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力學
1、 胡克定律: F = kx (x為伸(shen)長(chang)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只(zhi)與彈簧的原長(chang)、粗細和材料有關(guan))
2、 重力: G = mg (g隨離地面高度(du)(du)、緯度(du)(du)、地質結(jie)構而變化;重力約(yue)等于地面上物體受到的地球引(yin)力)
3 、求(qiu)F 、 的合力:利用平行(xing)四邊形定則。
注意:(1) 力的合成和(he)分解都均遵從(cong)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li)的合力(li)范圍(wei): ú F1-F2 ú £ F£ F1 + F2
(3) 合(he)力大小(xiao)可以(yi)大于(yu)(yu)分(fen)力、也可以(yi)小(xiao)于(yu)(yu)分(fen)力、也可以(yi)等于(yu)(yu)分(fen)力。
4、兩(liang)個平衡條(tiao)件:
(1)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ti)的(de)平(ping)衡條件(jian):靜止或(huo)勻速直(zhi)線運動的(de)物體(ti),所受(shou)合(he)外力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論:[1]非(fei)平行的(de)三個(ge)(ge)力(li)(li)作用于物體而平衡,則這三個(ge)(ge)力(li)(li)一定共點。
[2]三個(ge)共點力作用于物(wu)體而平衡,其中任意(yi)兩個(ge)力的合力與第三個(ge)力一定等值反(fan)向
(2* )有固定轉動軸(zhou)物體的平衡條(tiao)件:力矩代數(shu)和(he)為零。(只要(yao)求了解)
力矩:M=FL (L為力臂,是轉動軸(zhou)到力的(de)作(zuo)用線的(de)垂(chui)直距離)
【篇二】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動摩擦力: f= m FN
說明(ming) : ① FN為接觸(chu)面(mian)間(jian)的彈力,可(ke)以大(da)于G;也可(ke)以等于G;也可(ke)以小(xiao)于G
② m為滑動摩擦(ca)因(yin)數(shu),只與接觸面材料(liao)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da)小(xiao)、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man)以(yi)及正壓(ya)力N無關。
(2) 靜摩擦力(li):其大(da)小與其他力(li)有關(guan), 由物體(ti)的平衡條件或牛頓(dun)第(di)二定律求(qiu)解,不與正壓力(li)成(cheng)正比。
大小(xiao)范(fan)圍(wei): O£ f靜£ fm (fm為靜摩擦力,與正(zheng)壓(ya)力有關)
說明:
a 、摩擦力(li)可(ke)以與(yu)運(yun)動(dong)方向相(xiang)同,也可(ke)以與(yu)運(yun)動(dong)方向相(xiang)反。
b、摩擦力可(ke)以做正功,也可(ke)以做負功,還(huan)可(ke)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de)方向(xiang)與物體間相(xiang)對運(yun)動的(de)方向(xiang)或相(xiang)對運(yun)動趨勢的(de)方向(xiang)相(xiang)反。
d、靜(jing)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jing)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li): F= rgV (注意單位)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7、 萬有引力: F=G
(1) 適(shi)用條件(jian):兩(liang)質點間的(de)引力(或可以看作(zuo)質點,如兩(liang)個(ge)均勻球(qiu)體)。
(2) G為(wei)萬(wan)有引力(li)恒量,由卡文(wen)迪許用扭秤(cheng)裝(zhuang)置(zhi)首(shou)先測量出。
(3) 在(zai)天(tian)體(ti)(ti)(ti)上的應用(yong):(M——天(tian)體(ti)(ti)(ti)質量 ,m-衛星質量, R——天(tian)體(ti)(ti)(ti)半徑(jing) ,g——天(tian)體(ti)(ti)(ti)表(biao)面重力加速度,h-衛星到天(tian)體(ti)(ti)(ti)表(biao)面的高度)
a 、萬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fu)近(jin),重(zhong)力(li)=萬有引力(li)
mg = G g = G
c、 第(di)一宇宙速度
mg = m V=
【篇三】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庫侖力:F=K
(適用(yong)條件:真空中,兩點(dian)電荷之間的(de)作(zuo)用(yong)力)
