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一
1.分子結構與性質共價鍵:
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學鍵。
極性鍵: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不重合;
非極性鍵: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重合;
2.分子極性與非極性判別:
極性:中心原子最外層電子未全部成鍵;
非極性:中心原子最外層電子全部成鍵;
3.氫鍵:
氫鍵是由已經與電負性很強的原子(如N、F、O)形成共價鍵的氫原子與另一個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電負性很強的原子之間的作用力。
2.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二
常見物質的顏色
1、有色氣體單質:F2(淺黃綠色)、Cl2(黃綠色)、O3(淡藍色)。
2、其他有色單質:Br2(深紅色液體)、I2(紫黑色固體)、S(淡黃色固體)、Cu(紫紅色固體)、Au(金黃色固體)、P(白磷是白色固體,紅磷是赤紅色固體)、Si(灰黑色晶體)、C(黑色粉未)。
3、無色氣體單質:N2、O2、H2、希有氣體單質。
4、有色氣體化合物:NO2。
5、黃色固體:S、FeS2(愚人金,金黃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體: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見的黑色粉末為MnO2和C)。
7、紅色固體:Fe(OH)3、Fe2O3、Cu2O、Cu。
8、藍色固體:五水合硫酸銅(膽礬或藍礬)。
9、綠色固體:七水合硫酸亞鐵(綠礬)。
10、紫黑色固體:KMnO4、碘單質。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離子(溶液)Cu2+(濃溶液為綠色,稀溶液為藍色)、Fe2+(淺綠色)、Fe3+(棕黃色)、MnO4-(紫紅色)、Fe(SCN)2+(血紅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黃色沉淀:S、AgBr、AgI。
3.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三
一、鈉單質
1、Na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命題角度為是否違反電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實驗完畢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內。
3、Na失火的處理:不能用水滅火,必須用干燥的沙土滅火。
4、Na的焰色反應:顏色為黃色,易作為推斷題的推破口。注意做鉀的焰色反應實驗時,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避免鈉黃光的干擾。
5、Na與熔融氯化鉀反應的原理:因鉀的沸點比鈉低,鉀蒸氣從體系中脫離出來,導致平衡能向正反應移動。
二、氫氧化鈉
1、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
2、溶解時放熱:涉及到實驗室制取氨氣時,將濃氨水滴加到氫氧化鈉固體上,其反應原理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熱,促進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著生成NH3的方向移動。與之相似的還有:將濃氨水或銨鹽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為NH4++OH—NH3?H2ONH3↑H2O。
3、與CO2的反應:主要是離子方程式的書寫(CO2少量和過量時,產物不同)。
4、潮解:與之相同的還有CaCl2、MgCl2、
三、過氧化鈉
1、非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因其與酸反應除了生成鹽和水外,還有氧氣生成,化學方程式為:2Na2O2+4HCl=4NaCl+2H2O+O2↑。
2、過氧化鈉中微粒的組成:1mol過氧化鈉中所含有離子的數目為3NA,或說它們的微粒個數之比為2:1,命題角度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3、過氧化鈉與水、CO2的反應:一是過氧化鈉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二是考查電子轉移的數目(以氧氣的量為依據)。
4、強氧化性:加入過氧化鈉后溶液離子共存的問題;過氧化鈉與SO2反應產物實驗探究。
4.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四
一、水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
1、水作氧化劑
(1)水與鈉、其它堿金屬、鎂等金屬反應生成氫氣和相應堿
(2)水與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氣和鐵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鐵)
(3)水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水煤氣”
(4)鋁與強堿溶液反應
2、水作還原劑:水與F2的反應
3、水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水電解
4、水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
(1)水與氯氣反應生成次氯酸和鹽酸
(2)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
(3)水與二氧化氮反應生成_和一氧化氮
二、水參與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1、水合、水化
(1)水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與二氧化硅化合嗎?)
(2)水與氧化鈉、氧化鈣等堿性氧化物化合成堿。(氧化鋁、氧化鐵等與水化合嗎?)
(3)氨的水合、無水硫酸銅水合(變色,可檢驗液態有機物中是否含水)、濃硫酸吸水、工業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餾以制無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鹵代烴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應)、水與碳化物——電石反應制乙炔、鹽類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類的水解、氫化物——氫化鈉水解
3、名稱中帶“水”的物質
(1)與氫的同位素或氧的價態有關的“水”
蒸餾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雙氧水—H2O2
(2)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離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離子:H+,Cl-,ClO-,OH-)
鹵水—常指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或粗鹽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生理鹽水—0.9%的NaCl溶液
(3)其它水銀—Hg、水晶--SiO2、水煤氣—CO和H2的混合氣、水玻璃—Na2SiO3溶液
5.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五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余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于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堿:易潮解,應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o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并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6.高三化學上冊重點知識點整理 篇六
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_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_結晶析出,得到_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_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