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一
1.大氣受熱
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大氣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保溫)
2.熱力環流(最簡單的大氣運動)
海陸熱力環流:
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因為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低壓,海洋是高壓;晚上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高壓,海洋是低壓。
3.大氣水平運動:
水平氣壓梯度力:它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方向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壓線。影響風速,摩擦力越大,風速越小;還會影響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
風向:高壓低壓
風力(風速):等壓線密(氣壓梯度大),風力(速)大
2.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二
1、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2、在衛星云圖中,白色表示云區,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云層厚的一般是陰雨區。
3、制作天氣預報主要是用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地理信息技術完成的。
4、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
5、一天中,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稱為氣溫日較差,氣溫日較差晴天大、陰天小,內陸大、沿海小。一年內的月均溫與最低月均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內陸大、沿海小,中緯度大,高低緯度小。
6、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這是因為不同的緯度接受的太陽輻射多少不同;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7、降水是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物的總稱,包括液態的雨,固態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氣象部門根據單位時間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8、世界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存在差異。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溫帶地區沿海多,內陸少;南北回歸線附近降水一般大陸東岸多,大陸西岸少。
9、地形對降水分布的影響,表現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0、氣候一般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3.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三
氣候的降水類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_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氣候。
終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4.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四
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2、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釋放的能量
3、太陽輻射能的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4、太陽輻射波長范圍是0.15-4微米,分為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見光。
5、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生物生長離不開太陽
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太陽輻射本身及大氣運動、水循環等為人類提供能源
為生產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5.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五
1、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2、根據等壓線決定風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大氣環流的好處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構成的重要因素。
6、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構成天體系統。
7、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千米;
8、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9、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11、地球公轉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12、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5、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17、晝夜長短的決定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18、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19、地球自轉的周期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0、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6.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六
大氣環流通常包含平均緯向環流、平均水平環流和平均徑圈環流3部分。
①平均緯向環流。指大氣盛行的以極地為中心并繞其旋轉的緯向氣流,這是大氣環流的基本的狀態,就對流層平均緯向環流而言,低緯度地區盛行東風,稱為東風帶由于地球的旋轉,北半球多為東北信風,南半球多為東南信風,故又稱為信風帶;中高緯度地區盛行西風,稱為西風帶其強度隨高度增大,在對流層頂附近達到極大值,稱為西風急流;極地還有淺薄的弱東風,稱為極地東風帶。
②平均水平環流。指在中高緯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疊加在平均緯向環流上的波狀氣流又稱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為3個波,夏季為4個波,三波與四波之間的轉換表征季節變化。
③平均徑圈環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氣經向運動和垂直運動所構成的運動狀態。通常,對流層的徑圈環流存在3個圈:低緯度是正環流或直接環流氣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緯下沉,低空向南,又稱為哈得來環流;中緯度是反環流或間接環流中低緯氣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緯上升,高空向南,又稱為費雷爾環流;極地是弱的正環流極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緯上升,高空向北。
7.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七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8.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八
1、地球自西向東轉,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轉,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轉
2、地表自轉線速度自赤道向兩級遞減至零;
3、除南北極點外,地表任一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等,為15°/h;
4、北半球觀察北極星的仰角大小即為當地的緯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
5、在地球公轉運動中,近日點(1月初)公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達值,遠日點(7月初)公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達最小值;
6、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范圍變大,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
7、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春秋分直射赤道;
8、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回歸運動,約每天移動0.26°,每月移動8°;
9、晨昏線的判讀:
沿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經過的線為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經過的線為昏線;在側視圖中,左夜為晨,右夜為昏;在晨昏線上的點,如果地方時<12時,則該點所在線為晨線,如果地方時>12時,則該點所在線為昏線;
10、太陽高度判斷:
晝半球中太陽高度>0,
夜半球中太陽高度<0,
晨昏線上太陽高度=0
9.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九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10.高二地理下冊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十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巖石分三大類:
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巖(變質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