰國時君所重,倒是與儒家相異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視若虎狼的秦國統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經學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精神》

  材料二從儒學的發展過程看,董仲舒思想體系的建立,標志著儒學進入理論創造的階段,它的政治教化和倫理教化功能在這一階段得到突出和強化……到了宋明時代,儒學已完全演變為不可動搖、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學……宋明儒學進入理論化和體系化階段。

  ——《儒學歷史演變及其現代價值》

  材料三辛亥革命*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中國文化生態發生質變……儒學被進一步妖魔化,成為封建文化的同義語,成為文化革命的對象,“*孔家店”是先進青年中時興的口號。

  一一《儒學在近現代面臨的挑戰與復興之路》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異。(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漢代儒學的“政治教化和倫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學“理論化和體系化”的具體表現。(6分)

  (3)簡析材料三中,儒學成為文化革命對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響?(5分)

  34.(17分)思想是歷史的產物,同時又是歷史時代的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談到文藝復興的影響時,德國學者鮑爾生寫道:“首先,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展,因為哲學與自然科學,以及史學和人文科學,無一不是在文藝復興運動的雨露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

  ——賀國慶《中世紀大學向現代大學的過渡》

  材料二1933年7月,胡適在芝加哥大學作《中國的文藝復興》系列演講時,解釋到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兩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高舉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用近代科學理論反對傳統的實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義反對傳統的仁禮禁忌,力圖建立以自我為價值主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并以之取代家庭為本位的傳統觀念。所以,陳獨秀倡導民主和科學不僅作為反傳統的理論依據,而且作為現代價值重建的目標。

  ——陳旭麓《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簡要分析文藝復興對歐洲社會的影響。(6分)

  (2)中國的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在本質上有何“驚人的相似之處”,并分析其興起原因。(5分)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現代價值重建”的表現。(4分)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變與社會發展的關系。(2分)

  35.(18分)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歸根到底是經濟的競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表是《中國的世界記錄》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統計情況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書中曾列出古代中國傳播給西方并對其造成影響的諸多發明:鉆井技術1126年傳入歐洲;冶金鼓風機1200年傳入歐洲;鑄鐵1300年傳入歐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亞諾建立了第一個造紙的作坊;活塞風箱,1500年傳入歐洲;旋轉風扇1556年傳入歐洲……

  材料三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核壟斷,步入核國家

  1966年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中國擁有戰略威懾武器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研制經費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擁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銀河一III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

  計算機枝術跨人世界先進行列

  2002年中國第一頭克隆牛成功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神五飛船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8年神七飛船發射成功太空行走實現衛星放飛探測手段的多樣化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科學家“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發展貢獻”獎章標志著中國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遼寧”號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

  軍表明中國海軍航母已經開始進入戰斗力生成階段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2分)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4分)

  (3)16世紀歐洲誕生了近代科學,中西方科技地位發生逆轉。聯系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6分)

  (4)材料三表明20世紀70年代前后,中國科技發展的重心有何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

【篇二】

  一、選擇題(共70分)

  以下每小題2分,共58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正確答案在答題卡上涂點)

  1.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從黃帝說起;另外人們在山東嘉祥縣的漢代畫像石上也發現了黃帝像。綜合以上兩則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黃帝其人其事純屬編造不可深信.B.黃帝的故事真實可信

  C.是否有黃帝其人尚不能完全確定D.黃帝在歷確有其人

  2.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是“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成果”之一,與兵馬俑、北京人、馬王堆漢墓齊名。1973年,在距今7000多年的遺址中,出土了迄今發現的中國早的漆器、水井遺跡,象牙雕刻,以及世界上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據此,在河姆渡遺址還可以發現()

  A.玉制禮器B.大型墓葬C.陶豬形象D.古城遺址

  3.郭沫若曾寫道:“洹水___________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上文中的___________應填入()

  A.偃師B.安陽C.鎬京D.咸陽

  4.漢代以來,某地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青銅重器,青銅銘文多涉及諸侯戰爭、土地交換等內容。學者推斷此地應是()

  A夏人的活動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宮遺址D漢初同姓王的封國

  5.《史記•趙世家》曾記載: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提倡“胡服以習騎射”。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說:“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根據上文和所學,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現代的褲子可能源于胡服B.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創造

