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誦、翻譯全(quan)文。
2、理解作者(zhe)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領(ling)悟(wu)作者的奇思妙想,豐(feng)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詞句
教學難點:
感(gan)悟"物(wu)外之(zhi)趣"。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要點(dian)】反復朗讀,解釋(shi)字(zi)詞,理清句(ju)子層次(ci),朗讀時注意停頓。
一、導入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lan)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xiang)。
"青梅竹馬(ma)(ma)"這個(ge)成語大家都是(shi)知道的。可是(shi)你們知道其中"竹馬(ma)(ma)"是(shi)什么(me)意思(si)嗎?李白有(you)詩云:"郎騎竹馬(ma)(ma)來,繞床(chuang)弄(nong)青梅。同(tong)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ma)(ma)"就是(shi)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ma)(ma)來騎。這種想象和做(zuo)法很有(you)意思(si)吧。
今天(tian)我(wo)們來(lai)學(xue)習清代(dai)文(wen)學(xue)家沈復的(de)短文(wen)《童趣》。文(wen)章中趣事,可能(neng)勾起(qi)我(wo)們許(xu)多(duo)兒(er)時的(de)回(hui)憶,許(xu)多(duo)奇思妙想或許(xu)能(neng)給(gei)我(wo)們帶來(lai)意想不到的(de)啟發。
二、學習文言(yan)文的意(yi)義和(he)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shu)面語體(ti),特(te)點是簡潔、典(dian)雅。文言文和現(xian)代漢語都(dou)來源(yuan)于古代漢語口語,兩者(zhe)同源(yuan)而異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學文(wen)(wen)言是為了(le)繼承我(wo)(wo)國的文(wen)(wen)化,可以幫助我(wo)(wo)們(men)了(le)解歷的很多(duo)事情。文(wen)(wen)言文(wen)(wen)中的很多(duo)詞(ci)匯、語匯,至今仍保留在現代漢(han)語中,學文(wen)(wen)言文(wen)(wen)可以豐富我(wo)(wo)們(men)的語言知識。
3、學號文(wen)言(yan)文(wen)的(de)關(guan)鍵在于培養語(yu)感。一要(yao)(yao)熟讀、背誦(song)課文(wen),目的(de)是熟悉文(wen)言(yan)文(wen)的(de)表達(da)方式和(he)(he)語(yu)言(yan)習慣(guan);而是要(yao)(yao)自己用(yong)心領會,把(ba)"言(yan)"和(he)(he)"意(yi)"融為一體,見"言(yan)"而知(zhi)"意(yi)";三要(yao)(yao)主動積累(lei)詞匯,把(ba)握文(wen)言(yan)文(wen)的(de)語(yu)法規律,目的(de)是掌握文(wen)言(yan)文(wen)的(de)表達(da)工(gong)具(ju)。
三、檢查預習
1、集(ji)體(ti)朗讀課文,注意(yi)讀出一個(ge)老人回憶往事時的那種恬(tian)然、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感情。
2、要求認清(qing)字(zi)形(xing)讀準字(zi)音(yin),糾正學生(sheng)讀錯(cuo)的(de)字(zi)音(yin)。
四、字詞學習
1、老師一(yi)邊(bian)(bian)范(fan)讀(du),一(yi)邊(bian)(bian)明(ming)示句子層次,讓學生正確把(ba)握句中停頓。學生可同時提問,回(hui)答(da)中插(cha)入(ru)文言文的一(yi)些語法知識,如通(tong)假字、詞性活用、語序等。
明察(cha) 藐小 鶴唳 凹凸 土礫 丘壑 癩蝦蟆(ma)
2、文中(zhong)代(dai)詞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
觀(guan):昂首(shou)觀(guan)之(看);作(zuo)青(qing)云白鶴觀(guan)(景象、景觀(guan))
察:明(ming)察秋毫(看(kan)到、看(kan)清);必細(xi)察其紋理(觀察)
神(shen):定神(shen)細(xi)觀(精(jing)神(shen)、注意力);神(shen)游其中(感受、想象)
之:見藐小之物(的,結構助詞);昂首觀之(指"夏(xia)蚊(wen)",代(dai)詞)
以(yi):徐噴以(yi)煙(用);以(yi)叢草(cao)為林(把)
為(wei)(wei):項為(wei)(wei)之強(因為(wei)(wei));以叢(cong)草為(wei)(wei)林(當作);舌一(yi)吐而二蟲(chong)盡為(wei)(wei)所吞(被)
4、沿用至今的成語:
