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根據積累和課文填空。(12分)
1、甘瓜苦蒂, 。(1分)
2、 ,春風送暖入屠蘇。(1分)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 ,而是 。(2分)
4、《為人民服務》是 為悼念 而作的演講。課文中作者引用了的話說明了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這句原話是 。(3分)
5、為是 ? 曰 :。(1分)
6、兩小兒笑曰:“ ?”這句話的意思是
(1分)
7、她從一個 的小姑娘,一個 的學者,變成了教科書里的新名詞“ ”,變成了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 ”,變成一條條 ,她變成了科學一塊永遠的 。(3分)
(二)閱讀短文并做題。(18分)
和小鳥相親相愛
冰心
小鳥是怎樣的玲瓏嬌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見老鴉和麻雀,有時也看見啄木鳥。在此卻是雪未化盡,鳥兒已成群的來了。先的便是青鳥,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征,我看恰當不過,因為青鳥的鳴聲中,婉轉地報著春的消息。
知更雀的紅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著,都極其鮮明。小蜂雀更小到無可苗條,從花梢飛過的時候,竟要比花還小。我在山亭中有時抬頭瞥見,只屏息靜立,連眼珠都不敢動,我似乎恐怕這弱不禁風的小仙子驚走了。
此外還有許多毛羽鮮麗的小鳥,我因找不出它們的中國名字,只得闕疑(有懷疑的問題暫時留著,不做判斷)。早起朝日未出,已滿山滿谷地起了輕美的歌聲,在朦朧的曉風之中,欹枕傾聽,使人心魄俱靜。春是鳥的世界,“以鳥鳴春”和“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兩句話,我如今徹底地領略過了!
我們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鳥相親愛。玫瑰和丁香叢中更有青鳥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極低,一伸手便可觸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鳥的家庭,而我卻從不做偷卵捉雛等等破壞它們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過是暫時離家,我的母親和父親已這樣的牽掛。假如我被人捉去,關在籠里,永遠不得回來呢。我的父親母親豈不心碎?我愛自己,也愛雛鳥,我愛我的雙親,我也愛雛鳥的雙親!▲▲▲▲▲▲▲▲
而且是怎樣有趣的事,你看小鳥破殼出來,很黃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覺得很丑。它們又極其貪吃,終日張口在巢里啾啾的叫!累得它們的母親飛去飛回的忙碌。漸漸地長大了,它母親領它們飛到地上。它們的毛羽很蓬松,兩只小腿蹣跚地走,看去比它們的母親還肥大。它們很傻的樣子茫然的跟著母親亂跳。母親偶然啄得了一條小蟲,它們便紛然的過去,啾啾地爭著吃。早起母親教給它們歌唱,母親的聲音極婉轉,它們的聲音,卻很憨澀。這幾天來,它們已經完全的會飛了,會唱了,也知道自己覓食,不再累它們的母親了。前天我去探望它們時,這些雛鳥已不在巢里,它們已筑起新的巢了,在離它們的父母的巢不遠的枝上,它們常常來看它們的父母的。
還有蟲兒也是可愛的。藕合色的小蝴蝶,背著圓殼的蝸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亂唱的青蛙,在花叢中閃爍的螢蟲,都是極溫柔孩子氣的。你若愛它,它也愛你們,()它們喜歡小孩子,而大人們太忙,()沒有工夫和它們玩。
1、我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欹枕傾聽”中的“欹”字不認識,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畫。這個字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傾斜;歪;②相當于“啊”;③嘆詞,表示贊美。在本文中,應選種解釋。(2分)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4分)
弱不禁風:
幕天席地: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2分)
稀疏——()忙碌——()偶然——()溫柔——()
4、“青鳥為快樂的象征”是因為(1分)
5、用“﹏﹏”畫出表現作者瞥見小蜂雀時神情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什么?(3分)
6、課文后說:“你若愛它,它也愛你們”,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生活實際寫下來。(2分)
7、在后一個自然段的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2分)
8、仿寫短文中畫“——”的句子,并用上帶▲的詞。(2分)
篇二
(一)、課內閱讀。(7.5分)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用“——”畫出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0.5分)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1分)
固:本來;或:有的人;
3、死得“比泰山還重”是因為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比鴻毛還輕”是因為
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很多人的死比泰山還重,如方志敏、黃繼光等。(4分)
4、從這段話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2分)
我們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課外閱讀。(9.5分)
羊吃草的啟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時候放羊的地方。
太陽隱去了羞得通紅的大圓臉,偏南風吹來五彩繽紛的晚霞,這是夏天里怡人的時刻,羊吃草,要數這時歡了。瞧,它們那副聚精會神的樣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沒有什么事可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小嘴兒貼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動著,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斷了送進嘴里,①長長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樣永不怠倦地咀嚼著••••••幾只羊吃過了草后,在習習的晚風中躺下來“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莖、草根,這時又被送進口中,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實在有趣□可要是每個小孩子都能從中吸取教益□那該多好啊□我們的學校不正是這一片綠草如茵的坡地嗎□同學們在校學習是否專心致志,珍惜大好時光呢?對于我們周圍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嗎?特別是羊吃草那種一絲不茍、不厭其煩、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學們有沒有做到呢?②新的知識學完了,對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莖”,同學們是否善于經常“翻草”反復咀嚼,直到完全消化為止呢?
