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祭掃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一
清明節,是追思先祖、緬懷先烈的重要節日。“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在這慎終思遠、寄托哀思的時節,我們當擯棄“祭而豐”、倡導“養之厚”,領悟節日本意,積極破舊立新,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推行綠色低碳理念,讓清明節“清潔而明凈”。
倡導綠色祭掃,一花一樹寄哀思。清明祭掃重在“情”而不拘于“形”。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祭掃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從過去的紙人紙馬到現在的“手機”“轎車”,燃燒過量的紙錢香燭不僅鋪張浪費還會一定程度上污染環境。我們要把祭奠先人的傳統習俗和良好愿望用更加綠色、環保、健康的方式來表達。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同樣能表達對逝者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準確理解“孝”的真諦,“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對親人多一些生前關愛、少一些事后攀比,讓清明節既不失莊重肅穆,又能體現時代文明。
2.文明祭掃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二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習俗順應時代變遷而形式多樣,清明祭掃不應拘泥于形式,應重在心誠情真。近年來,鮮花祭祀、云端祭祀不斷興起,清明節逐漸少了“煙火味”,這就是文明祭掃的盎然春風,這就賦予了清明節更多的時代意義,這樣的祭掃值得提倡,也需要被不斷推崇。
清心明志,在停下腳步中回歸初心。在這個思念涌動的節日,現場祭掃按下了“暫停鍵”,卻回歸了理性、人文的本心。沒了焚香燒紙的煙霧繚繞,只剩虔誠的思念蔓延。和去世的親人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追溯初心、祛除雜念,再把追思和敬仰銘刻心中化作前行的動力。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先人。祭掃重在表達感情,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只要是情感真摯,都可以追思親人。通過一束鮮花來寄托哀思之情,通過種一棵樹來表達緬懷之意,這樣既堅持了清明節祭祀掃墓的傳統,又賦予了清明節文明綠色的新意,這樣的清明節才與綠色發展的新時代更配。
3.文明祭掃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三
祭掃是一種形式,體現對先輩的緬懷;文明是一種風尚,體現時代的進步。近幾年來,我市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和互聯網發展新形勢,積極倡導文明祭祀,提倡網絡祭奠、鮮花祭奠、植樹祭奠、公祭悼念、撰寫感言體會等,以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將祭奠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加環保、健康、安全、文明的方式表達,摒棄陳規陋習,把現代文明融入傳統清明祭掃活動。文明祭掃新風撲面而來,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
清明是進行傳統教育的重要時節。各部門、單位和學校等,要通過組織掃墓和一系列主題教育,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涵養濃郁的家國情懷,堅定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矢志奮斗的信念。家庭作為社會組成的基本單元,也要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傳承孝道美德,厚植尊老敬老的優良家風。
4.文明祭掃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四
文明祭掃,要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以適度簡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開展祭祀活動,不焚燒冥幣冥物,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在綠地、公園、樹林中野炊、燒烤食物,不妨礙和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和社會公共秩序,讓傳統節日回歸清凈與文明。
文明祭掃,要注重精神文化傳承,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秀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傳遞親情、倡導新風,注重引導老一輩接受祭祀新觀念、新做法,更要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讓文明祭祀的觀念從小根植孩子心底。
文明祭掃,要賦予傳統節日時代內涵。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更應倡導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等文明低碳祭奠方式,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以及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絲帶祈福等方式寄托哀思,將慎終追遠的厚重情感融入現代文明表達方式,讓傳統節日更具文化氣息、文明風尚。
5.文明祭掃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五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富有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以往,很多人來到已故親人的墓前,焚燒紙品香燭拜祭先人,寄托對逝者的緬懷之情。然而,焚燒紙錢造成的火災、斗富攀比背后的封建迷信盛行等問題,卻有違傳統節日原本的初衷。
而今,隨著文明祭掃的宣傳深入,選擇“送一束鮮花,表一片孝心”的市民多了。今年清明,大家采取預約、錯峰祭掃的方式,交通變得暢通,各大墓區也更加安全有序。大家采用獻花、清掃墓碑、家庭追思等文明方式掃墓寄托哀思,同樣是對先人的尊重,既不破壞環境,也不會引發山火等安全隱患。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清明之意,在于將逝者的緬懷,轉為生者的關懷。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使清明的文化傳統與時俱進地傳承下去,讓祭祀陋習為文明新風“讓路放行”,讓“清明”更“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