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史學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為王位世襲制取代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的標志()
A.舜承堯位B.禹建夏朝
C.禹死啟繼D.盤庚傳弟
2.《史記•齊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即姜尚)于齊營丘。東就國……”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縣制D.禪讓制
3.據記載:西周“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這里的“封建”的含義是()
A.奴隸社會瓦解B.封建制度
C.封建生產關系產生D.分封諸侯國
4.鼎(上圖)是中國禮儀文化的重要內容。依據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九個鼎的現象,這說明()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D.當時青銅鑄造業更發達
5.《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雖長,系庶出,不得立;紂王雖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財產繼承的原則B.宗法制的基本法則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終弟及的傳統
6.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照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二】
1.史學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為王位世襲制取代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的標志()
A.舜承堯位B.禹建夏朝
C.禹死啟繼D.盤庚傳弟
2.《史記•齊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即姜尚)于齊營丘。東就國……”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縣制D.禪讓制
3.據記載:西周“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這里的“封建”的含義是()
A.奴隸社會瓦解B.封建制度
C.封建生產關系產生D.分封諸侯國
4.鼎(上圖)是中國禮儀文化的重要內容。依據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九個鼎的現象,這說明()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D.當時青銅鑄造業更發達
5.《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雖長,系庶出,不得立;紂王雖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財產繼承的原則B.宗法制的基本法則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終弟及的傳統
6.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照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三】
1.“開平煤礦產的煤,除供應國內各局以外,還投放市場。煤的質量優良,價格便宜,很快打開銷路,并逐漸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場的地位。”材料表明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
A.使中國實現了富強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
C.徹底打破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D.徹底解決了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2.1930年蘇聯糧食產量為835.4億千克,1931年降至694.8億千克;1930年蘇聯糧食出口483億千克,1931年增至518億千克。這表明蘇聯
A.人民為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貢獻
B.農業投入不足造成糧食供不應求
C.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發展速度
D.農業集體化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
3、在量子力學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如果不去測量對象(電子),對象(電子)便沒有位置。有科學家便把此結果比喻為:月亮在無人看它時,它不存在。這種歷史認識論,與中國古代某一學者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位學者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4、和諧社會是人類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和諧思想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項中,屬于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主張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②“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入任焉,敏則有助,惠則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筆鋒對以往正統宋明理學做出了總結性批判,從儒學內部逐漸發展出一個脫離程朱理學樊籬的、異質的新思想系統。”材料所說的“異質”()
A.體現了新興市民階層的訴求B.沒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疇
C.是封建晚期“西學東漸”的產物D.對當時中國的社會轉型影響巨大
6、朱熹在其編纂的《大學》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話的意圖是()
A.鼓勵知識分子加強科學研究B.強調知識分子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C.強調存天理,滅人欲D.強調知識分子應該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7、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惡的認識基礎上建立的。他認為:人生而有各種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惡;所以要改造人性,通過自我改造和社會改造,人皆可以為堯舜;社會改造在于強化禮與法。這說明當時()
A.當時出現了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礎上開創了法家學派
C.儒法并用逐漸成為統治者的治國思想D.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之間結成了利益同盟
8、作為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先后出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張
①“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也(朱熹)
④“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黃宗羲)
這一發展進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發展B.思想體系日趨完善
C.社會矛盾走向緩和D.君主專制逐漸強化
9、編鐘是我國古代重要樂器。王公貴族們在家里懸掛編鐘是有嚴格規定的,“王宮懸(四面),諸侯懸(三面),卿大夫懸(二面),士懸(單面)”。逾越則會招致殺身之禍。你認為上述材料最符合誰的觀點()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10、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動蕩,有學者認為:“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然則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為此他提出的解決方法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C.既以非之,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D.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