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時間:2023-10-11 09:52: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一# #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物理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

1.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一


  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2)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①平動的物體通常可視為質點。

  ②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③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2.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二


  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3.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三


  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4.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四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5.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五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6.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六


  1、超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于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生作用。是否發生完全失重現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了,大于mg時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時叫“完全失重”)。

7.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七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

  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

  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

  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8.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八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9.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九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10.高一年級物理上學期筆記 篇十


  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