電(dian)場力:F=Eq
(F 與電場強度的方向可以相(xiang)同,也可以相(xiang)反)
磁場力:
(1) 洛侖(lun)茲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shou)定則
(2) 安培力 : 磁(ci)場對(dui)電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shou)定則
【篇四】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zhe) ?Fx = m ax ?Fy = m ay
適用范圍:宏觀、低(di)速物體(ti)
理解:(1)矢量性(xing)(xing) (2)瞬時性(xing)(xing) (3)獨(du)立(li)性(xing)(xing)
(4) 同(tong)體(ti)性(xing)(xing) (5)同(tong)系性(xing)(xing) (6)同(tong)單(dan)位制
勻變速直線運動:
基本規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幾個重要推論:
(1) Vt2 - V02 = 2as (勻加速直(zhi)線(xian)運動:a為(wei)正值(zhi) 勻減速直(zhi)線(xian)運動:a為(wei)正值(zhi))
(2) A B段中(zhong)間時刻的瞬時速度(du):
Vt/ 2 = = (3) AB段位移中點的(de)即時速度(du):
Vs/2 =
勻(yun)(yun)速(su):Vt/2 =Vs/2 ; 勻(yun)(yun)加速(su)或(huo)勻(yun)(yun)減速(su)直線運(yun)動:Vt/2
(4) 初速為(wei)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zai)1s 、2s、3s……ns內(nei)(nei)的位移之比(bi)為(wei)12:22:32……n2; 在(zai)第(di)1s 內(nei)(nei)、第(di) 2s內(nei)(nei)、第(di)3s內(nei)(nei)……第(di)ns內(nei)(nei)的位移之比(bi)為(wei)1:3:5…… (2n-1); 在(zai)第(di)1米內(nei)(nei)、第(di)2米內(nei)(nei)、第(di)3米內(nei)(nei)……第(di)n米內(nei)(nei)的時間之比(bi)為(wei)1: : ……(
(5) 初速無論(lun)是否為零,勻(yun)變速直線運動的(de)(de)質點,在連續相鄰(lin)的(de)(de)相等的(de)(de)時(shi)間(jian)間(jian)隔內的(de)(de)位移之(zhi)差為一常數(shu):Ds = aT2 (a——勻(yun)變速直線運動的(de)(de)加速度(du) T——每個(ge)時(shi)間(jian)間(jian)隔的(de)(de)時(shi)間(jian))
豎直上拋運動:
上升過(guo)程是勻(yun)減(jian)速(su)(su)直(zhi)線運(yun)動(dong),下落過(guo)程是勻(yun)加(jia)速(su)(su)直(zhi)線運(yun)動(dong)。全(quan)過(guo)程是初速(su)(su)度為VO、加(jia)速(su)(su)度為-g的(de)勻(yun)減(jian)速(su)(su)直(zhi)線運(yun)動(dong)。
(1) 上升(sheng)高度(du): H =
(2) 上升的時間: t=
(3) 上升(sheng)、下落經過(guo)同(tong)(tong)一位(wei)置時的加速度相同(tong)(tong),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xia)落(luo)經過同一段位(wei)移的時間相(xiang)等。 從(cong)拋出到(dao)落(luo)回原位(wei)置的時間:t =
(5)適用全過(guo)程的公式: S = Vo t ——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de)正、負號的(de)理解(jie))
勻速圓周運動公式
線速度: V= Rw =2 f R=
角速度:w=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zhu)意(yi):(1)勻速圓(yuan)周(zhou)運動的物體的向(xiang)心(xin)力就是物體所受的合(he)外力,總是指向(xiang)圓(yuan)心(xin)。
(2)衛星(xing)繞(rao)地球、行(xing)星(xing)繞(rao)太陽作勻(yun)速圓周(zhou)運動的向心力由萬(wan)有引力提供。
(3) 氫(qing)原子(zi)核外電子(zi)繞原子(zi)核作勻(yun)速圓周運動的向心(xin)力(li)由原子(zi)核對核外電子(zi)的庫侖力(li)提供。
【篇五】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平拋運動公式:勻速直線(xian)(xian)運動(dong)(dong)和初速度(du)為零的勻加速直線(xian)(xian)運動(dong)(dong)的合運動(dong)(dong)
水平分運動: 水平位(wei)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豎直分運動: 豎直位移: y = g t2 豎直分速度:vy= g t
