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一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2.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二
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3.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三
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
①接觸;
②形變。
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四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
(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
(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5.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五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串聯:1/k=1/k1+1/k2并聯:k=k1+k2
6.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六
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7.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七
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8.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八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里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9.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九
一、電動勢
(1)定義:在電源內部,非靜電力所做的功W與被移送的電荷q的比值叫電源的電動勢。
(2)定義式:E=W/q
(3)單位:伏(V)
(4)物理意義:表示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靜電力做功)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大小。電動勢越大,電路中每通過1C電量時,電源將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的數值就越多。
二、電源(池)的幾個重要參數
(1)電動勢:它取決于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的化學性質,與電池的大小無關。
(2)內阻(r):電源內部的電阻。
(3)容量:電池放電時能輸出的總電荷量。其單位是:A·h,mA·h
10.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11.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一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物體的平衡:
物體的平衡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二是物體不轉動或勻速轉動(此時的物體不能看作質點).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①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的加速度為零.
②平衡條件:合力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b、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c、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③平衡條件的推論:
(ⅰ)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它所受的某一個力與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當三個共點力作用在物體(質點)上處于平衡時,三個力的矢量組成一封閉的三角形按同一環繞方向
12.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二
彈力
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生條件:
(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
(2)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于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桿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桿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規律判斷.
說明:
①壓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③桿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桿的受力特點。桿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
13.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三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后,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9.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22.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23.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5.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6.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27.圖象是曲線的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14.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四
坐標系
1、坐標系物理意義: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從而,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
2、坐標系分類:
(1)一維坐標系(直線坐標系):適用于描述質點做直線運動,研究沿一條直線運動的物體時,要沿著運動直線建立直線坐標系,即以物體運動所沿的直線為x軸,在直線上規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例如,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其位置可用離車站(坐標原點)的距離(坐標)來確定。
(2)二維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適用于質點在平面內做曲線運動。例如,運動員推鉛球以鉛球離手時的位置為坐標原點,沿鉛球初速方向建立x軸,豎直向下建立y軸,鉛球的坐標為鉛球離開手后的水平距離和豎直距離。
(3)三維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適用于物體在三維空間的運動。
15.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五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16.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六
運動的描述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中心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數;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動,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減,垂直拐彎莫前沖。
17.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七
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18.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八
關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超重現象。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失重現象。對其理解應注意以下三點:
(1)當物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于超重狀態或失重狀態,不在于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于速度方向,而是取決于加速度方向
(3)當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向下的壓強等。
19.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十九
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標系通常設位移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2.曲線運動的速度:
①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可分解為水平速度Vx及豎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變都會造成速度的變化,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變)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20.物理高一上冊知識點筆記整理 篇二十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平衡狀態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