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選高中作文題目及范文 篇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智者說,如果你想實現某種追求,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但是生活中,人們往往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盡全力,孜孜以求,無暇顧及如何讓自己配得上它。
這種現象普逼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 好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事情,什么樣的人才是最適合我們的,因為只有當我們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時候,他對于我們來說才是最 好的存在。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特別優秀的人,也會遇到特別美好的人,這樣的人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但是兩個人適不適合在一起,其實只有看對方對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也許這個人在很多方面確實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他在很多事情上面也能夠處理的特別好,但是這樣的人如果不是特別適合你的話,對于他或者是對于你來說,他就不是一個很好的存在。雖然說我們不能夠以自己為中心,但是有的時候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必須要考慮自己,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要以自己為出發點去考慮整件事情。
就比如說當你在買一雙鞋子的時候,可能你周圍的人都覺得這雙鞋子特別的好看,但是你自己就不是這樣覺得,在你自己看來,這雙鞋子也就特別的普通。這個時候就算你身邊的人都覺得這雙鞋子很好看,可是如果你自己不是很滿意的話,那么對你來說,這雙鞋子就不是一個很好看的鞋子。
同樣這個道理放在你身上也是一樣的,如果說你身邊的人都覺得這個人是你很好的一個選擇,但是你自己并不是特別喜歡他,那么他對你來說就不是一個特別適合的人。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要明白就算這個人也特別的喜歡,但是很多時候如果你們真的在一起了,你會發現你們之間肯定也會有一些特別大的摩擦,這個時候你們之間也不是特別適合的。
可能當你遇到下一個人的時候,也許你會覺得這個人沒有之前的那個人那么好,可是她比較適合你那么對你來說這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人,他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最 好的選擇。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真的是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一個優秀的人,作為我們自己的伴侶,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很合適我們的人作為我們的另一半,也只有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感覺這個人對于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所以說,在挑選人生伴侶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要尋找的那個人,可能不是最 好的選擇,但是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也只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收獲幸福。也希望每一個人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在別人眼里面看起來最 好的那個存在,其實往往最 好的那個人卻不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
2.精選高中作文題目及范文 篇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韓寒《后會無期》)
這句話在“知乎”平臺上引起了許多探討,有共鳴也有爭鳴。有人說,還是個人對道理的認知水平不夠吧;有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行動起來才真難啊;還有人說,大道至簡,多則生亂嘛;也有人說,莫非是我們對“過好”有什么誤會……那么這句話引起了你的哪些聯想和思考呢?
請以“道理與人生”為話題,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范文:
秋陽杲杲道心明
