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一、三省(sheng)六部制的確立及(ji)其(qi)演(yan)變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
①三(san)省為中書省(負(fu)(fu)責起草詔(zhao)令)、尚書省(負(fu)(fu)責執行)、門下(xia)省(負(fu)(fu)責封駁審議(yi))
②尚書(shu)省下設六部。
三省(sheng)六(liu)部制的作用:三省(sheng)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wei)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
完整的相權又被分(fen)割,有利于(yu)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
三省長官基本(ben)不參與政事(shi),另外(wai)設置
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
②樞密(mi)院——負責(ze)軍事
③三司(si)(鹽鐵、度支(zhi)、戶部(bu))——負(fu)責財政
3、三(san)省六部制的(de)廢除(元朝)
元朝廢除三省(sheng)、實行(xing)一省(sheng)制,只設中書省(sheng),六部也(ye)歸入中書省(sheng)。
二、明朝(chao)皇權的加(jia)強
1、明朝初年(nian),沿(yan)襲元制,設中書(shu)省。
2、明太祖朱元璋時(shi)期
①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guan)六部(bu)。
②由(you)于事務繁(fan)忙,皇帝不(bu)可(ke)能(neng)一一親自裁決,明太祖設立殿閣(ge)大學(xue)士(shi),但(dan)不(bu)參與(yu)決策(ce)。
3、明成祖時期
正式設(she)立內(nei)閣,大(da)學士(shi)開始參與軍(jun)國大(da)事的商討,此后內(nei)閣地位逐漸上升。
注意(yi):“票擬”和“批紅”
三、清朝XX皇權的加強
1、清朝初年:承襲明制(zhi),設立(li)內閣。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chu)理。
2、軍機處的設立
(1)時(shi)間:清雍正年間
(2)職責:可參與處理(li)內政(zheng)外(wai)交(jiao)、制定軍(jun)政(zheng)大(da)計、審理(li)重大(da)案(an)件等政(zheng)務(wu),但(dan)由于軍(jun)機處官(guan)員品級(ji)不高,只能跪奏筆(bi)錄(lu)
(3)影響:
①簡化了(le)處理政務(wu)的手(shou)續,提高了(le)清王朝的行(xing)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XX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2.高三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一、夏代
1、公元前20xx年,
2、禹建立我國(guo)歷第一個王朝,中國(guo)出現早(zao)期(qi)政治制度(du)。
3、禹死后,他的兒子啟(qi)奪得王(wang)位(wei),政治權(quan)利由(you)“傳賢”變(bian)成“傳子”,王(wang)位(wei)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禪讓制被王(wang)位(wei)世襲制所取代。這是生產力和(he)私有制發展(zhan)的必然結果(guo),是社會(hui)的進步(bu)。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nian)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中(zhong)央:相、卿(qing)士(shi);地方(fang):侯(hou)、伯
3、夏(xia)商朝政治制(zhi)度的特點
①王(wang)權具有神秘色彩
②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di)方的相對完整的地(di)方行政(zheng)管理制度(du)
4、夏商政治制度(du)的影響:對(dui)西周宗法制和(he)分封(feng)制有直接影響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du):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du)
(1)分封制
目的(de):為(wei)了鞏固(gu)周王(wang)朝的(de)統治(鞏固(gu)奴隸制(zhi)政權)內(nei)容:
①分封內容(rong):土(tu)地和人民(授(shou)土(tu)、授(shou)民)
②分封對(dui)象:王族、功臣、古代帝(di)王的后代
③諸侯(hou)義務:服從命令、隨從作戰等
④諸侯(hou)權力:世襲(xi)、再分封(feng)、獨立性
特點:
①分封(feng)對(dui)象多元化
②權利義務(wu)關系明確
③層層封(feng)授(shou),等級森嚴(yan)
評價:
①積極作用(yong):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鞏固統治,開(kai)發(fa)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地區
②消極作用:西周后期,王(wang)權衰弱(ruo),逐步失去作用,逐漸出(chu)現諸侯(hou)割據局(ju)面(mian)
(2)宗法制
目的(de):鞏固(gu)分(fen)封制形成的(de)統治(zhi)秩序,解(jie)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he)土地繼承上的(de)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ji)承(cheng)制特點:
①嫡(di)長子繼承制(核心、大特點(dian))
②大宗小宗具有一(yi)定的相對性(xing)
③血緣(yuan)關系(xi)和(he)政(zheng)治關系(xi)相(xiang)結合
作用:
①保證貴族“世(shi)(shi)卿世(shi)(shi)祿”(貴族不(bu)僅(jin)世(shi)(shi)襲土地和(he)人口,而且(qie)還(huan)世(shi)(shi)襲職務和(he)待遇(yu))