我不止地觀察過羊吃草,也不止地琢磨上面的這些問題。要是我們在學習中像小羊吃草那樣,那我們還有什么知識學不好呢?
1、給文中缺標點的地方填上恰當的標點。(2分)(,。,!?)
2、文中①句中“咀嚼”的意思是用牙齒磨碎食物
文中②句中“翻草”的意思是比喻對所學的知識反復體會思考。(2分)
3、“這是夏天里怡人的時刻”一句中“時刻”指的是這一天中傍晚的這段時間。句中的“怡”的意思是快樂、愉快(2分)
4、對于我們周圍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草香”嗎?這句話中的“嫩芽”指的是
正確的、好的事物;“土草香”是指錯誤的、不好的、有危害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求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要分得清對于錯,能辨清是與非。(2分)
5、讀完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示。(歸納要點做答)(1.5分)
第一、要珍惜大好時光;第二、要分清是非;第三、在學習上要有一絲不茍、永不怠慢的精神,對于學習中不理解的問題要反復琢磨,力求理解透徹。(抓住要點即可)
篇三
(一)默寫古詩《竹石》(清•鄭燮)。(4分)
(二)根據意思寫出古詩句。(2分)
1.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
2.及時的好雨是知道時節的,每當春天就滋養萬物生長。
(三)照原文填空。(2分)
人()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的說過:“人()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
(四)讀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問題。(6分)
王荊公不受紫團參
王荊公【1】病喘,藥用紫團山人參,不可得。時薛師政【2】自河東還,適有之,贈公數兩,不受。人有勸公曰:“公之疾非此藥不可治,疾可憂,藥不足辭。”公曰:“平生無紫團參,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釋】【1】王荊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宋神宗熙寧年間任宰相,封荊國公,因此世稱荊公。【2】薛師政:人名,即薛向,字師政,善于經商和管理財務。
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含義。(2分)
適有之()亦活到今日()
2、用現代漢語說說劃線句子的意思。(2分)
3、下面哪個詞語不能概括文中王安石的品質?()(2分)
A、豁達樂觀B、清正廉潔C、嚴于律己D、寬宏大度
(五)讀文章,完成作業。(13分)
朋友
小兒今年4年級,每天放學后都忙著呼朋喚友,打打鬧鬧□互換各類卡片;周末還要組織同學們搞小隊活動,上興趣班,看上去忙得很。()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動,沒有小朋友來,他()會拉開窗戶朝外面看他養的幾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盞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積著一小彎盈盈淺水,他就在作文里馬馬虎虎地寫道:“雨濺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兒子,太夸張了吧。”
10多歲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會他細細觀察人和事,不是件簡單的事。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嬰幼兒時期,()年齡小,()只要給他們吃飽、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長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興趣和玩伴了。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利用起來,就能使孩子充實、快樂。其實,小小少年在空閑時間里,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誼。
記得兒子上幼兒園時,一天傍晚,從外面玩回來,滿頭汗,花貓臉,渾身上下泥跡斑斑,手里卻舉著一捧新鮮的桂花枝,說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沒大留意他的話,隨手拿了只玻璃杯裝了點水遞給他,讓他自己擺弄。
過了幾天,兒子又帶回一捧綴滿綠葉紅果的桔樹枝。一進門就對我說:“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媽媽,你也吃一個。”我看著他,問:“阿婆朋友到底是誰呀?”兒子說:“上次我和小朋友們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給他止了血。阿婆還說,下次,我們有困難就找她,她是我們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兒,一點點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來,我們搬家了,兒子也上一年級了。一天放學回家,兒子脖子上掛了一只紅絨線編的小網袋,里面是一只綠殼鴨蛋。兒子興奮得結結巴巴,過了好長時間,我才聽清了這只鴨蛋的來歷。后來,我真的好感動,為這一老一少純真的感情。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2分)留意()純真()
2.給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關聯詞。(2分)
3.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修改“兒子”在作文中馬馬虎虎寫的那句話。(2分)
原來的句子:雨濺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后的句子:
4.根據提示,補充文章后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誰給“兒子”送的鴨蛋?)(2分)
5.本文為了表現阿婆和兒子純真的友誼,依次寫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數不超過15個)(3分)
(1)
(2)
(3)
6.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請寫出想說的一句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