精明強干,權傾朝野,和致齋榮寵無限,爭得革職下獄,自縊白綾;清介持躬,廉正秉直,劉崇如宦海起落,孰知頤養天年,星曜青史。和劉相形,人生各異,正如新銳作家韓寒所言,“我們聽過無數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一言以蔽之,浮生若夢,人世沉浮,成敗榮辱,豈是哪些道理能指點江山,擘畫一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莫聽前人是非言。
是非言里多生亂,人生成敗大道間。前人話語斟酌選,不信堂皇擇箴言。人生漫浩浩,一生好不好,不是你聽了誰的金玉良言,也不是你受了哪些經驗之談,在于你是否篤行,用行動替代口號,以實干代替空言,莫被道理蔽雙眼,腳踏實地勇實踐。故而,那些成功的經驗,人生的哲理,心靈的雞湯,我輩需辯證看待,斟酌損益,全盤吸收自會作舍道邊。深思歷史,新中國成立前,愛國志士沒有迷信“資本主義救中國”的夸夸其談,勇于實踐,中國才睜開了昏睡的雙眼;啟悟今人,“百聞莫若一見”,用行動去探索成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踏實篤行,履踐致遠。秋陽杲杲道心明,覺知此事須躬行。
躬行劈開霧迷離,拒絕虛空大道理。得失人生百般事,胸懷理想破迷局。人生有大美,得失非虛空,紛紜道理在眼前,說亂了思緒,說怕了心神,只說得人生百態亂如麻。如此這般,人生得失的切中肯綮,則在于理想近遠,胸襟闊窄,格局深淺。和中堂的悲慘結局,佞刻碑碣,劉羅鍋的濃淡墨書,廉直垂史,讓我輩深思,不是知曉多少機謀道理,不是獲得多少榮寵名利,人生才美好,是為國為民的心,是端方傲岸的骨,是清白正直的行。故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聽之,當踐行之,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明辨甄選人生理,境界高遠青衿志。
青衿志遠運籌謀,逆耳忠言當謹記。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詩經》有言“誨而諄諄,聽我藐藐。”揆諸當下,更多的時候,不切實的教化,遠離現實的道理,讓人無所適從。若傳道授業解惑者高高在上,大道如斯,爾輩自當謹而慎之,聽而信之,遵而從之,可能適得其反。風起青萍,人生浩蕩,哪里是前人的經驗所能廓定的,沒有人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瞬息萬變不只是時空,還有我們人生中種種際遇,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方此之時,我輩則須有遠志、慧眼、卓識,從逆水中擊風浪,從諍言中獲助益。凡益之道,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欲覽勝景登高遠,道引人生辯證看。
辯證看待道理對人生的影響,理性面對人生的得失,我輩青年需理清思緒,睿智頭腦,篤定心智,擘畫未來,規劃人生。秋水迢迢詩思清,秋陽杲杲道心明。誰人得似秋光巧,畫出山齋杖屨行。蒼穹一望人生美,不騖虛無辨精明。
3.精選高中作文題目及范文 篇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如今,在青年文化圈中,出現了一種“破圈”現象,即原來一些局限于某一群體的圈子,打破了固有的界限,與其他群體相互交流。這幾年,“破圈”一詞,似乎已然成為各行各業的常態。今年春晚,以宋朝畫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靈感創作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火爆“破圈”,進入大眾文化視野,引起廣泛好評。再如,以前冰雪運動是個相對小眾的圈子,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以及冰雪產業的發展,冰雪運動正在破圈走向大眾化。破圈可以是對自己已有圈子的突破,也可以是讓更多圈外的人走進自己的圈子。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假如你所在的光明中學團委將舉辦以“我看青年‘破圈’”主題的演講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演講稿。
范文:
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
人生世間,難免與他人與社會發生關系。價值觀相同、愛好相似、地域文化相近的人往往會抱團同行,建立“圈層”,謀求利益較大化。堅守“圈層”,固然能守望相助,風雨與共,人生穩妥安定,但囿于一“圈”,終究未能領略世間萬千美。心底無“圈”天地寬,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
勇于“破圈”的人生經歷更豐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用這樣的方式來豐富人生經歷,各個“圈層”的人都能做到。“破圈”則不然,是要從自己原先隸屬的“圈層”里走出來,用不同的價值觀、喜好等來經歷別樣的人生。朱元璋從乞丐、放牛娃的“圈層”到了帝王“圈層”,他的一生跨越了多個“圈層”,人生經歷之豐富不可殆言。倘若他有曹雪芹這樣的文學才華,同樣可以寫成一部偉大的小說。曹雪芹的“破圈”經歷與朱元璋同樣波詭云譎,只是方向剛好相反。“破圈”豐富了他們一生的內容,他們經歷的人事活動,有的人可能活上好幾輩子也難以經歷。這是他們精彩人生的基礎。