②有利于凝聚宗(zong)族(zu),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③禮樂制度:西周的等級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3.高三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一、夏(xia)商政治形式(shi)
商的政治特點:
(1)商(shang)代(dai)貴族以血(xue)緣為(wei)紐帶;
(2)實(shi)行宗法制(zhi);
(3)王(wang)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wu)王伐紂(zhou),商(shang)朝滅亡(wang)。
(2)目的(de):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
(3)含義:周天子(zi)(zi)把王畿以外的(de)(de)土地和(he)人(ren)口分(fen)封給同姓子(zi)(zi)弟,功臣和(he)古(gu)代帝王的(de)(de)后代,讓他們建立諸(zhu)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4)權利(li)和(he)義務:
權利:建國、繼(ji)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wu)裝、征(zheng)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zi)出征,隨同作戰;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5)特(te)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you)(you)長期(qi)的穩定(ding)性和(he)延續性,但也(ye)具有(you)(you)一定(ding)的分離性和(he)獨立性。
(6)性質:商周時期(qi)實現的一種地方行政制(zhi)度。
(7)作用:鞏固了(le)(加強了(le))周天(tian)子對地方的統(tong)治;邊遠地區(qu)得(de)到開發(fa),并擴大了(le)西(xi)周的統(tong)治區(qu)域;形成對周天(tian)子眾星捧月(yue)的政治格(ge)局;西(xi)周成為一(yi)個(ge)延續(xu)數百(bai)年的強國。
(8)衰落:受分封的(de)諸侯國本身就(jiu)具有相當大的(de)獨(du)立(li)性,諸侯國勢力的(de)強(qiang)大;西周后(hou)期(qi)周王室的(de)衰落。
其衰落的根(gen)本原(yuan)因(yin)是:生產力的進步和(he)發展(zhan);其衰落的具體表現(xian)為(wei):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1)含義:是用父(fu)系血(xue)緣關(guan)系的(de)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gong)固國家統治的(de)制度。
(2)目的(de):為(wei)了加強(qiang)分(fen)(fen)封(feng)制形(xing)成(cheng)的(de)統治(zhi)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li)、財產(chan)和土地繼承上的(de)矛盾,西(xi)周實(shi)行了與分(fen)(fen)封(feng)制互為(wei)表里(li)的(de)具有政(zheng)治(zhi)性質(zhi)的(de)宗法制。
(3)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大小宗相對。
4.高三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巴黎(li)公社(方法提示(shi):考(kao)察政權(quan)的性(xing)質,主要分(fen)析它(ta)所采取的措施)
1、直(zhi)接原因(yin):普法戰爭(zheng)失敗后,法國資(zi)產階級(ji)政(zheng)府對(dui)外投降,對(dui)內(nei)XXXX,企圖解除國民(min)自衛軍的武裝(zhuang)。
2、時間: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義(yi)發(fa)生。
②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③1871年5月28日(ri),巴(ba)黎工人失(shi)敗(bai)。
3、措施:
(1)政治上:
①高權力機關公(gong)社委(wei)員會由(you)直接選舉產生。
②公職人員工(gong)資(zi)不(bu)得(de)高于熟練工(gong)人。
③人(ren)民有權監督和罷免公職人(ren)員(yuan)。
(2)經(jing)濟上:努力維護勞動者(zhe)利(li)益。
(3)教(jiao)(jiao)育(yu)上:實行世俗教(jiao)(jiao)育(yu)和義務教(jiao)(jiao)育(yu)。
4、性質:人類(lei)歷第一個無產(chan)階級性質的政(zheng)權(新型的工人政(zheng)權)。
5、失敗原因:
(1)主觀:法國工(gong)人階級不成熟(shu),缺乏一(yi)個以馬(ma)克(ke)思主義為指導的(de)(de)(de)正(zheng)當的(de)(de)(de)領導,犯(fan)了一(yi)系(xi)列的(de)(de)(de)錯誤。
(2)客觀(guan)(根(gen)本原因):法國(guo)資本主義(yi)還處于上升(sheng)期,無(wu)產(chan)階級不具備*資產(chan)階級的實力(li)。
6、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yi):
巴(ba)黎公(gong)社是建立無產(chan)階級專(zhuan)政的第偉大嘗(chang)試,雖然僅(jin)僅(jin)存在60多(duo)天(tian),但是巴(ba)黎無產(chan)階級的英(ying)勇(yong)斗爭和革(ge)命首(shou)創精神,為全世界無產(chan)階級和進步人士樹立了光(guang)輝典范,豐富了馬(ma)克思(si)主義學說。
7、經驗教訓:
(1)經(jing)驗:無產(chan)階級革命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無產(chan)階級必須以暴(bao)力革命*資產(chan)階級統治。
(2)教訓:
①沒有(you)一個以馬(ma)克思主(zhu)義思想武裝起來的(de)革命政黨的(de)領(ling)導(dao)。
②沒有建立工農聯盟。
