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2019#】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下面是©無憂(you)考網為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2019》,僅供大家參考。
【篇一: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變化:生(sheng)成了其它(ta)物質的變。
2.物理變化:沒(mei)有生成其它(ta)物質的(de)變化。
3.物理性(xing)質(zhi):不需要(yao)發生化學變化就(jiu)表現出來(lai)的性(xing)質(zhi),如(ru):顏(yan)色、狀態(tai)、密度、氣味(wei)、熔點(dian)、沸(fei)點(dian)、硬(ying)度、水溶性(xing)等。
4.化學性(xing)(xing)質:物質在化學變(bian)化中表現出來的性(xing)(xing)質,如:可燃(ran)(ran)性(xing)(xing)、助燃(ran)(ran)性(xing)(xing)、氧(yang)化性(xing)(xing)、還原性(xing)(xing)、酸堿性(xing)(xing)、穩定性(xing)(xing)等。
5.常用儀(yi)器(qi)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熱(re)的儀器--試管、燒(shao)杯、蒸發皿、燃(ran)燒(shao)匙。
(2)測容器--量筒(視線與量筒內液(ye)體凹液(ye)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3)稱量器(qi)--托盤天平(ping)(左物右碼)。
(4)加熱器(qi)皿--酒精燈。
(5)分離(li)物質及加液的儀器--漏斗(dou)、長(chang)頸漏斗(dou)、分液漏斗(dou)。
6.化(hua)學實(shi)驗基本(ben)操作
【篇二:第二單元:空氣】
1.組(zu)成: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它氣體與雜質0.03%。
2.空氣(qi)(qi)中氧氣(qi)(qi)的測定原理(li):壓強差
(1)可燃物要求:足(zu)量(liang)且產(chan)物是固體(ti),紅磷。
(2)裝置要求(qiu):氣密性良好(hao)操(cao)作要求(qiu):冷(leng)卻(que)到室(shi)溫(wen)后打(da)開彈簧(huang)夾。
(3)現象:放熱,有大量白煙(yan)產(chan)生,打開彈簧夾后,廣(guang)口(kou)瓶內液面(mian)上升約1/5體(ti)積。
(4)結(jie)論:O2約占(zhan)空氣體積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shang)升小(xiao)于1/5原因(yin):裝置(zhi)漏氣,紅磷量不足(zu),未(wei)冷卻(que)完全。
②能(neng)否用鐵、鎂代替紅(hong)磷?
不能(neng),原(yuan)因:鐵不能(neng)在空氣中燃燒,鎂會與N2、CO2反應。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lin)?
不能,原因(yin):產(chan)物(wu)是(shi)氣體,不能產(chan)生(sheng)壓強差(cha)。
3.氧氣的性質(zhi)和制備
(1)氧(yang)氣的化學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鐵在氧氣中燃燒燒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細砂(sha)的(de)目的(de):防止(zhi)濺落的(de)高溫熔化物(wu)炸裂瓶底。
✤硫在氧氣中(zhong)燃燒集氣瓶中(zhong)放入少(shao)量(liang)水(shui)的(de)目的(de):吸收SO2,防(fang)止其污染空氣。
(2)氧氣的制備:
工業制氧氣--分離(li)液(ye)態空氣法(原理:液(ye)氮和液(ye)氧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hua))
實(shi)驗室制氧(yang)氣(qi)原理
a.氣體制取與(yu)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fa)生裝置:固(gu)固(gu)加(jia)熱型、固(gu)液不加(jia)熱型(根據反應(ying)(ying)物的狀態和反應(ying)(ying)條件)
收(shou)集(ji)裝(zhuang)置:根據氣體(ti)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氣(qi)的操作(zuo)步驟(以(yi)高錳酸鉀制取氧氣(qi)并用排水法收(shou)集為例)
查-裝-定-點(dian)-收-離-熄。
c.催(cui)化(hua)劑(ji)(觸媒):在(zai)化(hua)學反應(ying)中能改(gai)變(bian)其他物質(zhi)(zhi)的(de)化(hua)學反應(ying)速率,而本(ben)身的(de)質(zhi)(zhi)量和化(hua)學性(xing)質(zhi)(zhi)在(zai)反應(ying)前后都沒有發生變(bian)化(hua)的(de)物質(zhi)(zhi)。(一變(bian)兩不變(bian))。
4.常見(jian)氣體(ti)的(de)用途:
(1)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ran)燒(如(ru)燃(ran)料燃(ran)燒、煉(lian)鋼、氣焊(han))。
(2)氮氣:保護氣(化(hua)性不活(huo)潑)、重(zhong)要原料(硝酸、化(hua)肥)、液(ye)氮冷凍(dong)。
(3)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保護氣、電(dian)(dian)光源(yuan)(通(tong)電(dian)(dian)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ji)術。
5.常(chang)見(jian)氣體(ti)的檢驗方法(fa)
(1)氧氣:帶火星的木(mu)條。
(2)二(er)氧化碳(tan):澄清的(de)石(shi)灰水(shui)。
(3)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fang);或者(zhe),先通過灼熱的氧化(hua)銅(tong),再通過無(wu)水硫(liu)酸銅(tong)。
【篇三: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1.分子
(1)概(gai)念:由分子(zi)構成(cheng)的物(wu)質(zhi)(zhi),分子(zi)是保(bao)持物(wu)質(zhi)(zhi)化學(xue)性質(zhi)(zhi)最小的微粒,化學(xue)變化中(zhong)可分。
