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强伦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播放方式,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国产又黄又爽又湿的免费网站,少妇被弄到高潮喷水A片69网站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題及答案

時間:2018-10-23 17:55: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初中一年級#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題及答案#】時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分別一 年,不知你是否過的還好,也許還是那樣!眼看考試就要來了,向前看,相信自己,我會在遠方為你送去真摯的祝福,付出就會有收獲的!放松心情,去迎接挑戰,我相信你,你一定是出色的!以下是®憂考網為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篇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后面的答題欄內)

  1.2010年10月9日,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經過近7個月的考古發掘,在洛陽新區一建設工地文物考古現場發現了一處原始社會晚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如果一個歐洲旅游團隊要參觀我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早的原始人類遺址,應該去

  A.北京西南周口店B.浙江余姚河姆渡鎮

  C.陜西西安半坡村D.云南元謀縣

  2.下列有關右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已經能直立行走②已經使用人工取火③開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過著群居生活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3.科學證明,人類是從猿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進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B.直立行走C.勞動D.使用文字

  4.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聰穎的中國人。距今約6000多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氏族聚落是

  A.元謀人B.半坡聚落C.北京人D.河姆渡聚落

  5.不符合長江流域氏族聚落居民的生活狀況的是

  A.飼養豬狗等家畜B.種植粟等農作物

  C.住干欄式房屋D.主要種植水稻

  6.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是

  ①會種植農作物,開創原始農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④會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7.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A.農耕文明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

  C.神話傳說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

  8.1998年有一個游戲叫《軒轅圣戰錄》,內容講述軒轅氏(即黃帝)聯合炎帝,打敗了一個會呼風喚雨、制造迷霧的魔頭。游戲中的“大魔頭”是課本上的哪一個傳說人物?

  A.夸父B.舜C.蚩尤D.盤古

  9.武王伐紂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周武王率兵打敗商朝軍隊是在

  A.阪泉B.涿鹿C.牧野D.巨鹿

  10.王亮向韓國留學生介紹夏、商、西周的歷史。下列各項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A.我國歷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從此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C.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軍伐紂,滅商建周

  11.伴隨鐵器、牛耕的開始使用和推廣,我國的歷史舞臺上出現了后來成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是

  A.奴隸主階級B.奴隸階級C.平民階級D.地主階級

  12.將夏桀、商紂歸為一類的標準是

  A.他們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B.他們都以*統治著稱

  C.他們都重用人才,改革內政D.他們都輕徭薄賦,愛民如子

  13.我們經常提醒自己要“克制”,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規范。早倡導這一意識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孔子

  C.韓非子D.孫子

  14.春秋戰國時代,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在逐步的提高。下列現象不能說明這一現象的是

  A.牛耕的使用B.鐵農具的推廣

  C.水利的興修D.變法的進行

  15.下面關于甲骨文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商朝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稱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國現存古老的文字,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內容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④甲骨文出土于陽城的廢墟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6.關于右圖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它的名稱是司母戊鼎②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大青銅器③它是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作④它的名稱是四羊方尊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7.都江堰市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就位于這里。都江堰修建于

  A.春秋時期B.西周時期

  C.西漢時期D.戰國時期

  18.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翻譯了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帶到歐洲,孔子學說開始西傳。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學院有140所。當年傳教士翻譯的這部著作應是

  A.《離騷》B.《論語》C.《道德經》D.《孫子兵法》

  19.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頻繁的爭霸戰爭B.學術繁榮

  C.社會大變革D.新興地主階級產生

  20.春秋戰國盛行“鐘鼓之樂”,在湖北隨州出土的大量鐘鼓樂器中,為珍貴的是

  A.司母戊鼎B.編鐘C.青銅神樹D.四羊方尊

  卷Ⅰ答題卡

  一、選擇題

  題號617181920

  答案

  卷Ⅱ探究實踐,請你參與

  二、填空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在橫線上,共7分)

  21.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2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是從發展而來的。

  23.西周的都城在;東周的都城在。西周的疆域比商朝進一步擴大。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朝實行了______________。

  二、請你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探究完成問題:(本題共23分)

  24.歷史中的國家:

  材料一:春秋形勢圖材料二:戰國形勢圖

  閱讀分析后,請你完成:

  (1)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誰?他任用誰為相改革內政并確立了霸主地位?春秋時期“問鼎中原”的是哪一個霸主?(3分)

  (2)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國家名稱。(注意:只填寫在下列橫線上,不用填在圖上。(4分)

  ABCD

  (3)圖中趙、魏、韓三國是由國*而來。(1分)

  (4)圖中A國在外交上利用什么手段對抗其它國家?(1分)