豐富的經歷促成勇于“破圈”的人的思想趨于成熟。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勇于“破圈”的人,不斷從“東山”這樣的“圈層”走向“泰山”,視界越廣遠,見解就越深刻,人生也就更精彩。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張莉教授認為,“‘破圈’指的是破除傳統的舒適圈”。也就是說,一個人要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去接觸、關注陌生的更大的圈子。這其間,一個人的肉 體、精神甚至靈魂都能得到歷練、升華。勇于“破圈”,需要勇氣、意志和智慧,一旦蛹化為蝶,人生就會精彩紛呈。
“廬陵事業起夷陵”,這句話是前人對歐陽修勇于“破圈”成就沉穩人格從而臻及人生精彩的一生的概括。正是抓住了那次貶官夷陵的契機,歐陽修勇敢地破除了自己的“舒適圈”,投入到陌生的更廣闊的北宋社會普遍關注的大圈里去。原先那個在洛陽留守府里吟風弄月的清客才子,終于褪卻青澀,走向成熟。一個很快就要成為北宋文壇領袖的讀書人在偏僻寧靜的夷陵,其思想趨于成熟,性格也變得沉穩。倘若歐陽修怯于“破圈”,習于守在“舒適圈”,即便遭貶三次五次,也只會逆來順受、茍且偷生而已。
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一文中,把人生的演進與生活空間的拓展聯系在一起,很形象地告訴我們,人生的演進,就是不斷地從一個小“圈層”躍進到一個大“圈層”。怯于“破圈”,就意味著人生的停滯。換言之,只有勇于“破圈”的人,其人生才會不斷演進。隨生活內容的不斷豐富、思想認識的不斷成熟,其人生風景也日益精彩。
作為時代青年,我們要勇于“破圈”,善于“破圈”,讓自己的人生不斷走向精彩。也祝福我們的祖國不斷“破圈”,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4.精選高中作文題目及范文 篇四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錢鐘書先生被稱為有著“照相機式”的記憶力,精通六門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史、哲等多個領域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碩的成果。他說過:“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楊振寧先生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35歲時即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很多場合題詞時,最喜歡題“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八個字。
錢鐘書先生和楊振寧先生分別是人文科學領域和自然科學領域天賦極高的“天才”,但他們都強調“笨”“拙”“樸”,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寧樸毋華,寧拙毋巧。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的頒獎盛典上,楊振寧先生本人因年齡問題缺席了這場盛典,他的學生代為領獎并帶來了他親筆題寫的八個字——“寧拙毋巧,寧樸毋華”。
“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楊振寧先生一生最喜歡的格言,也體現了他做科學研究的態度以及為人處世思想哲學。他是全身心奉獻于基礎科學研究的赤子,是心系祖國的諾貝爾得獎科學家,是真正付諸行動,促進科技強國、少年強國的華夏子孫。站在科學的塔尖,進入感動中國的殿堂,楊振寧先生“寧拙毋巧,寧樸毋華”的八個字,輕輕浮在紙上,重重寄于心間。
“寧樸毋華,寧拙毋巧。”是楊振寧先生對年輕一代人的期望。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意思是不要投機取巧,更不要弄虛作假,強調做學問必須誠實。另一層意思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腳踏實地,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一步一個腳印。
以拙問道,以巧審事。楊振寧先生告誡弟子做科研要“寧拙勿巧”,他的弟子翟薈教授也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而俄羅斯素有“巧干能捕雄獅”之說。到底是“守拙”還是“巧干”,實乃一道生活的多選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學會以拙問道,以巧審事。拙,是一種踏實的生活態度,亦是一種務實的求學精神。拙的態度使我們腳踏實地,在穩健中前進;巧,是一種明智的處事方式,巧的方法使我們在世事紛繁中游刃有余。而何時當拙?何時當巧?則應細細斟酌。
求學問道,唯有以拙成遠。以拙問道,是求學科研之本。漫漫長路,只有踏踏實實走,才能取到真經。陸游曾書:“燈下讀書雞一鳴。”就求學來說,摸黑早起,勤奮學習,以拙求進是的道路。曾國藩天資平平,每篇文章他都要反復誦讀數十次,才能倒背如流,雖然麻煩、辛苦,但他拙實的態度終于讓他最終成了一位博學之人。科研也是如此,南仁東先生事必躬行,FAST建設與研發過程中,他每個項目都必定親自過目,最終才打造出了國之重器。拙,使我們在求道之路上走向遠方,如若比時棄拙取巧,就如搭建空中樓閣,一切都將白費。北宋有個讀書人,平日里總喜歡從他人的文章里搬運精華,化為己有,也憑此在鄉中獲得了些名氣,但抄來的東西終究不是自己的,沒有別人提供的素材,他只是個腹無詩書的凡俗野老,屢次科舉考試無一中榜,終究被人拆穿,淪為他人笑柄。可見,求學之路不能取巧,若想問道,唯有守拙才成。
