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學習中的困難莫過于一節一節的臺階,雖然臺階很陡,但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踏,攀登一層一層的臺階,才能實現學習的高理想。 祝你學習進步!下面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僅供大家參考。
1.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高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于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復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后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于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整體法
整體是以物體系統為研究對象,從整體或全過程去把握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是一種把具有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多個物體,多個狀態,或者多個物理變化過程組合作為一個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維形式。
2.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00mlm=l0dmldm=l0cmlm
1mm=1000μnlμm=1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快,氣體中傳播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3.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
一、長度
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二、時間
時間主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分(min)、小時(h)測試時間的工具有手表、機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4.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
物態變化
溫度計
1、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攝氏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3、體溫計有縮口,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為0.1℃。
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熔化時要吸熱。
2、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凝固時要放熱。
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兩種方式。
2、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2、沸騰只在沸點進行,要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3、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
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升華吸熱。
2、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凝華放熱。
1、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5.八年級物理期中上冊重點
一、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二、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