  C.民族融合影響服飾的變化D.漢人的服飾完全被胡人異化

  6.《左傳•哀公二年》記載:公元前493年,晉國趙鞅與鄭軍作戰。戰前,鑒于鄭軍人多勢眾,為鼓舞士氣,趙鞅臨陣誓師,“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遂:參政),人臣隸圉免(奴隸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當時()

  A.戰爭目的為攻城略地B.爭霸戰爭日趨頻繁

  C.獎勵軍功已漸成風氣D.士階層社會地位高

  7.《史記•商君列傳》:“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上文體現的思想是()

  A.嚴刑峻法治國B.肯定社會變革C.激進功利主義D.主張君主集權

  8.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O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商周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

  D.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早應是秦朝人

  9.《史記•蕭相國世家》說,漢興,蕭何“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蕭何改變的主要是()

  A.政令B.官制C.法律D.皇帝稱號

  10.美籍華裔史學家唐德剛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書中寫到:“從秦國開始的我國歷第社會政治大轉型,發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這次“大轉型”主要表現是()

  A.世襲制取代禪讓制B.郡縣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國制D.郡國制代替郡縣制

  11.漢承秦制,但與秦朝相比漢初政令施行的特點是()

  A急切苛刻.B.寬簡疏緩C.優柔寡斷D.急功近利

  12.“今民困國虛,決戰之資,唯仰錦耳”,反映了三國時期哪國的歷史情況?()

  A魏國B蜀國C吳國D.西晉

  13.公元3-6世紀的中國歷史,被史學家通稱為“魏晉南北朝”,這其中的“魏”是指()

  A.曹魏B.北魏C.東魏D.西魏

  14.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了()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B.剝奪相權的創新設計

  C.行政運作上的有效制衡D.君主專制的重要措施

  15.“敦煌飛天就是畫在石窟中的飛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根據上文,無法推出的結論是()

  A.敦煌飛天的形象在唐朝時期開始形成

  B.敦煌飛天文化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C.飛天文化可能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D.飛天文化進入中國后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

  16.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詔:“波斯經教,出自大秦(東羅馬帝國),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為名。”詔書中所提到的“經教”(即景教)屬于()

  A.道教B.佛教C.伊斯蘭教D.基督教

  17.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對世界大的影響是()

  A滅亡拜占庭千年帝國,破壞了歐洲古典文化

  B建立跨三大洲的帝國,擴大了伊斯蘭教傳播范圍

  C阻礙了東西方商業貿易,迫使西方開辟新航線

  D重視商業貿易,促進了世界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18.中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產生和基本確立的時間大體為()

  A.6世紀上半葉和11世紀前后B.6世紀下半葉和11世紀前后

  C.6世紀上半葉和12世紀前后D.6世紀下半葉和12世紀前后

  19.中世紀教會支持創辦大學的目的是()

  A城市復興和商品經濟的發展B擴大神學的研究和傳播

  C開展世俗教育D為日后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準備條件

  20.公元前5世紀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約20萬,自由民約為16.8萬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萬人,婦女3.2萬人,外邦人約3萬人,奴隸約1萬人。其中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數至多不超過()

  A4.5萬人B7.5萬人C7.7萬人D16.8萬人

  21.標志著西歐古代歷史終結的時間和事件是()

  A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的建立B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的分裂

  C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D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22.關于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在平民反對貴族長期斗爭中產生的

  B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C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終完成

  D該法對于平民的大好處就是量刑有法可依

  23.被稱為西方“歷史之父”的歷史學家是()

  A阿里斯托芬B希羅多德C修昔底德D蘇格拉底

  24.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擁有30多個行省,屋大維的顧問和官員們叫苦不迭:“麻煩在于人口眾多、事務繁雜。因為公民包括了種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萬別,所以統治起來困難至極。”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決這一困難的是()

  A將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B開始實施公民法

  C進一步完善萬民法D頒布《民法大全》

  25.自13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相繼出現了新的權利機構——等級代表會議。下圖反映了當時的歐洲社會權利結構含義準確理解的是

  A.國王高高在上,市民與貴族屈居其下B.國王與貴族權利處至高無上地位

  C.教皇與貴族相互聯合以共同對付國王D.國王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

  26.史學家所謂的中世紀或中古時期指的是()

  A、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形成時期B、奴隸制占主導地位的歷史時期

  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

  27.資產階級的前身——中世紀市民開始參政始于()

