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上政治知識點人教版#】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九年級上政治知識點人教版》,供大家查閱。
【篇一】九年級上政治知識點人教版
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1.金無足赤,人各有別
(1)寬容的含義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
(3)人人都會犯錯誤,需要寬容對待
2.寬容他人,悅納自己
寬容的重要性:
⑴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
⑵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真誠的寬容別人的過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級;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⑶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3.寬容是有原則的,要講究策略。
4.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我們提出怎樣的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含義: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對我們提出怎樣的要求?P106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諒解。
(2)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換位思考對我們提出怎樣的要求?
換位思考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3)學會理解欣賞他人
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
(1)平等的表現: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⑵不平等的表現:以財壓人,以才壓人,以權壓人,以力壓人
金錢、地位等差異不能超越人格尊嚴,更不能超越人們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怎樣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P110
⑷關注弱勢群體: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婦女、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下崗工人等),我們要自覺維護其合法權益,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尊重從我做起
(1)尊重他人:原因,具體表現(或如何尊重他人)
(2)尊重社會:原因,具體表現(或如何尊重社會)
(3)尊重自然:原因,具體表現(或如何尊重自然)
【篇二】九年級上政治知識點人教版
第一課成長在社會
1、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和諧社會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見P105)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面臨著一些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著人們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
4、什么是人類社會?說說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由各種關系結合在一起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關系:①個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人的全面發展,是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的;②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們的生產勞動、科學研究等活動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5、我們青少年關心社會、親近社會,不僅要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更重要是明確自己對社會、國家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6、親近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克服對社會的冷漠情緒和看客現象;遵守社會公德;善于明辨是非。
7、如何理解道德力量?
①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P10)
②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P80)
8、自覺服務社會是親近社會的重要表現。
9、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要忠于職守(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自己履行法定的基本義務);還要樂于奉獻(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還要在祖國面臨危難、他人面臨險情時,能夠挺身而出。
10、公民承擔的責任有多種,談談你對承擔的責任的看法公民承擔的責任中,重要的是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但只強調國家、社會的責任而忽視個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們不提倡的。
笑對生活
1、挫折形成的因素有哪一些?其中多數可控的是什么因素?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其中外在的客觀因素通常難以控制,但內在的主觀因素則多數可以控制。
2、怎樣理解挫折也是財富?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對人具有雙重影響,或者會給人打擊,帶來痛苦;或者給人以一種教育和磨煉,使人奮起和成熟。如果迎難而上,理智分析,努力尋求克服挫折的時機和良策,那么挫折就會成為人生的經驗和財富。
3、如何正確認識和戰勝困難挫折?挫折具有普遍性,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于有無困難和挫折,關鍵在于怎樣對待困難和挫折。
①我們要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②以正確的方法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根據產生挫折的客觀原因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方法,是能夠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③克服困難和挫折,需要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勇于創新是戰勝挫折的必由之路。
4、請用書本知識談談學習的重要性:
(1)讀書學習是對社會、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2)學習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3)現代社會,學習已經成為生存的一種方式(所以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4)學習能使自己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增長才干,能證明自身的價值;(5)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等
5、樹立哪些學習觀念?
讀書學習是對社會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要有自信心;要培養學習興趣;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要求。
6、“度”;克服考試過度焦慮,關鍵是對癥下藥。
7、創新和挫折的關系:克服困難和挫折需要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勇于創新是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篇三】九年級上政治知識點人教版
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
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
第一目:堅持改革開放
1、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等原因,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強國富民成為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2、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怎樣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答:(站起來)(1)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富起來)(2)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蘋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起來)(3)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蘋開放新的偉*,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箸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3、我國是如何作出改革開放的決擇的?
答:(1)開啟:1978年,黨的xx屆xx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2)推廣: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國人民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是什么?
答:(1)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
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3)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5、中國騰飛的表現是什么?
答:(1)找(到了一條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正確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包造了人類發展的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3)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幸福生活
6、中國騰飛的作用和影響是什么?
答:(1)改草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2)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7、中國的騰飛證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8、黨的xx大召開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掀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9、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什么?
答: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第二目:走向共同富裕
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己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前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3)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城發展不乎衡、城鎮化水乎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4)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鮮明的特色
3、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
答: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
答:區城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5、為什么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為什么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答:(1)改單開放是當代中國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強音!
6、改革創新精神的內容是什么?
答: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
7、如何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答: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8、為什么要共享發展成果?
答:(1)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9、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2)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4)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6)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