審事明行,唯有以巧取勝。以巧審事,是為人處事之智。“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做事情,要講究方法,要取巧之道。有方法,才能有效率,才能辦好事。元代有位直臣名叫海晏,他直言不諱,有次上諫對皇帝的行事批斥有加,引起皇帝極度不滿,最后被直接送上天庭。直諫固然表明了你的決心,但是不僅沒有達到勸諫的目的,反而讓自己斷送性命,又有何利?相比之下,千年朝野中,多少諫臣能說會道,像戰國時的鄒忌,可謂“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輕易打動皇帝的心,達到諫人利國之目的。以巧審事,是一種明智的處事方式。做事講究方法,帶點巧勁,既成小我,亦成大事,何樂而不為?
路漫漫兮,以拙問道,道因拙成。事紛紛兮,以巧審事,事因巧勝。
5.精選高中作文題目及范文 篇五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生須知負擔當的苦處,才能知盡擔當的樂趣。——梁啟超
盡管擔當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擔當,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劉易斯
擔當感與機遇成正比。——威爾遜
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歸因于對客戶與工作的高度擔當感。——李奧貝納
“擔當”在詞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負起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擔當可以為自己、他人,也可以為國家、民族……
請根據以上材料,選準角度,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700字。
范文:
天下興亡,你我的責任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華夏歷史,浩浩蕩蕩。歷史的潮水消不退時代的光芒,那一個個為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而奔走疾呼勇敢擔當的英雄,雖然隨著歷史的足跡漸行漸遠,但是他們光輝的形象依然留存在世人的心底。古有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而今“天下興亡”便是你我的責任。
古有17歲便立志“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驃騎將軍霍去病,有16歲便高揚自由民族主義的法國圣女貞德,也有15歲便獲得莫特爾國際科學與技術“獎項”的少女喬紫薇……他們無不是青年時代就肩負起祖國給予的重任,只爭朝夕地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推動國家富強,民族進步。
同樣是青春激揚的年代,處在國家生存危亡的危急時刻,五四青年學生做出了反擊,君不見“四萬萬人同聲唱,甘為民族赴火場”,他們身體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免遭被奴役的命運和國土淪陷的恥辱。“想當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五四運動便可用這句話來稱頌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奮激揚的,它可以譜一曲盛世華章,青年時代,亦如一縷陽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縷春風,可以溫暖大地。今天的我們又該怎樣擔當起中國改革發展的重任呢?
也許,有人會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對社會上種種丑惡現象無比厭棄,最后干脆閉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搶劫你無視。不,今天的我們不應該是這樣的,無論如何,今天的我們都將擔負起歷史與民族的責任,因為我們是順應時代的青年,麻木不仁是我們最忍受不了的,因為我們是清醒的。于是,雪災地震,我們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老人跌倒,我們第一個沖上前去;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我們不再閉緊雙眼。
無論這個時代如何變遷,相信我們的力量,相信自己改變世界的熱忱。路途雖不平坦,或許還有荊棘,但請相信,我們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擔負起吾輩之擔當,雖石爛海枯,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青年人,天下興亡,是你我的責任。惟以吾輩之擔當,方能實現中國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