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達國(guo)家和(he)發展中國(guo)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de)問題(ti)的(de)不同側重點:
①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lao)齡化(hua)嚴重,勞動(dong)力(li)短缺,制約資源(yuan)開發與經濟發展。
措施:鼓勵生(sheng)育 ,引進(jin)移(yi)民。
② 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wen)題(ti):人口老(lao)齡化,青壯(zhuang)年負擔(dan)過重(zhong)以及贍養眾多孤寡病殘老(lao)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lao)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xi)。
2、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自(zi)然(ran)因(yin)素:氣候、土壤、水、礦產、自(zi)然(ran)災害。
2、經濟因(yin)素(su):經濟發(fa)展、交通和通信。
3、社會因(yin)素:政策、社會變革、戰爭和宗教。
3、人口(kou)遷移對遷入(ru)、遷出地的(de)影(ying)響?
例:據統(tong)計,四(si)川人口大量遷往廣東省,試分析人口遷移(yi)對四(si)川和廣東的影響(xiang)?
(1)對(dui)四川的(de)影響(xiang):
有利:
①加強與外界的聯系,有利于社會(hui)經濟發(fa)展;
②緩(huan)解了當(dang)地的人地矛盾,促進環境保護;
③帶回(hui)大量(liang)資金,促(cu)進當地(di)經濟發展;
不利:人才和大量勞(lao)動力(li)流失(shi)。
(2)對廣(guang)東的影響:
有利:
①促進資源開發(fa),帶動經(jing)濟發(fa)展;
②提供(gong)廉價勞動(dong)力,促進城市建設; ③促進第三產(chan)業發(fa)展。
不利:
①加劇了生(sheng)態環(huan)境問題(ti);
②加大教育、住房、交(jiao)通等方面的壓力;
③加大社(she)會治安管(guan)理(li)難度。
4、城市化(hua)的主要表現:
①城市用地(di)規模(mo)不斷擴大;
②城市數量不斷增多(duo);
③城市人口(kou)數量增多;
④城(cheng)市人口(kou)占總人口(kou)的比重上(shang)升(衡量指標);
⑤城市等級提升。
5、保護和改善(shan)城市環境的主要(yao)措施
1、建立衛星城(cheng)(cheng)(cheng),開發新區,控制(zhi)城(cheng)(cheng)(cheng)市(shi)中(zhong)心區的規模;建立與(yu)城(cheng)(cheng)(cheng)市(shi)經濟相(xiang)適(shi)應的城(cheng)(cheng)(cheng)市(shi)發展機(ji)制(zhi);向郊區分(fen)散人口和工業(ye),建設衛星城(cheng)(cheng)(cheng)。
2、合(he)理進行城市(shi)規劃,改善城市(shi)交通和居住(zhu)條(tiao)件:對(dui)城市(shi)進行功(gong)能(neng)分區,妥善安排城市(shi)功(gong)能(neng)區用地;對(dui)工業企業合(he)理布局(ju),適(shi)當分散污染源;改善城市(shi)交通和住(zhu)房條(tiao)件。
6、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與評(ping)價(jia)
答題思路模式:
自然因素:
①地(di)形②氣候(光照、熱(re)量、降水、晝夜溫差)③土壤④水源(灌(guan)溉)
社會經濟因素:
⑤市(shi)場⑥交(jiao)通⑦勞力,⑧科技,⑨政策
案(an)例:請分析成都平原作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條(tiao)件(有利和不利)
有利條件:
①地形比較平坦廣(guang)闊;
②屬岷江沖積(ji)扇(shan),土壤深厚肥沃;
③屬(shu)亞熱(re)帶季(ji)風氣候,夏季(ji)高溫多雨(yu)(yu),雨(yu)(yu)熱(re)同期;
④有岷(min)江及(ji)都江堰工程,水源充足(zu);
⑤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⑥地區城市和工(gong)業比較發達,糧食(shi)市場需(xu)求量(liang)大;
⑦有岷江水運和(he)寶成(cheng)-成(cheng)昆鐵路(lu),交通方便。
不利條件:
①季(ji)風氣候,水旱(han)災害嚴重;
②人口稠密(mi),人均耕地(di)少,糧食商(shang)品率較低。
其他例子(zi):東北平原、江漢平原、長江三(san)角洲(zhou)、珠江三(san)角洲(zhou)、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bu)利條件(jian)
案例:青(qing)藏(zang)高(gao)原地區(qu)農業生(sheng)產:
有利條件是:
① 地勢高,空氣稀薄(bo),大(da)氣對太陽輻射(she)削(xue)弱作(zuo)用小,光照充足,植(zhi)物光合(he)作(zuo)用強(qiang);
