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數據庫(ku)應用系統設計包(bao)括概(gai)念(nian)設計、邏輯設計以及物理設計幾個(ge)步(bu)驟。下列(lie)不屬于數據庫(ku)物理設計活動的是( )。
A.設(she)計(ji)數據分布(bu)策略
B.為(wei)表設(she)計索引
C.設計數(shu)據分區(qu)方案
D.用read,write原語表達事務(wu)操(cao)作(zuo)
答案:D
2.下(xia)列不屬(shu)于數據(ju)庫性(xing)能優化調整的是( )。
A.創建視圖以向用戶屏蔽他不需(xu)要訪問的(de)數據
B.用RAID1代(dai)替(ti)RAID5以(yi)滿足(zu)密集寫操作請求
C.刪除(chu)那些基數比(bi)較(jiao)小的(de)列上的(de)索(suo)引以減少(shao)維護開銷
D.對表進行規范(fan)化以(yi)減(jian)少更新操(cao)作的(de)代(dai)價(jia)
答案:A
3.下(xia)列關(guan)于(yu)需求分析過(guo)程的(de)描述,錯(cuo)誤(wu)的(de)是( )。
A.標識問題
B.用IDEF2建立需求模(mo)型
C.用DFD描述需求(qiu)
D.確認需求
答案:B
5.在(zai)IDEF1X數(shu)據建模方法中,學生和(he)課程之間的多對(dui)多選課聯系屬于( )。
A.標定型聯系
B.非標(biao)定型聯系
C.分類聯系
D.非確定聯系
答案:D
6.在一(yi)個(ge)(ge)ER圖中(zhong),有三(san)個(ge)(ge)實體集E1、E2和(he)(he)(he)E3,R1是(shi)(shi)E1和(he)(he)(he)E2之(zhi)間的一(yi)對多(duo)聯(lian)(lian)系(xi),R2是(shi)(shi)E1和(he)(he)(he)E3之(zhi)間的一(yi)對多(duo)聯(lian)(lian)系(xi),R3是(shi)(shi)E2和(he)(he)(he)E3之(zhi)間的多(duo)對多(duo)聯(lian)(lian)系(xi),R4是(shi)(shi)E1內部的多(duo)對多(duo)聯(lian)(lian)系(xi)。則將(jiang)該ER圖轉(zhuan)化(hua)為關系(xi)模型后,得到的關系(xi)模式個(ge)(ge)數是(shi)(shi)( )。
A.4個
B.5個
C.6個
D.7個
答案:B
7.從功能角度(du)數據庫(ku)應用系統可(ke)以(yi)劃分(fen)為四個(ge)層次來(lai)實現,其中存儲(chu)過程設計出現在( )。
A.表示層
B.數據訪問層
C.業務邏輯層
D.數據持久層
答案:C
8.在(zai)進行事務(wu)設計時(shi),如果使用行級(ji)鎖(suo)來代替表級(ji)鎖(suo),則下(xia)列(lie)關于(yu)這種(zhong)做法(fa)所帶來的影響的敘述(shu),正確的是( )。
A.降低了發生死鎖的可能性
B.降低了發(fa)生活鎖的可能(neng)性
C.降低(di)了事務(wu)的并(bing)發度
D.降低了出現(xian)不一致(zhi)現(xian)象的可能性
答案:A
9.在UML中,用(yong)例(li)模型是把滿足用(yong)戶需(xu)求的(de)(de)(de)功能(neng)表示出來(lai)的(de)(de)(de)工具。下列關于(yu)用(yong)例(li)模型的(de)(de)(de)說法,錯誤的(de)(de)(de)是( )。
A.用例代表的是一個完整(zheng)的功能,是動作(zuo)的集合
B.用例用橢圓形表示,位于系統(tong)邊界的(de)外(wai)部
C.用例間的擴展關(guan)系用于描述一(yi)個已有用例及在(zai)其基礎上增加新動作形成的用例間的關(guan)系
D.用(yong)例間的(de)組(zu)合關系用(yong)于描述一個(ge)包及(ji)其(qi)組(zu)成用(yong)例間的(de)關系
答案:B
10.數據庫(ku)系(xi)統運(yun)行(xing)(xing)維護(hu)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庫(ku)系(xi)統正常和高效的運(yun)行(xing)(xing)。下列(lie)工作中(zhong)不(bu)屬于(yu)數據庫(ku)運(yun)行(xing)(xing)維護(hu)工作中(zhong)日常維護(hu)的是( )。
A.新建用戶
B.安裝補丁
C.整(zheng)理初(chu)始數據并加(jia)載到數據庫中
D.調(diao)整(zheng)索(suo)引(yin)以提高查(cha)詢速度(du)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