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二上冊生物復習知識點 篇一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
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2.人教版高二上冊生物復習知識點 篇二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3.人教版高二上冊生物復習知識點 篇三
1、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2)原因:已分化的細胞具有本物種全套的遺傳物質.
(3)干細胞: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_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細胞全能性的證明實例
(1)植物組織培養證明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2)克隆動物證明了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發育的潛能.
3、可作為證明細胞全能性的實例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①起點:具有細胞核的細胞;
②終點:形成完整的個體;
③外部條件:離體、營養物質等.
注:種子發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
4、細胞分化程度與全能性的關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細胞全能性越高.
5、細胞全能性比較
(1)動物與植物: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2)同一個體: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3)同一細胞:剛產生的細胞>成熟細胞>衰老細胞.
4.人教版高二上冊生物復習知識點 篇四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5、反射活動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興奮:是指動物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7、神經沖動:是指在神經系統中,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
8、靜息狀態:是指在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所處于的狀態。膜外側帶有正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的負電荷,整個神經元細胞不顯電性。
9、靜息電位:指未受刺激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未外正內負。
10、興奮狀態:指受刺激后,神經元細胞受刺激部位膜外側帶負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正電荷的狀態。
1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12、突觸小體:指神經元軸突末梢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內有突觸小泡,小泡內有神經遞質。
13、突觸:指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相接觸所形成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14、只有軸突末梢的突觸小泡內有神經遞質,所以,興奮只能由軸突末梢傳遞給其他神經元。
15、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的受體。
1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7、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包括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聽、說、讀、寫。
18、語言中樞:位于人大腦左半球,為人腦特有。
19、語言中樞功能障礙:
⑴、W區功能障礙:不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⑵、V區功能障礙:不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⑶、S區功能障礙:不能講話;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聽懂話(運動性失語癥)。
⑷、H區功能障礙:不能聽懂話;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
5.人教版高二上冊生物復習知識點 篇五
體溫調節、水鹽調節和血糖調節
人體所需水的主要來源是飲水和食物,人體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徑是腎臟。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垂體后葉釋放的
胰島素通過促進葡萄糖進入肝臟、肌肉、脂肪等組織細胞,并且在這些細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轉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夠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濃度。
血糖調節的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
血糖含量升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多,促進葡萄糖進入肝臟、肌肉、脂肪等組織細胞,并且在這些細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轉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夠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時,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進肝糖元分解,促進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