② 晝(zhou)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質的轉化(hua);
③ 高寒低(di)溫,生命活(huo)動(dong)弱,生長(chang)周期長(chang),有利于降低(di)消耗,增(zeng)加營養物質積(ji)累;
④ 夜雨較多,有(you)利于減少蒸發(fa),讓植物充(chong)分吸收利用;
⑤ 河谷地帶(dai)積溫較高(gao),灌溉(gai)便(bian)利。
主要制約因素:
① 降水稀(xi)少,水源不(bu)足;
② 地形復雜,溫度過(guo)低,生長期(qi)短;
③ 經濟、技(ji)術(shu)落(luo)后,資金缺乏,交通不便;
④ 地(di)勢起伏大,生(sheng)態脆弱,耕地(di)面積小。
7、工業區位分(fen)析(xi)與評(ping)價
答題思路模式:
① 資源(原料(liao)),②能源,③市場,
④交通,⑤科技,⑥勞(lao)力(數量與素質)
⑦政(zheng)策,⑧原有(you)工業基礎(chu),⑨農業條件(提供糧食和輕工業原料)
案例(li):請分(fen)析(xi)我國(guo)遼中(zhong)南(nan)工業(ye)基地發展工業(ye)的條件
有利條件:
①區域煤(撫順、阜新(xin))、鐵(鞍山(shan)、本(ben)溪)、石油(you)(遼河油(you)田)等資(zi)源、能源豐(feng)富(fu);
②臨(lin)近黑龍(long)江(jiang)、內蒙古(gu)等地煤礦(kuang);
③歷史悠久,工業基(ji)礎好;
④城(cheng)市發達,且靠近(jin)北京、天津、長春、哈爾(er)濱等(deng)大城(cheng)市,市場(chang)廣闊;
⑤人口稠密,勞動(dong)力豐富;
⑥位于沿海,鐵路網(wang)稠密,水陸交通方便;
⑦靠近東北農業基(ji)地(di),農業條件好(hao);
⑧有國家振興東北等政策的支(zhi)持。
不利條件:
①作為(wei)重(zhong)工業基地,能源(yuan)略顯不足;
②所在地降(jiang)水少,河流(liu)流(liu)量(liang)小(xiao),水資源不足;
③工業結構老(lao)化,技術(shu)略顯落后。
其他(ta)例子:分析京津唐、滬(hu)寧杭、珠三角(jiao)、攀(pan)枝花鋼鐵工(gong)業基地(di)、上海(hai)寶鋼的發展條件
8.港口區位條件分析
(1) 自然條件
①水體(ti)深(shen)度:等(deng)深(shen)線密集,港(gang)闊水深(shen),利(li)于航行
②海(hai)灣及風向:避(bi)風海(hai)灣,風浪小,利于(yu)船(chuan)只(zhi)停泊
③沿岸地形條件:平坦開闊,利于設施建設
④不凍不淤
(2)社會經濟條件
①陸上(shang)交通(tong)條件(jian):可以水陸聯(lian)運②依托(tuo)城市:城市發達便于提供人財物支持③經(jing)濟腹地(di):發達廣闊(kuo)港口(kou)重要(yao)性強
案例: 毛里(li)求斯東北部首都(dou),是全國的(de)城市和港口,請分析其港口發展的(de)有利條件。
① 位于西北海灣,屬于東南(nan)信風(feng)背風(feng)港,風(feng)浪小;
②依托城(cheng)市(首都,城(cheng)市)發(fa)達;
③位于兩大公路交匯處,陸上交通聯系方便(bian);
④經濟腹地比較廣闊
9、影響航空港(gang)的區(qu)位因素
(1)自然(ran)條件:航空港對自然(ran)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
①地(di)(di)形:有平坦開闊、坡度(du)適當的地(di)(di)形,以保證(zheng)排水;
②地(di)質(zhi):有良好的地(di)質(zhi)條件;③氣(qi)候(hou)條件:少云霧。
(2)社(she)會因素:要與(yu)市內有便(bian)利的(de)交通聯系(xi)。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10.交通線(xian)建設限制因素(su)與(yu)意(yi)義(yi):
例:分析西南地區(qu)交通(tong)建設的限制因素及南昆線(xian)修建的意義(yi)?
(1)限制因素:
①地形:多高山峽谷,跨二三級階梯(ti),地勢起伏(fu)大;
②地(di)質災害(hai):地(di)震(zhen)、滑(hua)坡、泥石流(liu)等地(di)質災害(hai)頻發,交通建設困難(nan);
③氣侯:位于季風氣侯區,降水集(ji)中夏季多(duo)暴雨;
④水文:山高谷(gu)深,河流眾多,工程建(jian)設(she)量(liang)大。
(2)意義:
①交通意義
A.減輕相關(guan)運輸線的壓力(li),提高行駛(shi)速度,節省時(shi)間。
B.完善運輸網絡,完善基礎(chu)設施。
②經濟意義
A.促進(jin)資源開發(fa)和經(jing)濟(ji)發(fa)展(zhan),把(ba)資源優勢轉化為經(jing)濟(ji)優勢。
B.促進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快物質流通和(he)商業(ye)發展(zhan)。
C.增加就業,促進相關(guan)產業發展。
D.使西南地(di)區(qu)具有出海大通(tong)道,促進對外貿(mao)易。
③政治意義
鞏固國防,保衛邊疆,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