  25.歷史中的文化:

  材料一:孔子辦學,不問出身貴賤,先后培養的學生有3000人。他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學生樊遲向他請教怎樣耕田種草,他認為學習那些知識沒有出息。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1分)

  (2)根據材料說說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體現在哪里?(1分)

  材料二:

  (3))以上三幅圖哪一幅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學說?體現了儒家學派的什么思想?(2分)

  (4)請用一句話簡單評價孔子。(2分)

  26.歷史中的改革:

  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中國*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會強調,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閱讀有關商鞅變法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廢除奴隸主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權,按軍功的大小重新規定

  官爵的等級和待遇。下級士兵在戰爭中勇敢殺敵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凡是勞動好,生產糧食和織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賦稅。

  材料三《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商鞅被處死。

  (1)誰支持商鞅變法?商鞅屬于哪家學派的代表人物?(2分)

  (2)材料一、二中體現了商鞅變法中的什么措施。這些措施的制定是為了達到什么目的?(3分)

  (3)有利于增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機構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4)商鞅變法時期,“某平民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授予爵位B.免除勞役C.授予田宅D.免除賦稅

  (5)讀材料三,談談你對變法或改革的認識。(1分)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題號617181920

  答案DDCBBAACCBDBBDBADBCB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7分)

  21.人文始祖夏朝

  22.商朝甲骨文

  23.鎬京洛邑分封制

  三、材料分析題:(共23分)

  24.(9分)

  (1)齊桓公;管仲;楚莊王

  (2)A秦國B楚國C齊國D燕國(3)晉國(4)連橫

  25.(6分)

  (1)因材施教

  (2)鄙視體力勞動;

  (3)圖三,仁

  (4)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6.(8分)

  (1)秦孝公法家

  (2)獎勵生產獎勵軍功富國強兵

  (3)推行縣制。

  (4)B

  (5)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受到阻力,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堅持改革,才會有光明的前途。言之有理即可。(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守舊貴族的反對,商鞅被處死,說明了守舊勢力的猖狂和統治者的昏庸。但商鞅雖死,變法還是獲得了成功。因為經過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富強的封建國家。)

  【篇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佳答案。)

  1、被譽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怡人的氣候,更有悠久的歷史,這里曾生活著我國境內已知的早人類()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2、比較法是我們學習歷史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關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處是()

  人們過著定居生活進入原始農業時代會制造陶器④種植水稻

  A.B.

  C.D.④

  3、暑假期間,貝貝同學參觀了浙江省一處的原始人類遺址,如圖是他用手機拍下的干欄式房屋復原圖。據此推斷該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D.河姆渡遺址

  4、《史記.黃帝本紀》中記載:“堯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這一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襲制B.禪讓制

  C.郡縣制D.分封制

  5、右圖情景發生在西周后期,國王因與民爭利,被平民趕走,*逃亡。這一事件史稱()24

  A.涿鹿之戰B.商湯滅夏r

  C.武王伐紂D.國人*o

  6、西周時期,周王朝對墓葬用品有嚴格的規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質問題是()5

  A.西周社會*現象嚴重B.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e

  C.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D.西周青銅鑄造業落后6

  7、《國語.晉語》載:“宗廟之犧(祭品),為畎畝之勤(勞力)。”這說明春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耕作方式()Y

  A.耜耕B.牛耕C.耬車D機耕N

  8、下列考古發現的生產工具,代表我國原始居民生產力高水平的是()e

  S

  A.打制石器B.骨耜C.鉆孔石斧D.鐵犁鏵8

  9、中央電視臺曾有一則廣告語:“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麗。”廣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它早形成于()2

  A.春秋B.秦朝C.西漢D.戰國g

  10、“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右圖兩件絕世青銅精品。它們鑄造于M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

  11、甲骨文中不可能記載的內容是()O

  A.商王室狩獵B.日食、月食C.盤庚遷殷D.禹傳子,家天下G

  1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不包括()W

  A.促進井田制瓦解B.導致地主階級興起B

  C.強化了周王室的統治D.引發改革變法的時代風潮r

  13、黨的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關心、直接、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能體現報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B.溫故知新C.有教無類D.仁者愛人B

  14、“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段材料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學派的政治主張?Q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15、孔子和墨子雖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別,但是他們的思想也有共通之處。下列表述中屬于兩人思想共同點的是=

  A.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B.實行仁政來恢復人的善性

  C.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D.主張以絕對的權威震懾臣民

  16、“太上(統治的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覺到統治者的存在);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姓皆謂: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張是()

  A.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國寡民D.無為而治

  17、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政府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這一評論中“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應該是

