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時間:2022-01-14 13:0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三# #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學業或事業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無憂考網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1、農業生產的特點①地域性②季節性和周期性

  2、農業的投入因素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3、農業按生產對象分類農、林、牧、副、漁(混合農業)

  4、農業按投入分類粗放農業、密集農業

  5、農業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

  6、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氣候(光、熱、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市場(郊區農業)、交通運輸(地域擴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類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種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溫室④修筑梯田⑤噴灌

  9、市場、交通及技術的發展對農業區位的影響①供求關系②保鮮冷藏技術③區域專業化生產

  10、世界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分布地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11、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地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場放牧業的形成條件分析(潘帕斯)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進牧牛業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辟水源④種植飼料

  15、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征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分布地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17、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實例分析(美國)①自然條件②交通運輸③地廣人稀④工業基礎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農業生產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農業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漁塘甘蔗、果樹、桑蠶、魚

  20、混合農業的分布地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

  21、混合農業的發展優勢及實例分析(澳大利亞)①生態農業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活③市場適應性好

  22、工業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勞動力、資金、能源、原料、科技

  23、工業的產出產品和三廢

  24、工業投入要素與工業發展類型的關系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5、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影響①原料種類和利用率②勞動力的數量、體力、知識、技術

  26、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技術

  27、五種區位因素指向型工業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

  28、原料、交通運輸、信息和勞動力對工業區位影響的變化①替代,減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達,重要④自動化,勞動力素質。

  29、社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①國防②政策③個人偏好④工業慣性

  30、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水污染(河流下游),風污染(下風向)

  31、企業增長的戰略①橫向一體化②縱向一體化③多樣化

  32、企業空間發展的特點①由近及遠擴張②由大市場至小市場擴張

  33、跨國公司的空間發展過程①代理商②銷售公司③組裝公司④生產公司⑤研發機構⑥全球經濟

  34、工業企業之間的聯系①生產的聯系②非生產的聯系③信息的聯系

  35、工業集聚的優勢①共享基礎設施②交流協作③降低運費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

  36、工業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小②全球范圍內尋找區位

  37、不同發育程度工業地域的不同特點①發育低(食品工業)②發育高(鋼鐵工業、石油化工、機械制造)

  38、傳統工業區的區位特點分析(魯爾區)①煤炭資源豐富②鐵礦區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場廣闊

  39、魯爾區衰落的原因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40、魯爾工業區的綜合整治①發展新興工業②調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發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41、意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①中小企業②輕工業③生產分散④資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業化

  42、高技術工業的特點①人員高水平②增長速度快③研發費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場

  43、美國“硅谷”發展的主要因素①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③教育發達④便捷交通⑤軍事訂貨

  44、聚落的形成人類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動到穩定,逐步確立了鄉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①圓形或多邊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帶狀村落(沿河道)

  46、古代城市出現的基本條件①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②勞動分工促進了城市的出現

  47、古代城市的分布特點一些大河沖積平原,農耕業發展早的地區。

  48、古代城市發源地①美索不達米亞②尼羅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黃河-長江中下游

  49、地形對城市區位的影響①大多數在平原②熱帶在高原③山區在谷地或低地

  50、美國三大城市帶①波士頓-紐約-華盛頓②芝加哥-匹茲堡③舊金山-圣迭戈

  51、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區①60°N以南的歐洲地區②東亞③美國東北部

  52、城市分布與氣候的密切關系①適度的降水,又有適中的氣溫②干旱、高寒、濕熱區為稀少區

  53、中國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沒有大城市的省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54、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①供水②運輸③軍事防衛

  55、礦產資源對城市區位的影響①煤炭②鐵礦③石油④有色金屬

  56、交通對城市區位的影響①現代:沿海、沿江、沿線②古代:河流、大道的匯合處

  57、政治、軍事、宗教對城市發展的影響①經濟中心②政治中心③軍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58、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①軍事、宗教(減弱)②交通、自然資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59、城市化的含義指人口向城市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60、城市化的作用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②縮小城鄉差別

  61、城市化的主要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62、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①產業革命前(緩慢)②二戰前(加快)③二戰后(空前)

  63、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6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發展不合理

  65、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①環境質量下降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③就業困難

  66、上海市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條件③治理環境

  67、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①鐵路(量大)②公路(靈活)③水路(廉價)④航空(快)⑤管道(連續)

  68、亞歐大陸橋①西伯利亞大鐵路(海參崴-莫斯科)②連云港-鹿特丹

  69、世界主要航海線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蘇伊士運河③巴拿馬運河④北太平洋

  70、郵政通信的主要任務及特點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傳遞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

  71、電信通信的主要任務及特點利用電磁系統,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易受地形影響。

  72、商業活動的主要環節①收購②儲存、調運③銷售

  73、影響鐵路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經濟、社會(決定性因素);技術、自然。

  74、建設京九鐵路的意義激活全國鐵路網,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經濟。

  75、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平原地區要少占好地,山區要避開條件復雜的地段。

  76、內河航道網的組成內河航道網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運河組成的網絡系統。

  77、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

  78、港口的區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條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經濟和社會條件(腹地、城市)

  79、汽車站的區位因素與市內干道系統及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聯系

  80、航空港的區位因素①自然條件(地形、地質條件)②綜合因素(用地、交通、環境)

