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一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0再繼續除。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3、在小數除法中的發現:
①當除數大于1時,商小于被除數。
如:3.5÷5=0.7
②當除數小于1時,商大于被除數。
如:3.5÷0.5=7
2.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
1、小數除法的驗算方法:①商×除數=被除數(通用)
②被除數÷商=除數
2、商的近似數:
根據要求要保留的小數位數,決定商要除出幾位小數,再根據“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商的近似數。
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數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數可停下來;要求保留兩位小數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數停下來…如此類推。
3、循環小數問題:
①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
如:0.37、1.4135等。
②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
如:5.3、7.145145...等。
③一個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如:5.3...、3.12323...、5.7171...
④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的數字,叫做小數的循環節。
如:5.333...的循環節是3
4.6767...的循環節是67
6.9258258...的循環節是258
⑤用簡便方法寫循環小數的方法:
⑴只寫出一個循環節,并在這個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記一個小圓點。
⑵例如:只有一個數字循環節的,就在這個數字上面記一個小圓點。
有兩位小數循環的,就在這兩位數字上面,記上小圓點。
有三位或以上小數循環的,在首位和末位記上小數點。
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三
1、除法中的變化規律:①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
②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商隨著擴大
③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商擴大
2、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那條直線就叫做對稱軸。兩圖形重合時互相重合的點叫做對應點,也叫對稱點。
3、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連線垂直于對稱軸。
4、軸對稱圖形具有對稱性。
5、軸對稱圖形的畫法:
①找出所給圖形的關鍵點,如圖形的頂點、相交點、端點等;
②數出或量出圖形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③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出關鍵點的對稱點;
按照所給圖形的順序連接各點,就畫出所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四
1、平移的定義: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質:
①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②經過平移,對應線段,對應角分別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圖形的畫法:
①確定平移的方向與距離。
②將關鍵點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離。
③按原來圖形的連接方式依次連接各對應點并標上相應字母
5.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五
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1、運用旋轉設計圖案的方法:
①選好基本圖案
②根據所選的基本圖案確定旋轉點
③確定旋轉度數
④依次沿每次旋轉后的基本圖形的邊緣畫圖
2、運用對稱設計圖案的方法:
①先選好基本圖案
②依據基本圖案的特點定好對稱軸
③畫出基本圖形的對稱圖形
6.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六
1、自然數:像0,1,2,3,4,5,6…這樣的數是自然數。
2、整數:
像-3,-2,-1,0,1,2,3,…這樣的數是整數。
3、倍數和因數:
整數a除以整數b(b≠0)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b是a的因數,a是b的倍數。
注:我們只在自然數(零除外)范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要說清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4、補充知識點:
①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
②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的倍數。
7.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七
1、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2、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3、偶數和奇數的定義: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4、補充知識點: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的數。
8.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八
1、3的倍數的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2、同時是2和3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的數是0,2,4,6,8,并且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3、同時是3和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的數是0或5,并且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的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同時是2,3和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的數是0,并且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的數,既是2和5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5、6的倍數的特征:
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的數。
6、9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9的倍數,這個數就是9的倍數。
9.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九
1、找因數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從1開始,一對一對地。找思考哪兩個數相乘等于這個自然數,那這兩個數就是這個自然數的因數。
②列除法算式,想這個數可以寫成哪些除法算式,算式中的商和除數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2、表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①列舉法
②集合法
3、找倍數的方法:
用這個數和任意一個自然數(0除外)相乘,所得的積都是這個數的倍數。
4、判斷兩個數是否成倍數關系的方法:
①列乘法算式,用積判斷
②列除法算式,如果商是非零自然數且沒有余數,就成倍數關系
5、表示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①列舉法
②集合法
6、補充知識點: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10.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
1、質數的定義: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作質數。
2、合數的定義: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作合數。
3、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
①一般來說,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數的特征”判斷這個數是否有因數2、5、3;
②如果還無法判斷,則可以用7、11等比較小的質數去試除,看有沒有因數7,11等。
注:只要找到一個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數,就能肯定這個數是合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
11.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一
1、奇偶性變化的規律:①加減法變化規律: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②乘法變化規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奇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
2、拓展知識點:
①多個數相加減,關注奇數,如果奇數的個數是奇數,結果為奇數;如果奇數的個數為偶數,結果為偶數。
②多個數相乘,關注偶數,只要有一個偶數,結果即為偶數。
3、運用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例如: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
通過奇偶性規律發現“奇數次在北岸,偶數次在南岸”。
12.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二
一、比較圖形的面積1、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有多種方法:
①根據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直接進行比較
②可以借助參照物進行比較
③可以運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
④借助方格,利用數方格的的方法進行比較
⑤直接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
注:圖形面積相同,其形狀可以是不同的
2、補充知識點:
確定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不僅是根據圖形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根據圖形所占格子的多少來確定。
二、求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1、直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積。
2、將圖案進行“化整為零”式的計算,即根據圖案的特點,將整體的圖案分割為若干個相同面積的小圖案,通過求小圖案的面積,得出整個圖案的面積。
3、采用“大面積減小面積”的方法,即通過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得到所求的面積。
1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三
1、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從平行四邊形一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3、梯形的底和高:
從梯形的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梯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梯形的底。
注:高和底的關系是對應的。
4、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重合,讓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過對邊的某一點。
②從這一點沿著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點到垂足)就是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高。
注意: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可以向它的對邊畫高,也可以從另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它的對邊畫高。
5、用三角板畫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對準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另一條直角邊與這個頂點的對邊重合。
②從這個頂點沿著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頂點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條邊上的高。
6、用三角板畫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樣的方法,畫出梯形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垂直線段,就是梯形的高。
14.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四
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2、面積公式用字母表示:
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S=ah
二、三角形的面積
1、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三角形面積=兩個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因此: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底×高÷2
2、面積公式用字母表示:
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則:S=ah÷2
3、補充知識點:
決定三角形面積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圖形的形狀,而是三角形的底與高的長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的面積也是相同的。