tgq = Vy = Votgq Vo =Vyctgq
V = Vo = Vcosq Vy = Vsinq
在Vo、Vy、V、X、y、t、q七個(ge)(ge)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qi)中任意兩個(ge)(ge),可根據以(yi)上公式求(qiu)出其(qi)它五個(ge)(ge)物理量。
動(dong)量(liang)和沖(chong)量(liang): 動(dong)量(liang): P = mV 沖(chong)量(liang):I = F t
(要注意(yi)矢量性)
動量(liang)定(ding)理: 物體所受(shou)合外力的沖(chong)量(liang)等(deng)于它(ta)的動量(liang)的變化。
公(gong)式: F合t = mv' - mv (解題時受(shou)力(li)分析和正方向的規定是關(guan)鍵(jian))
動量(liang)守恒定律:相互作(zuo)用的物(wu)體系(xi)統,如(ru)果不(bu)受(shou)外力,或(huo)它們(men)所受(shou)的外力之和為(wei)零,它們(men)的總動量(liang)保持不(bu)變。 (研究(jiu)對象:相互作(zuo)用的兩個物(wu)體或(huo)多個物(wu)體)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Dp1 =- Dp2 或Dp1 +Dp2=O
適用條件:
(1)系統不(bu)受外(wai)(wai)力(li)作(zuo)用。 (2)系統受外(wai)(wai)力(li)作(zuo)用,但合外(wai)(wai)力(li)為(wei)零。
(3)系統受外(wai)力(li)作用,合外(wai)力(li)也不為零(ling),但合外(wai)力(li)遠小于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li)。
(4)系統在某一(yi)個方向的(de)合外(wai)力為零,在這(zhe)個方向的(de)動(dong)量守恒。
【篇六】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熱學
1、熱力學第一定(ding)律:DU = Q + W
符號法(fa)則:外(wai)(wai)界對物(wu)體做功,W為“+”。物(wu)體對外(wai)(wai)做功,W為“-”;
物體(ti)從(cong)外界吸(xi)熱(re),Q為(wei)“+”;物體(ti)對外界放熱(re),Q為(wei)“-”。
物(wu)體(ti)內(nei)能增量DU是取“+”;物(wu)體(ti)內(nei)能減少,DU取“-”。
2 、熱(re)力學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ke)能使熱(re)量(liang)由低溫物(wu)體(ti)傳(chuan)遞到高溫物(wu)體(ti),而不引起(qi)其他變化。
表述二: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收(shou)熱量并把它(ta)全部用來對外做功,而不引起(qi)其他變化。
表述三(san):第二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制成的(de)。
3、理想氣體狀(zhuang)態方(fang)程:
(1)適用(yong)條件(jian):一定質(zhi)量(liang)的理想氣(qi)體,三(san)個狀態(tai)參(can)量(liang)同(tong)時(shi)發生變化(hua)。
(2) 公式: 恒(heng)量
4、熱力(li)學溫度:T = t + 273 單位:開(K)
(絕對零度是低溫的極限,不(bu)可能(neng)達到(dao))
【篇七】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點物理公式及規律
電磁學
(一)直流電路
1、電流(liu)的(de)定義(yi): I = (微觀(guan)表示(shi): I=nesv,n為單位體積內的(de)電荷(he)數)
2、電阻定律: R=ρ (電阻率ρ只與(yu)導(dao)(dao)體材料性質和溫度有(you)關(guan),與(yu)導(dao)(dao)體橫截面積(ji)和長度無關(guan))
3、電(dian)阻串聯、并聯:
串聯:R=R1+R2+R3 +……+Rn
并(bing)聯: 兩個電阻并(bing)聯: R=
4、歐姆定(ding)律: (1)部分(fen)電路(lu)歐姆定(ding)律: U=IR
(2)閉合電路(lu)歐(ou)姆(mu)定律:I =
路(lu)端電壓: U = e -I r= IR
電(dian)源(yuan)輸(shu)出功率: = Iε-I r =
電源熱功率:
電源效率: = =RR+r
(3)電(dian)功和電(dian)功率(lv):
電(dian)(dian)功:W=IUt 電(dian)(dian)熱:Q= 電(dian)(dian)功率 :P=IU
對于純電阻電路: W=IUt= P=IU =
對于非純(chun)電阻(zu)電路: W=Iut > P=IU>
(4)電池組的(de)串聯:每(mei)節(jie)電池電動(dong)勢(shi)為 `內(nei)阻為 ,n節(jie)電池串聯時:
電動勢:ε=n 內阻: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