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初二議論文范文精選7篇#】初二議論文由®無憂考網為大家準備。寫作文一定要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景等背景,也要交代清楚文章中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關人物。
1.初二議論文 篇一
記得我從前看過一篇故事,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有錢商人乘船外出經商,到了海中央,船突然急速往下沉,一位天使出現了,告訴他:“你帶的東西太多了,你必須要丟掉一樣東西錢財嗎?”商人搖搖頭說:“不!錢財對于我來說太重要了,我還是丟掉誠信吧!”從此以后,他得到了什么?他什么也沒有得到,反而失去了他自認為重要的錢財,鬧得家破人亡,真是可笑。
小時候看這篇故事時,總是覺得那位商人實在是太愚笨了,而長大以后,才發現這篇故事卻另含深意——關于誠信。
現在有多少人不是像故事中的商人一樣,為了錢財,丟掉誠信,可是,這樣真的值得嗎?
記得小學時有這樣一個同學,因為老師要求人手一根跳繩,在外吃飯的同學自然不擔心什么,而住宿生則只有讓別人幫他自己捎跳繩。一位同學給了那位同學五元錢,讓她幫助她自己捎一根跳繩。跳繩捎來了,可是錢呢?本應找兩元錢的,卻一分也沒有找來。當那位受到欺騙的同學去追問她時,她卻說:“我不在那個超市買的,在另一個超市買的,價錢比那個超市貴。”我們自然知道她在撒謊,因此所有人都疏遠她,她沒有辦法,被迫轉學了。
我的那位小學同學給你了什么啟示?他僅僅為了那兩塊錢丟掉了誠信,失去了友誼,不同樣也和故事中的商人的結局一樣嗎?
再來看看那些堅守誠信的人得到了什么?某公司接到了一筆大訂單,但發貨時,卻錯把款式相似但價格相對較低的一批貨給了客戶,但客戶卻沒有發現,該公司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主動坦白這一錯誤,并重新發貨。該公司這一舉動不僅贏得了市場,還落下了“誠信”的美名。后來該公司的企業越做越大,而這一切又是因為什么?無需考慮,使該公司獲得成功的因素只有一個!——誠信。
以上三個例子都告訴了我們誠信的重要性,可是又有多少人遵循“誠實守信”這一正道而行呢?有多少人不是為了利益而丟掉了誠信?
我想對那些為了利益丟掉誠信的人說:這樣真的值得嗎?
2.初二議論文 篇二
呼吸氤氳的空氣,閑坐竹椅小酌茗茶,看著滿天落葉紛紛揚揚一如曾經,懷舊的人會憶起星星點點的往事,斑斕的心緒里載滿了人、事、物。良久,淺笑亦或喟然長嘆……懷舊是一種情結是對過去時光的緬懷。
懷舊的方式很多。可以睹物思人也能寫日記。懷舊的人不一定寫日記,寫日記的人卻時常懷舊。小學時我寫過幾篇日記,寫完便如石沉大海,未再翻閱。不想初中時重又看起,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悲歡喜樂,一波三折。讀來又恍若隔世,記憶顯得虛無而縹緲,而那本日記真真切切地平放在桌上,紙張尚未泛黃卻已物是人非了。我尚未如此多愁善感,只是在偶爾懷舊時有些許感觸。寫日記的人在沙沙下筆之時,每一道筆觸都帶著想念。這時觀察他的表情,陰晴不定。繁瑣的筆畫連結成了有意義的字符,一篇洋洋灑灑的文字多年之后仍然能在他的心里激起滔天巨浪,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落在他的眼中分明像是誰的臉龐。
懷舊的內容很豐富,數不勝數。懷念的可以是一個地方,比如多少游子心心念念的家鄉。路過街頭巷尾,遇見一份家鄉小吃,像從前一樣大口咀嚼,品味著不夠地道的口感,卻依舊贊不絕口,只因為他們的思緒早已紛飛回鄉,現在吃下的每一口,都只是對家鄉的追憶。曾經的故鄉,現在的遠方,懷舊中溢滿傷感與無奈。無怪乎有詩云:“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懷念的也可以是一段時光。有的人在時光中拼搏,一步步長成郁郁蔥蔥的大樹,回首崢嶸歲月,不管功與名,成與敗,都能夠問心無愧,一笑了之。有的人在時光里蹉跎,如同無根浮萍,不曾把握與珍惜,到遲暮之年回首當時的茍且,即便悔恨之情如滔滔東流之水,也是無濟于事了。古往今來,多少人在生活里迷失,不懂得珍惜,到頭來只能輕嘆一聲;“當時只道是尋常。”
懷念的還能是人。懷念的大多是那些曾對自己十分重要的人,而往往時過境遷,初心不見,因此納蘭性德才會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懷舊要適度。適度的懷舊能讓我們在成功時不忘**,在失敗時重燃自信。一味懷舊的人活在過去里,而忘卻了眼下的生活,無論過去如何,把握現在才是重要的。
懷舊的人看慣秋月春風,不因小事而悲喜,不因大事而慌亂,在時光里砥礪前行,一步一回頭。
3.初二議論文 篇三
橫、豎、撇、捺、點……一筆一劃繪出方塊字,方方正正。白紙黑字,點點滴滴譜出中華曲。
文字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學好語文,對國而言可以提高國家軟實力和國人民族自信,對于個人而言,可以陶冶情操,明智。就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學習,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課堂有效學習,要求我們課前認真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記筆記,課后定時復習。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課堂上要多和老師同學互動。而且語文也是學校必修科目之一,認真進行課堂有效學習,正好一舉兩得。