  A.“兼愛”,“非攻”B.“仁政”治國

  C.提倡“法治”D.“無為而治”

  18、據新華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2014年4月5日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揭幕,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地區及海外華人華僑,近萬人參加典禮。我們祭祀黃帝是因為

  A、他創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B、他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D、他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19、歷史課上,老師詢問小明和小文,你們心目中的好國君應如何治理國家,兩人的回答如右圖。你認為小明和小文的闡述分別對應的思想家派系是

  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D.法家、道家

  20、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應填的是()

  A.西周、春秋B.春秋、戰國C.西周、東周D.東周、戰國

  二、判斷題(每題1分,正確的寫A,錯誤的寫B,共6分)

  題號2

  答案

  2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過著定居的生活,主要原因是他們已能建造房屋。

  22、“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說明華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漸形成的.

  23、“天下為公”被“天下為家”取代的標志是禹建立夏朝。

  24、戰國時期,晉國分為三個國家,他們是楚韓魏。

  25、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26、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先后北上爭霸。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6分)

  27、________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的青銅器。

  28、墨子對待戰爭的態度是“________”,而________(人名)則反對一切戰爭。

  29、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是________,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東面的諸侯國是_______。

  四、材料題(共18分)

  30、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戰國七雄,誰都知道以秦為強。然而當其初年,實以秦為弱。

  ——呂思勉《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國地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2)材料二中“衛鞅”“孝公”分別是指誰?(2分)

  材料三: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

  (3)材料三中“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是指什么?(1分)

  (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教民耕戰”的具體措施和作用是什么?(3分)

  31、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極大地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6分)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規模比較大。儒家設立的私學,首推孔子。據史書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摘編自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2分)

  材料二孟子認為“大丈夫”是人生的高目標,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孟子所謂的“大丈夫”具備四種重要的德行,“惻隱之心,人之端也;羞惡之心,又之端也;禪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發展此“四端”,便會成為具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摘編自《中國通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孟子認為“大丈夫”應具備怎樣的道德規范?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孟子的政治理想。(2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對當時和日后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依據材料三,歸納“百家爭鳴”出現的重要意義。(1分)

  材料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

  ——《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1分)

  32、歷史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總會留下一些遺跡,這些遺跡就成為我們探究歷史古風遺韻的重要依據,請結合下列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5分)

  【遺址中的歷史】

  圖一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圖二殷墟遺址

  (1)圖一的遺址經考古學家認定,是夏朝的都城陽城,如果將此都城進行復原,除了城堡、宮殿外,還會有什么國家機構?(1分)

  (2)圖二為殷墟遺址,此遺址是哪一個王朝的都城?哪一國王遷都到此?(1分)

  【文物中的歷史】

  圖三利簋

  (3)圖三中的文物叫做“利簋”,是有關武王克商的直接文物遺存。腹內底部鑄有銘文:“珷征商。隹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闌師。易又吏利金。用作旜施公寶尊彝。”(大意是周武王攻伐商紂王,在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在適當的位置上。經過黃昏到第二天的早晨,就把商國攻打下來。之后過了七天在辛未日,周武王在闌師,賜給右史利青銅。利用賞賜所得的青銅制作了這個祭祀祖先旜公的青銅簋。)

  這里的“甲子朝”指的是哪一年?武王伐紂交戰的地點在哪里?(2分)

  【史書中的歷史】

  商紂荒*無道,聚眾作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

  ——《史記•殷本紀》

  (4)此史料反映出商紂王時期實行了怎樣的統治?這一統治終導致了怎樣的結果?(1分)

  一、選擇題

  ABDBDCBDDBDCCBADBCDC

  二、判斷題

  BABBAA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6分)

  27、甲骨文,司母戊鼎

  28、非攻,孟子

  29、齊桓公,齊國

  五、材料題(共18分)

  30、(1)商鞅變法

  (2)商鞅,秦孝公

  (3)統一度量衡

  (4)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竣工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兩點各1分)

  作用: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削弱貴族世襲特權;富國強兵;為兼并六國打下堅實基礎。(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31、(1)局面:百家爭鳴。墨家:墨子;法家:韓非

  (2)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張“仁政”。

  (3)構造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動社會的發展。

  (4)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等應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總之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極端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32、(1)監獄,軍隊,刑法

  (2)商,盤庚

  (3)B.C.1046.,牧野

  (4)*,亡國(答全給1分)

  【篇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用2B鉛筆將正確的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

  1.1965年3月,在云南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鑒定,這些是我國境內發現的早的已知人類遺跡,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早期人類由此而被命名為——元謀人。請依據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學知識判斷,科學家判定元謀人為人類的重要的證據是