5.高三上冊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一、了解希臘(la)自然地(di)理環境和希臘(la)城邦(bang)制度對希臘(la)文明的影響,認識西(xi)方民主政治產(chan)生條件。
1、西方民主政治產(chan)生的歷史條(tiao)件
①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huan)境
②希臘(la)城邦小(xiao)國寡民(古(gu)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zheng)治的前提);
③多(duo)山、多(duo)港、多(duo)島的環境促(cu)成(cheng)希臘(la)(la)商品經濟發達和海外活動頻繁(fan),使希臘(la)(la)人(ren)較(jiao)早(zao)接受平(ping)等、民(min)主觀念。
2、希臘(la)城(cheng)邦的主要特征是(shi):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li)自(zi)治
3、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gui)族制(zhi)、民主制(zhi)
城邦(bang)政體(ti)的特點:公民政治(城邦(bang)自(zi)治權力或(huo)多或(huo)少的屬于各邦(bang)公民。)
二、知(zhi)道雅典民(min)主政治的主要(yao)內容,認識民(min)主政治對人(ren)類文明(ming)發展的重要(yao)意義。
1、民主(zhu)制的確(que)(que)立:梭倫改革(ge),將(jiang)國家引上民主(zhu)的軌道(dao);克里斯提尼改革(ge)——終(zhong)確(que)(que)立(陶片放逐法)
2、雅(ya)典民(min)主(zhu)(zhu)政治(zhi)的基本(ben)特點:人民(min)主(zhu)(zhu)權(quan)、輪番而治(zhi)、法律至上、直接民(min)主(zhu)(zhu)
3、體(ti)現:(雅典民主政(zheng)治機構的(de)組成(cheng))
①公民(min)大會:高權(quan)力(li)機關(guan),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重要的程序――就某項事務展開辯論。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min)大(da)(da)(da)會的附屬機構(gou),負責(ze)為大(da)(da)(da)會準備提案;兩次(ci)公民(min)大(da)(da)(da)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高(gao)權力(li)的代表(biao),負責(ze)監督(du)行政(zheng)官員落(luo)實大(da)(da)(da)會決議。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大限度保持(chi)公(gong)正,避免(mian)行(xing)賄舞弊現(xian)象(xiang)的發(fa)生(sheng)
4、雅典(dian)民(min)主制的(de)意(yi)義(yi):
(1)雅典民(min)主(zhu)為人類(lei)提(ti)供(gong)了(le)一(yi)種集(ji)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zhi)(zhi)基礎(chu)上的差額選舉制(zhi)(zhi)、任期制(zhi)(zhi)、議(yi)會制(zhi)(zhi)、比例代(dai)表制(zhi)(zhi)等民(min)主(zhu)運作(zuo)方式,這(zhe)一(yi)偉大(da)創舉為后(hou)世(shi)民(min)主(zhu)政(zheng)治發展積累了(le)寶貴(gui)經(jing)驗。
(2)政治決(jue)策通過多數人的(de)認真討論,會使問題考慮的(de)更全面。
(3)公(gong)職人(ren)(ren)員(yuan)由(you)多數(shu)人(ren)(ren)選(xuan)舉產生,使公(gong)職人(ren)(ren)員(yuan)對社(she)會負責,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xia),減(jian)少了(le)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4)推動思想文(wen)化的發展(zhan):
三、了(le)解羅(luo)馬(ma)法(fa)的(de)主要內容及其(qi)在維系(xi)羅(luo)馬(ma)帝國統治(zhi)中的(de)作用,理解法(fa)律在人(ren)類社會(hui)生活中的(de)價值。
1、《十二(er)銅表法》:
意義:
①羅馬(ma)共和(he)國第一部(bu)成(cheng)文法(fa)典,是羅馬(ma)法(fa)的淵源。
②《十二銅表法(fa)(fa)》的(de)條款(kuan)雖然(ran)沒有給平民(min)帶來多(duo)少好處,但法(fa)(fa)典的(de)編篡仍是平民(min)的(de)勝利(li),因為有民(min)成文(wen)法(fa)(fa)就得按律(lv)判決和量刑,貴族(zu)不(bu)能像過去那(nei)樣任意(yi)解釋習(xi)慣法(fa)(fa)。
2、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法(fa)(fa)典/即《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民法(fa)(fa)大全》:包括《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法(fa)(fa)典》、《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法(fa)(fa)學總論(lun)》、《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學說匯纂(zuan)》、《查(cha)士(shi)丁(ding)(ding)尼(ni)(ni)(ni)(ni)新敕》,標志(zhi)著羅馬法(fa)(fa)發展(zhan)到(dao)完備階段。
3、羅馬(ma)法的影響(xiang):
①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de)有(you)效工具(ju)。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豐富,體系完備,對后世影響廣泛的古代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