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八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重點字詞。
狹隘(ài)熱忱(chén)拈輕怕重(niān)純粹(cuì)漠不關心(mò)旁騖(wù)
褻瀆(xièdú)駢進(pián)強聒不舍(qiǎngguō)胸襟jīn摒bìng棄
迥jiǒng異芥jiè蒂dì嫉jí妒dù緬miăn懷揣chuăi摩萎wěi縮
咽yàn氣鄙bǐ薄旁騖wù褻xiè瀆dú駢pián進顯赫hè和睦mù
迥jiǒng異鴻儒rú驚詫(chà)寬宥(yòu)殉職(xùn)啁啾(zhōujiū)翌日(yì)
優柔寡斷微不足道麻木不仁冷冷清清精益求精見異思遷不二法門
二.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㈠紀念白求恩
1.諾爾曼•白求恩(1888-1939),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的胸外科醫生。
白求恩逝世一個月后的12月21日,毛澤東同志寫下了《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
2.背誦語段:
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㈡《敬業與樂業》
1.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2.背誦語段:
①安其居,樂其業。《老子》②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莊子》
③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⑤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㈢《陋室銘》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比小,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㈣誦讀欣賞;
1.《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和*,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全詩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雖極寫煩憂苦悶,卻并不陰郁低沉。詩中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完美結合,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
2.《漁家傲》
①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江蘇省]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在詩詞文章方面都有名篇傳誦于世。曾守衛西北邊疆多年,政治上主張革新,他的詞風格明健,對蘇軾、辛棄疾豪放詩派的形成有很大影響。著有《范文正公集》
②通過寫邊塞的戰地風光,同時也寫出了邊塞戰士的艱苦生活,表現了作者欲報國立功卻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悲愴情懷。
3.《天凈沙•秋思》
“曲”分類:
①劇曲:用于演出的戲劇作品。②散曲:分為散套和小令。散套:是同一宮調的若干小令相聯而成的組曲;小令:體制短小,大多數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首短詞。
②作者簡介: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大都人,的雜劇和散曲作家,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有文場“曲狀元”之稱。雜劇有《漢宮秋》、《薦福碑》、《青衫淚》等十五種,散曲有輯本《東籬樂府》一卷。因為這首小令,他還被稱為“秋思之祖”
③表達了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的思鄉之情。
三.課文內容
1.紀念白求恩
⑴夾敘夾議是本文語言表達的特點。本文夾敘夾議,激得簡明扼要,議得精辟切,為議而敘,論從敘出,二者有機結合。
⑵對比鮮明。文章二、三兩段都有對比。通過對比,白求恩的高貴品質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證明學習白求恩的必要性。
2.《敬業與樂業》
⑴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開頭提出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⑵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注意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3.《陋室銘》
⑴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驗,神奇。斯是陋室:此,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談笑有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往來無白丁: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使……亂。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何陋之有?:什么。
⑵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公文來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雖然都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⑶理解性背誦: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⑨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⑷回答下列問題:
①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何陋之有。
③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④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答:從陋室的自然環境優美、室中往來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⑸開放性試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四.詩歌默寫題:
1.《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運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結,突出詩人憂愁的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開懷舒暢的豪情的句子: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稱譽李云文采的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才能自信的詩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4.《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寫出了詩人神馳宇宙的豪情,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詩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極度憂愁的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詩人想借逃避現實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憤之詞的詩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7.《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寫出詩人對現實不滿,想超脫現實的詩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8.《漁家傲》中總寫“塞下秋來風景”的特點的字眼是:“異”,有關詩句: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9.《漁家傲》中寫出當時戰爭形勢的詩句:四面邊聲連角起。
10.《漁家傲》中寫出將士們生活艱苦而又思鄉心切惆悵的句子:濁酒一杯家萬里。
11.《漁家傲》中透出歸家無期的悲傷,而又飽含為國戍邊的責任感的詩句:燕然未勒歸無計。
12.《漁家傲》中從虛寫的角度,突出戰爭持久,將士背井離鄉遠征邊塞的痛苦的詩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3.《天凈沙.秋思》中詩人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寫出了九種景物,營造了一種蕭瑟、悲涼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4.《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