  A采邑制B封建等級制C等級君主制D君主專制

  28.圖中的兩人是東西方的杰出治國人物,他們在治國方略上存在很大差異的根源是

  A.“皇權至上”與“政事共商”B.封建自然經濟和奴隸制商品經濟

  C.“三公九卿”與“公民大會”D.東方君主專制與西方的民主法制

  29.“羅馬人在思想意識方面重要的貢獻在于,他們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習俗。”(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對“理性”的正確理解是

  A羅馬法完全摒棄了習慣法B羅馬法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

  C羅馬法崇尚自由平等D羅馬法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現實服務

  以下每小題3分,共12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佳一項,多選不得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答題紙相應空格內)

  30.下面哪些方面正確地反映了埃及金字塔?()

  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為自己修筑的陵墓

  ②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專制權力的象征

  ③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種姓制度的具體體現

  ④金字塔體現了古代埃及人的來世信仰

  A①B①②C③D①②④

  31.一位與伯利克里同時代的人曾經自豪地說:“假如你未見過雅典,你是個笨蛋;假如你見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頭蠢驢;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拋棄,你是一頭駱駝。”他之所以這么說,下列有可能是因為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

  A是輝煌的“古典時代”B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C所有公民享有民主權D希波戰爭勝利捍衛民族獨立

  32.莊園是西歐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以下能反映莊園特征的選項是()

  A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

  B莊園的耕地包括領主自營地、農奴份地和自由農民份地

  C莊園農奴與領主間的依附關系十分明顯

  D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的滲透,導致領主自營地大為增加

  33.中世紀西歐城市自治斗爭要奪取的權力和常用手段包括()

  ①立法權②行政權③司法權④監察權⑤金錢贖買⑥武裝斗爭⑦召開議會⑧創立大學

  A①③⑤⑥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③⑤⑥

  二、非選擇題(共80分)

  34.儒學有著兩千多年歷史,至今海外猶有“傳人”。這在世界文化是極為罕見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們可說,研究儒家哲學,就是研究中國文化,誠然儒家之外,還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學,不算中國文化全體;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國文化恐怕沒有多少東西了。”

  ——《飲冰室書話》

  回答:(12分)

  (1)簡要敘述我國古代儒學產生、發展的史實。(6分)

  (2)如何理解“研究儒家哲學,就是研究中國文化”?(2分)

  (3)列舉兩個史實說明儒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2分)

  (4)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下,今天我們應該如何

  對待儒學?(2分)

  35.棋盤上的歷史

  右圖是一張擺滿棋子的中國象棋棋盤。

  觀察右圖,回答問題。

  問題:(15分)

  (1)傳說象棋是舜的弟弟象發明的。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中國象棋早應發明于何時?(1分)

  (2)請解說一下棋盤上“楚河”、“漢界”

  的來歷。(4分)

  (3)棋子中的“炮”,有時也寫作“石”字

  旁。“火”字旁的“炮”出現早應在中國

  古代的哪個朝代?請說明理由。(2分)

  (4)作為中央官職的“相”,曾一度被稱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請簡要敘述中國歷“相”制演變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8分)

  3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圖一北魏騎馬武士圖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裝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說)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

  ——魏收《魏書》

  請回答:

  (1)圖一和圖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鮮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裝,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2分)

  (2)依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孝文帝遷都的原因,評價遷都的影響。(6分)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的共同點是什么?(4分)

  37.試述古代東方文明的歷史價值和共同特征。(16分)

  38.下圖是中世紀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演變的示意圖,仔細閱讀分析后,回答問題(13分)

  (1)圖一中的政治體制是在哪件重要歷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該體制產生的主要影響是什么?(3分)

  (2)圖二中的政治體制是什么?簡要概述其產生的歷史背景。(3分)

  (3)扼要概述圖二中的政治體制的主要特征。(2分)

  (4)同圖一的政治體制相比,圖二政治體制有何歷史進步性?(2分)

  (5)王權在強化過程中與等級代表會議(新型資產階級)既聯合又斗爭,后走上對立。請用敘述的方式論證這一觀點。(3分)

  39.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不同區域的文明,產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觀察下圖,

  回答問題。(12分)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奴隸制大田莊在東羅馬帝國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貿易關系,是“溝通東西方的金橋”,成為繁榮的工商業中心。”

  ——《羅馬法論綱》

  結合材料和已有知識分析評價羅馬法產生的歷史根源及影響。(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