課外大量閱讀也是一個十分可取的方法。不管是那一類的書,只要合適我們都可以涉獵,古人有云“開卷有益”嘛。再加上現在互聯網行業發達,只要動動手指頭就可以瀏覽群書,豈不方便?相比電子書籍,我更加喜歡紙質書籍。因為我讀的不僅是文章,也是情懷。只要一本沉甸甸地捧在手里,就什么也不要想,鉆到文字里,仿佛得到了全世界。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普通人不需要治天下,但是讀一讀對一生都有好處的。
我讀的第一本關于《論語》的讀物只在其中摘抄了一百來句,標上拼音,簡單的譯文,還有五彩的插圖,十分適合小小的孩子。讀不出像現在這樣深刻的道理,只是也覺得那是對的,潛移默化進了腦子里。后來的《唐詩三百首》亦是如此。
再者,語文學習還要搭配社會生活實踐。簡單點,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舉行讀書大會,去偏遠地區送些書給那里的孩子,幫社區出一期關于文學的墻刊……
這三者結合相得益彰,這只是語文學習的冰山一角。
4.初二議論文 篇四
《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經典,《蒙娜麗莎》是美術之經典,《高山流水》是音樂之經典……而我心中的“經典”則與眾不同,它就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揚的優質品德――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大家是否聽過《曾子殺豬》故事:曾子的妻子出去逛街,她的孩子也要去,但她并不想帶她的孩子去,于是,她對孩子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你在家乖乖待著,我回來了給你殺豬吃豬肉”。孩子一聽,立刻安靜,待在家中,幻想著自己吃豬肉的情景。曾子的妻子逛街回來后,曾子拿出刀就要殺豬,她見后,立馬阻止曾子:“不要當真,只是騙了一下孩子而已。”曾子說“這是你的不對了,既然答應了孩子要殺豬,就要做到,不然孩子會學習你,言而無信”。妻子聽了曾子這一席話,她也覺得有道理,并與曾子一起將豬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要兌現,否則就不要答應。這是我心中“誠信”之典故。
誠信是為人做事之根本。
據說有一天,一個年輕人背了七個行囊準備渡河。這七個行囊分別是:才學、機敏、誠信、健康、美貌、金錢、榮譽。老船公讓他必須丟掉一個行囊,不然會超重。年輕人思考了下,丟掉了“誠信”。老船公果斷地讓他下船。如果是我,我一定會丟掉榮譽,因為有了其它六個行囊,榮譽很容易獲得。而丟掉了誠信,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有誠信的人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有誠信的人才會在危難之中得到他人的幫助,“誠信”排在道德的首位。這是我心中“誠信”之分量。
從古至今,誠信一直被中華兒女傳頌。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流傳至今,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讓人深思。“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信”――中華民族之瑰寶,是我心中的經典。愿“誠信”之花,開滿中華大地;愿中華兒女,自覺踐行“誠信”。
5.初二議論文 篇五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話是說,君子,研究學問就像加工骨器,不斷切磋;而鍛煉自己就像打磨寶玉,不斷琢磨。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琢磨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古人庖丁去文惠君府上殺牛,他很輕松地把屠刀刺進牛身子里面去,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牛分解切割好了,文惠君看呆了,贊嘆道:“你對牛的身體機構怎么怎么了解?”庖丁說:“我喜歡研究事物的規律,對于牛,我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它的結構。現在,我不必用眼睛去看牛,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下刀。”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我,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心琢磨。
中國著民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他讀書不用看,只需要在腦子里回顧讀過的書,每次這樣讀過之后,又會有新的感悟,我想這就是“溫故而知新”吧。這是一種理解式的琢磨。
