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滬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總結#】學習,是每個學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學生們從學習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但是,如果問起他們為什么要學習?為誰而學習?估計大多數學生都不知怎么回答,當你問一個高材生為什么讓讀書時,他也許會說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當你問起一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他也許會說為了不被父母責罵,也有可能會說為了不讓父母失望;當你問起一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有可能會說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獎勵…… 祝你學習進步!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滬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學習參考。
strong>【篇一:臺灣省】
1.自然地理概況:
(1)范圍:包括A臺灣島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島、C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2)地理位置:
①緯度:北回歸線穿過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
②海陸: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中部高,東西低。
氣候: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2)主要城市:①臺北②臺中③高雄。
3.外向型經濟:
(1)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
20世紀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業,形成“外向型”型經濟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資;
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strong>【篇二:東北位置和環境】
1、東北地區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三省,東、北兩面與朝鮮、俄羅斯為鄰,南連河北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2、東北地區地理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陸上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有利于開展對外貿易;通過南面渤海、黃海海域可與韓國、日本等眾多海外國家進行經濟交流,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3、地形特征:東北地區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山環水繞,平原居中),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4、氣候類型及特點: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溫暖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北地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長東嚴寒。
strong>【篇三:南方地區】
1、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地區。東臨黃海、東海,南鄰南海。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民族以漢族為主,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多的省份。
2、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主要的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南丘陵等。
3.、氣候:南方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冬季溫暖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南部有小面積的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區的河流,長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長(珠江長),含沙量小。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
4、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大的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的產區。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我國舉足輕重的商品糧基地。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有“魚米之鄉”之稱。
5、海南島南部、臺灣島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和云南南部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產地(基地),氣候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熱帶作物產區,主要的熱帶作物有天然橡膠、椰子、咖啡、胡椒、劍麻、油棕。海南島是國內主要的產膠區,天然橡膠的產量要占到全國的六成左右。
strong>【篇四:旱作農業區】
(一)自然條件
1、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災害
1、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2、解決措施:采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展節水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