明(ming)察秋(qiu)毫(hao)--原來(lai)形容(rong)視(shi)力極佳,目(mu)光敏銳,連極其(qi)細小(xiao)的東西(xi)都看得一清二楚,后(hou)來(lai)形容(rong)人很(hen)精明(ming),能夠洞察事理。(同義詞(ci):火(huo)眼金(jin)睛、洞察一切,反義詞(ci):茫(mang)然(ran)不解、蒙昧(mei)無知(zhi))
夏蚊成雷(lei)--夏天的(de)(de)時候(hou),成群文字(zi)的(de)(de)叫聲就(jiu)像雷(lei)聲一樣(yang),這是夸張的(de)(de)表現方式(shi)。
風(feng)聲鶴唳,草(cao)木(mu)(mu)皆兵--聽到(dao)風(feng)聲和鶴鳴都害怕,看(kan)見一草(cao)一木(mu)(mu)都像(xiang)是(shi)追兵。形容幾段(duan)驚(jing)恐(kong)疑懼,或者(zhe)妄自驚(jing)擾。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課后(hou))。
怡(yi)然(ran)自(zi)得--形容心滿意(yi)足、十分愉快(kuai)的樣(yang)子(zi)。(同義(yi)詞(ci):怡(yi)然(ran)自(zi)樂,反義(yi)詞(ci):黯然(ran)傷神)
龐然大物--龐然,高而(er)大的樣(yang)子(zi)。指(zhi)形體、體積很巨大的東(dong)西。仙多用來形容(rong)表面上強大而(er)實際(ji)上虛弱的東(dong)西。(同義詞:碩大無朋,反義詞:秋(qiu)毫(hao)之(zhi)末)
五、課外作業
1、抄寫(xie)黑板上的生字詞、課文及(ji)注釋。
2、背誦課文。
第2課時
【教學要點】品味文章(zhang)的語言之(zhi)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fa)。
六、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釋。
2、參考譯文:
我(wo)回想自己在年幼的(de)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yang),視力好極了,每(mei)遇見(jian)細(xi)小的(de)東(dong)西(xi),一定要(yao)仔細(xi)觀察它的(de)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chao)脫(tuo)事(shi)物本(ben)身的(de)樂(le)趣。
夏夜里,蚊(wen)群(qun)發出雷鳴(ming)似(si)的叫(jiao)聲(sheng),我(wo)(wo)(wo)心里把它(ta)們(men)比作群(qun)鶴(he)在(zai)空中飛(fei)舞,這么一想,眼(yan)前果(guo)真就(jiu)出現了(le)(le)千百只白(bai)(bai)鶴(he);抬頭看著它(ta)們(men),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le)(le)。我(wo)(wo)(wo)又留幾只蚊(wen)子在(zai)白(bai)(bai)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yan)噴它(ta)們(men),使它(ta)們(men)沖著煙(yan)邊(bian)(bian)飛(fei)邊(bian)(bian)叫(jiao),構成(cheng)一幅青云(yun)(yun)白(bai)(bai)鶴(he)圖,果(guo)真像鶴(he)群(qun)在(zai)青云(yun)(yun)邊(bian)(bian)上發出叫(jiao)聲(sheng)一樣,這使我(wo)(wo)(wo)感到(dao)高興極了(le)(le)。
我常在(zai)土墻高低(di)不平的地方(fang),在(zai)花臺上雜草(cao)叢(cong)生的地方(fang),蹲(dun)下身子(zi),使身子(zi)跟臺子(zi)一般高,把叢(cong)草(cao)當(dang)成樹林,把蟲子(zi)、蚊子(zi)當(dang)成野獸(shou),把土塊凸出部分當(dang)成丘陵,低(di)陷部分當(dang)成山溝,我便憑(ping)著假想在(zai)這個境界中游(you)覽,愉快而又(you)滿足。
有一(yi)天(tian),我看見兩只(zhi)小(xiao)蟲在草間(jian)相斗,(便蹲下來(lai))觀察,興味正(zheng)濃厚(hou),忽然有個極(ji)大極(ji)大的獸拔山(shan)倒樹(shu)而(er)來(lai),原來(lai)是一(yi)只(zhi)癩蝦蟆(ma),舌(she)頭一(yi)吐(tu),兩只(zhi)小(xiao)蟲全被它吃(chi)掉。我那時(shi)年紀(ji)很小(xiao),正(zheng)看得(de)出神,不禁哇(wa)的一(yi)聲驚叫起來(lai)。待到(dao)(dao)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ma),抽了它幾十(shi)鞭子(zi),把它趕到(dao)(dao)別的院子(zi)去。
3、背(bei)誦課(ke)文,要求進入(ru)課(ke)文情境,感(gan)受(shou)作者思想(xiang)感(gan)情。
六、思考、研討
1、文章圍繞什(shen)么來回憶了三件(jian)趣(qu)事?--物外之(zhi)趣(qu)。
2、分別找三個同學用簡(jian)潔的(de)語言概(gai)括這(zhe)三件趣事。
板書:
觀(guan)蚊成鶴:夏蚊成雷--群鶴舞于空(kong)中--怡然稱快
神游(you)山林(lin):草叢、蟲蟻、土礫(li)--森林(lin)、野獸、丘壑--怡然(ran)自得
鞭(bian)逐蝦蟆:癩蝦蟆--龐然大物(wu)--大快人心
3、三(san)件趣事可否(fou)調換(huan)位置,為(wei)什(shen)么?
