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一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2.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二
1、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2、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3、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4、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5、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3.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三
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4.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四
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A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題句)
B點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懸念句)
D承上啟下,自然銜接(過渡句)
E前后照應,和諧統一(照應句)
F側面烘托,間接映襯(烘托句)
G后文鋪墊,埋下伏筆(鋪墊句)
H增強語言,突出特征(修辭句)
5.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五
辨別七類文章寫法:A對比寫法
B象征寫法
C烘托寫法
D以小見大寫法
E先揚后抑寫法
F虛實結合寫法
G夾敘夾議寫法
6.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六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B論據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B喻體C喻詞
4.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E描寫
5.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
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7.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七
1.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2.六畜:馬牛羊狗豬雞
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來陳師道李麃
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婦女懷孕
5.六合:天地(上下)東西南北
8.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八
文學常識,并不難記,中有妙訣,幫你記清。先說國內,作家作品。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魏晉建安,三曹。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
中學課本,除了《祝福》,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閑》,再多《二心》,《南腔北調》、《偽自由書》,《準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9.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九
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2.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我國新文學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10.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11.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一
1.《詩經》:又名“詩三百”,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被列為“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之首。篇目有《關雎》《蒹葭》《氓》《碩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辭形式寫成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古傳誦。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
12.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二
1.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稱“圣人”,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私學創辦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在《論語》20篇中。《論語》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是儒家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 2.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主要作品為《孟子》7篇,各篇取開頭幾字為篇名,該書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為“四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13.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三
省略號的作用: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話有所省略;
②表重復詞語的省略;
③表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詞語的省略;
④表靜默或思考;
⑤表說話斷斷續續;
⑥表語言的中斷;
⑦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4.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四
冒號的作用:A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詞語的后邊,表示提取下文。
B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C用在稱呼語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D用在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15.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五
破折號的作用有:①表解釋說明;
②表意思遞進;
③表話題轉換;
④表聲音延長;
⑤表語音較大的停頓或中斷;
⑥表語意的跳躍或轉折;
⑦表總結上文;
⑧用在副標題前;
⑨表事項的列舉分承。
16.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六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17.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七
敘述敘述是寫作中基本、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18.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八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19.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十九
1、通假字(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20.高三寒假必背語文知識點 篇二十
文言虛詞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