這個寒假我補習了寫作文。以前寫作文我很草率,三五下寫出一兩百字就交差,內容混亂不堪,段落不分。這個假期,老師很嚴格。每次作文,要求我必須想出五個以上題材,然后分析這幾個題材,終選定一個來寫。選好題材后,先擬定提綱,接著就按照提綱來習作,內容不得少于400字。寫完之后,老師會讓我自己檢查修改,后,老師帶著我逐字逐句修改作文,修改完之后,認真謄抄在作文本上。通過這樣嚴格的訓練,現在我的作文提高了很多,可見,用心地琢磨,一定能有所收獲。
從古至今,很多故事都告訴我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習不易,學習需琢磨。
6.初二議論文 篇六
“沉浸于書中是我一生持久而深切的渴望。”木心曾如是對朋友說道。的確,書所搭建的世界是如此單純美好讓人癡迷其中,但它又如此易碎,銅臭一染便毀。
曾有一家書店僅迎接顧客而推棄顧客,僅接受金錢而不屑書香,僅眼淺似鼠只看到物質的誘惑而關耳封口不在乎精神的婀娜。倘若這是全部的世界,那你我終將成為被神遺棄的孩子。如此,請讓物質讓一讓精神,精神之光必映亮你我面龐笑靨。
過度膨脹的物質社會會壓垮正在飛翔的翅膀。“被拴上黃金的鳥兒永遠也飛不遠。”對物質對金錢的渴望是人性使然,而過剩膨脹,物欲便從天使幻化為魔,它會殘噬,會撕扯原本干凈完整的心。美好的心靈被物質擠占,奉行“利益至上”,冠冕堂皇地用“市場經濟靠利益維持”為過剩物欲披上“華美”裳服,讓書店成為金錢的倉庫而讓心靈美好在外游蕩無家可歸,失掉了翅膀,我們又如何再飛翔?
而精神之糧才是助飛翅膀的羽毛。“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直至博爾克斯口中的“天堂”。由內而外的清香才是發展的推動力。“我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書。”聞一多先生居二樓不逐名不逐利,不慕那“烏托邦”式的虛銜,用精神之糧充饑,舍功力物質于陰暗角落,任其發霉。入腹的精神化為血脈羽化為翅,承載著救國救文的誓言帶著他飛向廣袤的遠方。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餓死不食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他們皆拋物質而得精神之羽,飛至“九萬里之境”。
過剩物質會吞噬美好,讓一讓,精神微步而過,撒下一片梵高的星空,重拾這美好。在浮躁當下,“我們越來越不清楚心靈的歸屬,無論你承認不承認,知道不知道。”王小波感嘆息而發。“物質利益”充斥著我們的思維乃至靈魂,精神被壓迫的茍延殘喘。醒醒吧,人類!放手吧,人類!救救心靈!讓物質讓步于精神,給精神一口干凈的空氣。
放下手中的賬本,洗凈身上的銅臭,找一個溫暖的午后,尋一家盈滿陽光的書店,推門輕進,沖著書,沖著自己,道一聲:“好久不見。”
7.初二議論文 篇七
我們終會離開自己的父母,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飛翔,哪怕翅膀斷了。
人生在世,你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總是贏家,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痛苦是必須的,他使你成為真正的你!
認識桑蘭嗎?那個微笑不哭,以樂觀征服世界的女孩。面對人生中大的不幸,她坦然的面對這一切。因為她明白:做人一定要堅強!
世界上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善良之人,可能會有挫折來阻礙你。有人或事來傷害你,但你同樣要感激這一切。感激傷害你的人,他鍛煉了你的意志;感激絆倒你的人,他強壯了你的雙腳;感激欺騙你的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感激污辱你的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激生活中形形色色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他們是你通往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堅持自己的夢,它總有一天會成為現時;堅持自己的理想,它會伴你成功。
發明大王愛迪生,他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有哪一種沒有經過多種的挫折與磨難?就拿電燈來說吧。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先后試過銅絲、鐵絲、鋁絲……經歷了上千次失敗后,他終于找到了合適的鎢絲。他之所以沒有放棄是因為他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后!
成龍先生在“真心英雄”中唱到: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呀,請你仔細想一想;如果鉛筆不經過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寫出美麗的文字?蛹兒不經過破殼的疼痛,怎能化成美麗的蝴蝶,凌飛于天空?
請不要害怕痛苦,因為掙扎過后,你就能破繭而出,凌空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