15.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五
1、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梯形面積=兩個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因此:梯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2、面積公式用字母表示:
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和b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則:S=(a+b)h÷2
3、補充知識點:
決定梯形面積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圖形的形狀,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與高的長度,只要上下底的和與高相同,不同形狀的梯形的面積也是相同的。
16.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六
一、分數的再認識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不一樣,也就是分數具有相對性。
二、真分數與假分數
1、真分數:
像1/2、1/4、2/3、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
特點: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
特點: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與分母相等,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補充知識點:
分子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
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
17.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七
一、分數與除法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數的分母不能是0。因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數,因此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中的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寫在帶分數的整數位置上,余數寫在分數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來的分母作分母。
3、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方法:
將整數與分母相乘的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變。
二、分數的基本性質
1、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18.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八
1、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幾個數公有的因數是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的一個是它們的公因數。
2、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方法:
①列舉法:運用找因數的方法先分別找到兩個數各自的因數,再找出兩個數的因數中相同的因數,這些數就是兩個數的公因數;再看看公因數中的是幾,這個數就是兩個數的公因數。
②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可以先找出兩個數中較小的數的因數,再看看這些因數中有哪些也是較大的數的因數,那么這些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其中的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數:1,3,5,15。再判斷4個數中,哪幾個也是50的因數,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數。5就是它們的公因數。
③如果兩個數是不同的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
④如果兩個數是連續的自然數(0除外),那么這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
⑤如果兩個數具有倍數關系,那么較小的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
⑥短除法。
注:偶數與所有奇數的公因數是1;一個數與它的的倍數的公因數是它本身。
19.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十九
1、約分的含義: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做約分。
2、最簡分數的含義:
像1/3這樣分子、分母公因數只有1了,不能再約分了,這樣的分數是最簡分數。
3、掌握約分的方法:
約分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兩個數的公因數一個一個去除,另一種是直接用兩個數的公因數去除。
4、補充知識點:
比較分數大小時,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較,有些時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約分后進行比較的方法。
20.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
1、理解通分的含義: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作通分。
2、通分的兩個要點:
①和原來分數相等
②分母相同
3、分數大小比較:
①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②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4、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相比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把兩個分數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5、補充知識點:
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數作分母。
21.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一
一、組合圖形的面積1、組合圖形:
有幾個簡單的圖形拼出來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
2、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
一般運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補法”。
①分割法:即將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的圖形。分割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同時又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
②添補法:即通過補上一個簡單的圖形,使整個圖形變成一個大的規則圖形。
二、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
正確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大小:
①數格子的方法
②根據不規則圖形確定近似的基本圖形,量出求基本圖形的面積是所需要的條件算出面積。
22.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二
1、認識公頃:公頃是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的常用單位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用字母表示:公頃→hm2。
即: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大小:
①400m跑道所圍成的操場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
②1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m2,200間這樣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測量或計算土地面積的常用單位,用字母表示:平方千米→km2
4、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注:①把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要乘進率
②把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
2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三
1、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①“不可能”出現的現象用數據表示為“可能性是0”
②“一定能”出現的現象用數據表示為“可能性是1”
③當可能性是相等的時候,用數據表述是“1/2”
2、相關應用:
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
24.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四
一、設計秋游方案既要考慮費用,花費的錢盡量少;又要考慮合理利用,盡量沒有空位或剩余。
二、圖形中的規律
1、擺三角形:
擺一個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以后每多擺一個三角形就需要增加2根小棒,擺n個三角形的小棒數量=3+2×(n-1)=2n+1
2、點陣中的規律:
第一個點陣中有1個點,第二個點陣中有2×2=4個點;第三個點陣中有3×3=9個點,由此推出第n個點陣中有n×n=n2個點。
三、嘗試與猜測
①逐一列舉法:
按一定的順序,從假設1只雞開始,逐一列舉,直到找出答案。
②取中列舉:
從各取一半開始列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盡量縮小列舉范圍。
25.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五
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①先找出兩個數各自的倍數(限制一定的范圍內),再找出公有的倍數,找出兩個數公有的倍數,看看這些公倍數中最小的是幾,這個數就是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注:兩個數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數沒有的公倍數。
②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可以先找出兩個數中較大的數的倍數(限制一定的范圍內),再看看這些倍數中有哪些也是較小的數的倍數,那么這些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50以內)
可以先找出9的倍數(50以內)有:9,18,27,36,45,再從這些數中找出6的倍數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數,18是最小公倍數。
③如果兩個數是不同的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的乘積。
④如果兩個數是連續的自然數(0除外),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的乘積。
⑤如果兩個數具有倍數關系,那么較大的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⑥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數
26.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六
盈虧問題:(1)(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2)(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3)(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2)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27.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七
追及問題:(1)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2)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3)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1)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2)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4)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28.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八
濃度問題:(1)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2)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3)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4)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1)利潤=售出價-成本
(2)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3)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4)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5)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6)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29.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二十九
體(容)積單位換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30.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三十
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