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一
細胞中的無機物
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種類的生物體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組織﹑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約占4.5%;自由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是細胞的良好溶劑,也可以直接參與生物化學反應,還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總而言之,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細胞內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其含量雖然很少,但卻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許多無機鹽離子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抽搐現象;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也很重要。
2.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二
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
4、染色體組: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
5、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
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
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9、花藥離體培養法:具有不同優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藥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
3.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三
1、向性運動:
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
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
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
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
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
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
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
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
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_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4.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四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征。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_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系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5.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五
免疫失調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過高):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應而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了癥狀的現象。
3、病例: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免疫缺陷疾病分類:
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遺傳造成,生來就有。
⑵、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
達爾文試驗發現:
①、胚芽鞘受單側光照射彎向光源生長。
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
③、用錫箔小帽將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長。
④、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彎曲生長。
6.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六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癥狀。
9、低血糖病:長期饑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癥狀,喝一杯濃糖水;低于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癥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7.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七
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缺失、增加、移接、顛倒)和染色體的數目變異(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2.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和全部遺傳信息。
3.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4.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低溫處理和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_期的細胞,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6.單倍體: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特點是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8.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八
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
2.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和翻譯(在細胞質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兩個過程。
4.遺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堿基排序。
5.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
6.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7.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9.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九
1、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生命系統的由小到大排列: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3、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4、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5、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6、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7、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組成大分子的基本單位稱為單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例:組成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組成多糖的單體是單糖。
8、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細胞中絕大部分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自由水。
9、細胞學說主要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內容為: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10、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11、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脂質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統: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進一步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14、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細胞作為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15、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10.高三生物月考知識點復習 篇十
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3.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