不可以。因為三件(jian)趣事的(de)寫作(zuo)的(de)順(shun)序是(shi)由(you)室(shi)內到室(shi)外。三件(jian)趣事在(zai)程度上是(shi)逐步加深的(de):由(you)把夏蚊擬(ni)作(zuo)群鶴,到把草(cao)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ni)作(zuo)"林、獸、丘、壑",再由(you)癩蛤蟆(ma)與小蟲在(zai)其中的(de)生死之斗。
4、"我(wo)"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shen)么(me)(me)只是將"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lai)(lai)蛤蟆(ma)處死?都已經把癩(lai)(lai)蝦蟆(ma)捉在手(shou)了(le),又打了(le)幾十鞭子(zi),想像一下,是什(shen)么(me)(me)樣的鞭子(zi)?癩(lai)(lai)蛤蟆(ma)竟沒有死,是為什(shen)么(me)(me)?
鞭子可能是(shi)一(yi)(yi)根(gen)草(cao),也可能是(shi)一(yi)(yi)小枝條。童年的作(zuo)者不是(shi)真要打(da)死癩蛤蟆,說明他心(xin)中是(shi)熱愛小動(dong)物的。
5、三件趣(qu)事之"趣(qu)"是(shi)怎樣(yang)得(de)到的?
通過(guo)仔細的觀察,豐富的想像,賦予自然景物(wu)新(xin)的形象,從中得到了(le)"物(wu)外之(zhi)趣"。
6、參考注(zhu)解(jie),試說(shuo)說(shuo)作者提到的"物外(wai)之趣"指(zhi)的是什么?
"物(wu)外",指超(chao)出事物(wu)本(ben)身。"物(wu)外之(zhi)趣"是(shi)(shi)作(zuo)(zuo)者(zhe)(zhe)根據眼(yan)前自然(ran)景物(wu)的(de)(de)(de)形象,在頭腦中(zhong)創造出超(chao)出事物(wu)原本(ben)特性的(de)(de)(de)新的(de)(de)(de)形象,從(cong)中(zhong)得到(dao)(dao)的(de)(de)(de)樂趣。它是(shi)(shi)一種(zhong)精神體(ti)驗。應該理解到(dao)(dao),作(zuo)(zuo)者(zhe)(zhe)把原來這(zhe)三件自然(ran)之(zhi)物(wu)大(da)化(hua)、美化(hua)、情感(gan)化(hua)、理想(xiang)化(hua),感(gan)到(dao)(dao)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zhong),這(zhe)便是(shi)(shi)"物(wu)外之(zhi)趣"。這(zhe)表明作(zuo)(zuo)者(zhe)(zhe)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de)(de)(de)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七、體驗與思考
1、這篇課文對你(ni)有怎(zen)樣的啟(qi)發?
聯想(xiang)和(he)想(xiang)像是創新(xin)的(de)基礎。我們(men)要培養創新(xin)能力(li),首(shou)先(xian)要培養自己的(de)聯想(xiang)和(he)想(xiang)像的(de)能力(li)。我們(men)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de)好奇心和(he)富于幻想(xiang)的(de)特點,勇于實踐,做(zuo)一個敢想(xiang)敢做(zuo)、勇于開(kai)拓的(de)人。
2、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shi)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huo);富于(yu)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shen)美能(neng)力,能(neng)發現美、認識美。
3、說說你(ni)童(tong)年中有(you)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wu)的美妙(miao)。
九、課外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er)。
2、《每日五分鐘》第(di)5課。
3、積(ji)累文言詞語(yu)、成語(yu)。
4、第二天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