  A.大量的炭屑B.門齒化石C.粗糙石器D.小塊燒骨

  2.2009年11月,被確認為我國發現的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區之一的

  州草鞋山遺址又有新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其文化內涵。在下

  列遠古人類中,也已經種植水稻的是

  A.元謀人B.山頂洞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史書載述,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神農耕而作陶”。其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隨葬品

  C.原始農業的發展促進了原始手工業的產生

  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現了貧富分化

  4.孫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這樣說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山先生這里贊揚的是

  A.黃帝B.炎帝C.女媧D.大禹

  5.《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這一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襲制B.禪讓制C.宗法制D.分封制

  6.學習歷史的價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前人們所走過的路,可以為后來人提供借鑒。學習了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的歷史,你從中學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為君、為臣應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國要善于發現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是戰爭,是歷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7.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牧野大戰②“烽火戲諸侯”③國人*④周平王遷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8.“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游列國”,與“諸侯”“列國”的產生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

  9.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0.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人才輩出,留下許多佳話。我國古代的很多成語就來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下列成語與古代事件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戰B.紙上談兵——桂陵之戰

  C.臥薪嘗膽——長平之戰D.圍魏救趙——馬陵之戰

  11.小明在一篇歷史小論文中寫道:“齊桓公任用伊尹為相,改革內政和軍制,發展生產,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終成戰國時期第一個霸主。”其中出現了幾處史實錯誤?

  A.1處B.2處C.3處D.4處

  12.右圖是學習戰國七雄時.小明同學制作的各國位置示意圖,

  其中秦國的位置應是:

  A.A地B.B地

  C.C地D.D地

  13.史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食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

  此水利工程是指

  A.鄭國渠B.靈渠

  C.廣通渠D.都江堰

  14.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了戰國后期富強的國家。這次變法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改革措施符合秦國國情,順應民意

  ③秦孝公的支持④以儒家思想理論為指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下列屬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③溫故而知新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追求與建立和諧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中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兼相愛,交互利”

  C.“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D.“世亦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17.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頻繁的爭霸戰爭B.學術繁榮

  C.社會大變革D.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

  18.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漢

  19.秦朝中央政府設“三公”,分管行政、軍事、監察,“三公”對應其職能分別是指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丞相、刺史、太尉D.丞相、御史大夫、刺史

  20.秦朝疆域北到達

  A.東海B.隴西C.長城D.南海

  24.讀下列圖片信息判斷:商朝時期,因書寫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兩種文字。

  甲骨文金文

  25.兵家鼻祖是戰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早的兵書。

  26.秦朝修筑的長城西起遼東,東到臨洮,蜿蜒萬余里,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卷相應位置作答)

  28.通過商鞅變法,秦國在地方上建立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制,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29.秦滅六國以后還統一了文字,把作為全國規范文字;后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

  四、材料解析題、問答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根據設問,回答問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0題5分、第31題6分、第32題7分,共18分。在答卷相應位置作答)

  30.(5分)下面是兩幅原始農耕時期房屋的復原圖,結合所學知識,閱讀下列圖片: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上》

  請回答:

  (1)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A和圖B房屋樣式的名稱。(2分)

  (2)根據考古發現,A房屋和B房屋分別是哪個流域的民居建筑?(2分)

  (3)結合所學知識,這些地區的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靈公》

  材料二某中學初一(10)班新學期剛剛開學,班中屢次出現亂扔紙屑、破壞公物的現象。為此班委召開緊急會議,但大家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爭論了起來:

  勞動委員:一定要嚴厲處罰,罰值日,實在不行,罰5元。

  學習委員:同學之間應該互助互愛,不能采取粗暴的做法。

  生活委員:隨他們去吧,扔幾張廢紙而已,無所謂的事,根本不用管。

  請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歷史人物的言論?據材料一,指出他的核心主張是什么?(2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這位人物的學說在我國傳統社會的歷史地位。(1分)

  (3)材料二中蘊含了戰國時期哪三家學派的觀點?(3分)

  32.(7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賈誼《過秦論》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中的“秦王掃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朝定都何處?(2分)

  (2)據材料二,“秦王掃六合”后,為加強統治,在政治上創立了什么制度?為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據材料三,“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一、單項選擇題

  

  CDCABCDCBA

  617181920

  BCDACBCCAC

  二、判斷題

  2

  BABABB

  三、填空題

  27.司(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28.縣郡縣

  29.小篆隸書

  31.(1)孔子“仁”

  (2)成為傳統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任答一點即可)

  (3)法家、墨家、道家

  32.(1)公元前221年咸陽

  (2)中央集權制(*主義/君主*中央集權制)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3)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以愚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