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合 篇一
熱點背景:
當前基層人才短缺已經成為限制地方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想辦法打造一支新時代基層人才隊伍,為鄉村發展提供力量源泉,助力推動鄉村振興。
公務員考試角度解答:
【提出觀點】
以政治為引領,多種手段建設基層人才新隊伍,助力鄉村現代化發展。
【綜合分析】
當前農村空心化問題凸顯,大量勞動力外流,優秀人才逃離基層趨勢明顯。主要是由于基層發展條件較差,鄉村產業弱勢,發展平臺受限,資金支持不足,管理體制落后等,讓人才隊伍產生鄉村就是落后,鄉村就是沒有前途的偏見思維。政府在各方面也給出積極傾斜政策,但效果并不明顯,終導致農村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等現象。需要出臺人才建設的方案,打出一套人才隊伍的組合拳。
【參考對策】
1、引進人才:完善戶籍、住房、待遇等制度;出臺扶持政策如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等;引進志愿者、創新引進方式如引智、線上會診交流等。
2、留住人才:暢通晉升途徑、增加生活關懷、改善工作環境。
3、用好人才:匹配適合崗位、提供發展條件、提供物資資金人員等支持。
4、培育人才:老帶新機制;開設培訓班;合作輪崗學習;與高校機構合作。
2.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合 篇二
【熱點背景】
8月1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這是我國首次以藍皮書形式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成果。藍皮書表示,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涵蓋我國全部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8月15日是我國“全國生態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1、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
2、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為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創造一個天藍、地綠、水凈的良好生態環境。
3、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尚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之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資源環境對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采取措施】
保護生態文明需要全方位多方面去努力,從國家層面來說,可從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1、積極參與展現大國擔當。積極參與打造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的全球生態治理格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繼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重大挑戰作出中國貢獻。
2、完善制度建設。加快構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始終堅持以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職責。
3、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積極弘揚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引導和動員全社會參與綠色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3.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合 篇三
【熱點背景】
近年來,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從夯實黨建基礎做起,打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后一公里”,大力推進幸福和諧社區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傾斜,對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群眾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對策】
拓展黨建陣地,提升服務水平。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我們下大力氣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基層治理始終與時代發展和群眾需要同頻共振。
推動協商議事,共建美好社區。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居民自治功能,才能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進一步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辦好惠民實事,回應群眾關切。推進幸福和諧社區建設,必須認真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憂所盼,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辦好,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加強文化建設,培育時代新風。把文化建設融入社區治理,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助于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
4.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合 篇四
【熱點背景】
《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為誘導辦卡、商家關門跑路、退費維權無門等一系列單用途預付卡消費問題套上了法律“緊箍咒”。
該條例的施行將為預付卡消費套上“緊箍咒”,促使其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也有利于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公考角度解讀】
【綜合分析】
所謂單用途預付卡,就是花錢,購買一段時間的服務。這種消費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有效地促進消費、繁榮市場。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獲得讓利打折、項目贈送等實打實的優惠,還省去了每次支付的麻煩;另一方面,商家可性預收顧客定額款項,相當于擁有了固定的客源。
然而,伴隨著消費者便利、折扣與商家促銷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商家的服務不符合預期、消費者辦卡后無法進行退卡、維權困難等,還有一些商家在經營困難或其他原因跑路導致消費者損失。而預付卡所應有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包括餐飲、健身、日用品購買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切實關乎消費者的權益和老百姓的生活。
《條例》中明確規定,消費者自購買預付卡之日起7日內未兌付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未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退卡或退回預收款余額。同時,要求建立預收資金存管制度,納入存管管理的經營者須將符合規定要求的預收資金存入專用存管賬戶并按照規定方式方可支取。就是對預付卡問題的重拳出擊。
【參考對策】
規范預付卡消費,還需要多方參與共同努力:
1.監管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管,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及時依法處理各種預付卡消費問題;要不斷完善相關細則,并暢通法律維權途徑,適當提供法律援助,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商家要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規范經營、誠信經營,把心思用在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服務上;
3.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判斷,不沖動盲目辦卡,提高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
5.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甄選集合 篇五
【熱點背景】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41.5%。數字經濟全面滲透和深刻影響生產、流通、消費、進出口各個環節,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在國家政策鼓勵引導下,隨著后疫情時代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數字化為小微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參考對策】
首先,數字經濟的網聚效應有助于打造“爆款”營銷,持續帶火“網紅”經濟。年初火爆全國的“淄博燒烤”,即是借助互聯網的規模效應和熱點營銷,持續在全國形成廣泛關注和正面反饋,進而帶動當地餐飲、旅游等產業全方位增長。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淄博今年以來的旅行成交額同比增長6.5倍。火出圈的“村超”“村BA”等鄉村賽事,均借助數字傳播帶動鄉村、縣域經濟持續火爆,風頭直追傳統的正規賽事。數字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縣域和中小城市憑借獨特資源和網絡傳播,由“小眾”走向“大眾”,成為旅游消費的熱點風向標,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其次,數字經濟的去中間化極大縮減渠道成本,持續優化供需雙方交易體驗。近年來,縣域經濟借助電商直播成為新興產業亮點,帶來全新的經營模式和新的商機。電商直播一頭連接供應鏈起點的“原產地”區域品牌,一頭連接輻射全國的廣大消費者,將商品和生產過程原汁原味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憑借“眼見為實”的直觀優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價格優勢,更容易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通過電商直播,極大縮小了中小城市、農村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帶動線上“原產地”經濟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主流直播電商平臺縣域農村的直播商家增長150%,直播電商占據縣域電商1/4的銷售份額,前景十分廣闊。
后,數字經濟的廣泛鏈接帶來廣闊應用空間,持續生成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數字技術提供的無限互聯、數據分析、便捷支付等功能,極大拓展了消費者的信息供應,也極大豐富了新的消費形態。比如,各地大力推動的“夜經濟”,成為許多城市的消費增長點,2022年中國夜經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16.7%,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就“夜經濟”自身來講,其構成也在不斷豐富,從簡單的吃喝轉向夜玩、夜游、夜購等多種形式,年輕人喜愛的IP潮玩也已成為小微夜間營收高的行業之一。以數字技術為底板的數字經濟擁有*和改造傳統行業的強大力量,有助于推動小微經濟業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