  81、城市交通運輸的主要特點①點線面結合②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82、城市道路網規劃原則①便利出行②節約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條件④保護環境

  83、城市交通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①線路擁堵(合理規劃)②環境污染(減少尾氣技術、綠化、規劃)

  84、電子通信的發展①利用電話、電報②利用計算機(聲音、圖像、文字和數字)

  85、信息高速公路集電話、電視、電腦于一體,傳輸圖、文、聲、像等的通信網。

  86、國際互聯網的影響發展最快、作用、影響最廣、公眾關注程度的通信網絡

  87、國際互聯網的應用①開展電子商務②提供各種遠程服務③舉行電子會議

  88、商業中心的形成商業活動的人流、商品流達到一定規模,就形成商業中心。

  89、商業中心的功能物資集聚、服務、商品流通。

  90、商業街的區位選擇①以市場為原則(城市幾何中心)②交通為原則(沿線)

  91、商業小區的區位選擇設在居民住宅區內。

  92、商業網點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組織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的制約。

  93、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含義各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國家之間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94、發達國家國際貿易的特點出口工業制成品、資本、技術以及少數農產品,進口燃料和原料

  95、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的特點出口農礦初級產品,出口商品種類單一,處于不利地位。

  96、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倫敦、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東京、香港。

  97、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及模式圖①人類獲取物質和能量②消費活動排放廢棄物③環境反作用于人類

  98、環境問題的兩大類主要表現①環境污染②生態破壞

  99、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100、環境污染的種類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噪聲、放射性、海洋污染等

2.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一、東亞:80漢E-140漢E,20漢N-50漢N;

  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

  二、東南亞:23漢26’N-10漢S,90漢E-150漢E;

  地處亞洲東南部,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圍包括中南半島(中央經線為100篍),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夾在馬來群島和蘇門答臘島的11個國家: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等);

  三、南亞:10漢N-30漢N,中央經線80漢E;

  地處亞洲南部,范圍包括北部三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錫金),中部三個臨海國(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南部兩個島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

  四、中亞:40漢N-50漢N,50漢E-80漢E;

  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部位,世界島,范圍包括五大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基爾斯坦),古代是絲綢之路,現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戰略地位重要;

  五、西亞和北非:20漢N-40漢N,20漢E-65漢W;

  地處“兩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是海陸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埃及,土耳其海峽——土耳其),北回歸線橫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漢N-30篠,20漢W-60漢E,中央經線:20漢W;

  地處印度洋,大西洋之間的低緯地區,南回歸線,赤道橫穿,范圍包括49個國家;

  七、西歐:40漢N-70漢N,10漢W-20漢E;

  北鄰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東歐西起波羅的海東海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它的面積占歐洲的一半,7個國家;

  2、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于俄羅斯的領土部分,它從烏拉爾山向東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鄰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的國界,面積在亞洲地區的1/4;

  九、北美:30漢N-50漢N,中央經線100漢W;

  地處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漢N-50漢S;

  地處西半球,地跨赤道,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南鄰德雷克海峽;范圍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島,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南部南美大陸,巴拿馬運河;

  十一、大洋洲:20漢N-40漢S,100漢E-140漢W;

  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介于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范圍包括“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四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島)、三大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極:

  地處世界最南端,緯度,跨經度最廣;范圍幾乎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十三、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范圍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和北美的陸地和島嶼

3.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發達:(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品;

  2、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布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占世界的一半,開采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布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礦產:金剛石、錫、鋼鐵、鋁,銅(贊比亞),黃金(南非)、鐵(利比亞),石油(尼日利亞)鈿礦(南非);

  2、水利資源豐富:世界第二;

  3、動物資源豐富:獅子,大象,猩猩;

  4、生物資源豐富:可可,丁香,劍麻;

  七、西歐:

  1、礦產:煤(大不列顛島)、鐵(大不列顛島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資源-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森林資源(第一);

  2、水力資源;

  3、礦產:石油(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天然氣,煤(中西伯利亞高原、東海岸),鐵礦(東歐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有色金屬(錳銅鋁鋅);

  九、北美:

  1、礦產:煤(美國東北部),鐵,石油,天然氣,鋼金鋁鋅-有色金屬(美國西部);

  2、森林(寒帶針葉林,溫帶闊葉林),草場,水力——美國;

  3、加拿大——森林(為原料,新聞紙加工),石油,鐵,煤,鎳(占世界80%),漁業資源豐富;

  十、拉丁美洲:

  1、礦產:石油(墨西哥東南沿海,委內瑞拉沿海),鐵,錳(巴西高原東部),銅(智利世界最多),銀(墨西哥安第斯山脈);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紅木,烏木);

  4、經濟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礦產-鐵(塔斯馬尼亞島),煤(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2、稀有動物-鴨嘴獸;

  十二、南極:

  1、礦產-煤,鐵,石油,天然氣,生物,淡水;

  2、生物-企鵝(鳥類),海豹,鯨,磷蝦;

  3、淡水水庫;

  十三、北極:

  1、豐富生物資源:北極熊,海豹;

  2、礦產:煤(30億噸),石油(100-200億桶),天然氣。

4.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5.高三上冊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