(2)三(san)個基本性質(一小二動三(san)間隔)
影響因素(溫度(du)、壓強)。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xue)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學(xue)變化中不(bu)可分。(2)三(san)個(ge)基本(ben)性質(一(yi)小二動三(san)間隔(ge))。
(3)構(gou)成:原子核(he)(質子〔+〕、中子)和(he)核(he)外電子〔-〕。
核電荷數=質子(zi)數=核外電子(zi)數=原(yuan)子(zi)序數
相對原子質量(liang)≈質子數(shu)+中子數(shu)
3.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tuan)。
(2)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一個鐵離(li)子帶3個單位(wei)正電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zhi)子數)的(de)(de)一類原子的(de)(de)總稱。
(2)質子數決(jue)定元素種類(lei)。
(3)元素的(de)化(hua)學性(xing)質與(yu)原(yuan)子最(zui)外(wai)層電(dian)子數密切相關(guan)。
注(zhu):最外層電(dian)子數相同(tong)其化(hua)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tong)(Mg,He最外層電(dian)子數為2)。
最外層(ceng)電子數(shu)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ke)能相似(si)(He,Ne均為穩定結構)。
5.化合價(jia)和(he)化學式
(1)化合價
a.寫法及(ji)意(yi)義:MgCl2:氯化(hua)鎂中鎂元素化(hua)合價為+2價。
b.幾(ji)種數字的含義
Fe2+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zheng)電荷。
3Fe2+:3個亞鐵離子。
c.化合(he)物(wu)中(zhong)(zhong)各元素正、負化合(he)價的代數和為零(ling),單質(zhi)中(zhong)(zhong)元素化合(he)價為零(ling)。
(2)化學式
①寫法:
a.單(dan)質:金屬(shu)(shu)(shu)、稀(xi)有氣(qi)體及大多數固(gu)態非(fei)(fei)金屬(shu)(shu)(shu)通常用元素符(fu)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yang)氣(qi)、氫(qing)氣(qi)、氮氣(qi)等非(fei)(fei)金屬(shu)(shu)(shu)氣(qi)體的分子由兩個(ge)原(yuan)子構(gou)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
b.化合物:正(zheng)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義:如化(hua)(hua)學(xue)式(shi)H2O的(de)意義:4點,化(hua)(hua)學(xue)式(shi)Fe的(de)意義:3點。
③計算:
a.計算相(xiang)對(dui)分子(zi)質(zhi)量(liang)=各(ge)元素的相(xiang)對(dui)原子(zi)質(zhi)量(liang)×原子(zi)個數之和。
b.計(ji)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zhi)(zhi)中某元素(su)的質(zhi)(zhi)量分數。
【篇四: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組成
測(ce)定方(fang)法和(he)原理(電解水)
結論:水是由氫氧元素組(zu)成(cheng)的(de)(de),H2(負極(ji)(ji))與O2(正極(ji)(ji))的(de)(de)體積(ji)比為(wei)2:1,質量比為(wei)1:8。
(2)自來水(shui)的凈(jing)化過程和凈(jing)化原理
沉(chen)淀(dian)--過濾--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異(yi)味)。
區分(fen)硬、軟水方法:肥(fei)皂水。
水的(de)兩(liang)種軟化方法:(生(sheng)活中)煮沸,(實驗室(shi))蒸餾(liu)。
2.物質分類
混合物(wu):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wu)組成,各物(wu)質都保持原來的性(xing)質。
純凈物(wu):由一種物(wu)質組(zu)成。
單(dan)質:由同種元(yuan)素組成的純(chun)凈物。
化(hua)合物(wu)(wu):由不同種元素組(zu)成(cheng)的純凈物(wu)(wu)。
氧化物(wu):由兩種(zhong)元素組成(cheng)的化合物(wu)中(zhong),其中(zhong)有(you)一種(zhong)元素是氧元素。
【篇五: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1.質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應物和生成物前后(hou)質量不變)。
(2)原因(三(san)不變-原子種(zhong)類、數(shu)目(mu)、質量(liang)反應前后(hou)不變)。
(3)化(hua)學方程式有(you)關計(ji)算。
說明:
①質量守恒(heng)定律只適(shi)用(yong)于(yu)(yu)化學變(bian)化,不適(shi)用(yong)于(yu)(yu)物理變(bian)化。
②不(bu)參(can)加反應的物質(zhi)質(zhi)量及不(bu)是生成(cheng)物的物質(zhi)質(zhi)量不(bu)能計(ji)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zhi)是否參加反(fan)應或物質(zhi)(如氣體(ti))有無遺(yi)漏。
2.基本反(fan)應類型
①化(hua)合反應(ying):由兩(liang)種或(huo)兩(liang)種以上物質生成另(ling)一種物質的(de)反應(ying)。
②分解反(fan)應(ying):由一(yi)種反(fan)應(ying)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shang)其他物質的反(fan)應(ying)。
③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