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一
舉:①愿舉國為內臣(全)
②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舉起)
③殺/人如不能舉(盡)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發動)
⑤是以眾議舉寵為督促(推薦,推舉)
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占領)
⑦舉以予人,如棄草芥(拿)
⑧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舉起,抬起)
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2.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二
見①秦王必喜而見臣(召見)
②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表被動)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會見)
④圖窮而匕首見(現,露)
⑤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引見,使……見)
⑥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⑦汝真女子之見(見識,見解)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被動)
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偏指動作一方,我)
3.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三
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
④敝帚自珍(壞,破舊)
4.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四
鄙:①越國以鄙遠(邊邑,邊遠的地方)
②蜀之鄙有二僧(邊遠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陋鄙俗)
④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輕賤)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輕視)
⑥敢竭鄙誠,恭疏短引(自謙之詞)
⑦北蠻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5.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五
1.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2.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3.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5.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6.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7.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6.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六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七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給別人,換取一筆錢,到期還款,收回原物。天倫:指父子、兄弟等關系。
瓦菲:生長在瓦縫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養育:撫養和教育。
養活:供給東西使生活。
8.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八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來走去,猶疑不決。頹圮:坍塌,毀壞。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層的難以溶解的物質,比喻凝聚,積累。
積淀:指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習俗、文化。
彷徨:猶疑不決的走來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
9.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九
寥廓:(天空)高原空曠。遼闊:(土地海洋等)遼遠廣闊。
意氣: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義氣: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滾滾洪流,不可遏止。
10.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
文言虛詞而夜縋而出(而,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而、順承連詞)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順承)
朝濟而夕設版焉(而,表轉折,連詞)
以敢以(之)煩執事(以、介詞、用、拿)
越國以鄙遠(以、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把…作為)
11.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一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他是沛公的護衛樊噲。)
7、此亡秦之續耳。(這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啊。)
12.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二
倒裝句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于晉。(介詞結構后置句)(因為鄭伯(曾經)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構后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13.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三
省略句1、晉軍函陵。(晉國的軍隊駐扎(在)函陵。)
2、敢以煩執事?(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14.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四
(1)切齒拊心:語出本文,又作“切齒腐心”。形容憤恨到極點。(2)一去不復返:語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后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3)發上指冠:語出《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發盡上指冠”暗引此語。
(4)圖窮匕首見:語出本文。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5)無可奈何:語出本文。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15.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五
1、越國以鄙遠: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作邊邑。2、共其乏困: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
3、焉用亡鄭以倍鄰:為什么要滅掉鄭國來給鄰國(指晉國)增加土地呢?
4、唯君圖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圖,考慮,圖謀
5、朝濟而夕設版焉: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設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以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16.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六
1、橫七豎八:形容縱橫雜亂。2、里應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3、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4、驚天動地:①形容聲音特別響亮;②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
5、不同凡響: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不平凡。
6、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17.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七
對聯:對聯,又叫對子、楹聯、楹帖、聯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體制短小、文字精練、歷史悠久、雅俗共賞的傳統文學形式。
對聯的基本知識:①字數相等②詞類相當③結構相應④平仄相對
對聯的基本要求:上下聯的字數相等;上下聯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復;詞性、種類相當;結構(格式)相似;圍繞同一主題;仄起平收。
18.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八
1、終已不顧:始終不回頭2、唯大王命之:一切聽從大王的吩咐
3、少假借之:稍微原諒他些
4、使畢使于前: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今得而聞教:而今才聽到(您)的指教
6、乃為裝譴荊軻:于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7、與之同命:與他同生共死
19.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十九
1、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2、按劍而跽:握著劍,跪著身子
3、沛公奉為壽,約為婚姻:沛公舉起酒杯祝項伯健康,(又)跟他約定結為兒女親家
4、竊以為大王不取也:私意認為大王不采取這種做法(為好)
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干大事不必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6、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項伯于是連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里
20.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
1、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是沒用的小子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也: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而傷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4、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供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廟:愿意全國上下做秦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先王的宗廟。
5、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擔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寶
6、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軍營里沒有用來助興的,請讓我來舞劍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