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執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這番言論說明他()
A.重視禮義教化B.強調嚴刑峻法C.主張禮法并施D.提倡上善若水
2、在某中學歷史探究課上,學生從“如何遏制學生上自習亂說話現象”的角度表達他們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說:“這是品德問題,應該以德教化。”乙生說:“這是違紀行為,應該嚴格懲罰。”丙生說:“這是無意識的,要讓學生自我覺悟。”他們的描述所對應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
3、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陽明
4、宋元時期,我國古代科技處于世界地位,影響為突出的是()
①雕版印刷術的發明②*廣泛用于軍事③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④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古代成熟的文字早出現在()
A、商代B、春秋戰國時期
C、秦漢時期D、三國兩晉時期
6、有人稱: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屬于“市民文化”形態的是()
①《清明上河圖》②漢賦③南戲④小說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無論學術界還是廣大讀者,都一致認為:作品生動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會走向沒落,是中國古典小說高峰。這部著作是()。
8、右圖,鄭燮的《墨竹圖》,寫修竹數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借物抒情,表現自我,追求神韻意趣的手法是下列繪畫的特點()
A.風俗畫B.漢代帛畫
C.中國文人畫D.民間繪畫
9、中國戲曲藝術走向成熟的標志是()
A、元雜劇的產生B、昆曲藝術的產生C、京劇的形成D、明代傳奇的興盛
10、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愿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不正義的事是出于無知。這是古希臘一位哲人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這位哲人是()
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蘇格拉底D、普羅泰哥拉
11、智者學派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希臘城邦奴隸制*政治的發展
B、雅典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C、參與政治生活成為每個公民生活的重要內容
D、許多思想家個人努力的結果
12、文藝復興“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關天主教的內容。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宣傳*耶穌至高無上B、忠實的為羅馬教廷服務
C、利用宗教外衣宣傳人文主義D、沒有擺脫宗教*思想落后
13、人文主義在西歐經歷了萌發、復興和發展的歷程。下列各項中,符合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特征的是()
A.人的感覺是判定一切的準繩B.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宗教*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D.提出了資產階級的政治構想
14、1789年法國*爆發時,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家里高喊:“盧梭萬歲!”是因為盧梭提出了哪一學說
A.三權分立說B.人*權說C.人文主義說D.因行稱義說
15、美國是現代資產階級*國家的代表,美國憲法的理論依據是()
A.天賦人權說B.三權分立說C.社會契約論D.人*權說
16、蘇格拉底和康德的哲學貢獻分別是
①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②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③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樹立了人的尊嚴
④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7、1846年9月,人們發現了海王星,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A、哥白尼日心說的推算B、牛頓理論的推測
C、法拉第學說的計算D、愛因斯坦對時間、空間屬性的揭示
18、一般說來,一切藝術的永恒的源泉就是生活。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反映的社會情緒是()
A、拜金主義泛濫B、對“理性王國”的失望
C、理想主義盛行D、對古典文化的憧憬
19、借助科技領域的光學成就,滲透光和色的微妙變化,有“光的詩人”之稱的畫派是()
A、新古典美術B、印象畫派
C、現實主義美術D、現代主義美術
20、恩格斯曾這樣評價一位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包羅萬象的社會史”。這位作家是()
A、雨果B、狄更斯C、巴爾扎克D、托爾斯泰
21、1839年的《澳門新聞報》曾報道:“中國官府完全不曉得外國的政事,又不詢問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則徐)總督行事與其他官員相反。”材料中“林總督行事”指的是()
A.主持虎門銷煙B.抗擊英國侵略者
C.編譯《四洲志》D.學習西方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