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新人教版#】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de)初(chu)二(er)歷(li)史下(xia)冊知(zhi)識點總結新人教版,供大(da)家學習參考(kao)。
新文化運動
1.開始時間:1915年
2.代(dai)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hu)適、魯迅等。
3.兩面(mian)旗幟:“民主”和“科學(xue)”。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chang)、四反(fan)對(dui)(dui)”(提倡(chang)民主,反(fan)對(dui)(dui)**;提倡(chang)科(ke)學(xue),反(fan)對(dui)(dui)迷信盲從;提倡(chang)新道德,反(fan)對(dui)(dui)舊(jiu)道德;提倡(chang)新文(wen)學(xue),反(fan)對(dui)(dui)舊(jiu)文(wen)學(xue));后(hou)期:宣傳馬(ma)克思主義。(李大釗)
6.對象:封建*的尊孔復古思(si)想。
7.性質:新文(wen)化運動是我國歷一次(ci)空前(qian)的思想大解放(fang)運動。
8.地位和作用(yong):新文化(hua)運動是(shi)我國(guo)歷(li)一(yi)次空前的(de)(de)思(si)想大解放(fang)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min)主和科學,探索救國(guo)救民(min)的(de)(de)真理(li),為馬(ma)克思(si)主義在中國(guo)的(de)(de)傳播創(chuang)造了條件。不過(guo),新文化(hua)運動中也有對東(dong)西方文化(hua)絕對否定(ding)或絕對肯定(ding)的(de)(de)偏(pian)向,這一(yi)直影響到后來。
戊戌變法
1.背景:民族(zu)危機的加重(表現為(wei):《馬關條約》簽(qian)訂(ding));民族(zu)資本主(zhu)義(yi)初步發展。
2.時間(jian):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wei)、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xing)(xing)君主立憲(xian)制,進行(xing)(xing)資產階級改良(liang)運動(dong),以(yi)挽救民族(zu)危亡。
5.過程(cheng):公車上書(揭開維(wei)新變(bian)法(fa)序幕)、成(cheng)立強(qiang)學(xue)會(維(wei)新派政(zheng)治(zhi)團(tuan)體形成(cheng)標(biao)志)、頒布《定國是詔》(變(bian)法(fa)開始)、戊戌政(zheng)變(bian)(變(bian)法(fa)失(shi)敗(bai))。
6.失敗原因(yin):一是脫離(li)群眾(zhong),僅(jin)依(yi)靠(kao)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di);二是資產(chan)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qi)到(dao)了思想啟蒙作用,有(you)利于資產階級(ji)思想文(wen)化傳播,具有(you)愛國和進(jin)步作用。
8.啟示:說明資(zi)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zai)中國是行(xing)(xing)不(bu)通的(de);改良道路在(zai)中國行(xing)(xing)不(bu)通。
第二(er)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er)次鴉片戰爭時間(jian):1856-1860年
2.第二(er)次鴉片戰爭目的(de):為了進一(yi)步打開中國的(de)市場。
3.主兇(xiong):英(ying)法聯軍,幫兇(xiong):美俄。
4.列強侵(qin)華(hua)罪行:
①英(ying)法聯軍:占領(ling)北京后搶劫并(bing)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guo):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ge)占了中國(guo)東北(bei)和(he)西(xi)北(bei)領土(tu)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guo)(guo):華爾的洋槍隊,*中(zhong)國(guo)(guo)的太平天國(guo)(guo)農(nong)*動。
5.太平天國運(yun)動:
①爆發時間、地點、領(ling)導人:1851年(nian),洪秀全在(zai)廣西金田村領(ling)導太平天國運動(dong)
②定都:1853年占領南京改(gai)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yu)清朝對峙的政(zheng)權。
③抗(kang)擊洋(yang)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zhi)揮的青(qing)浦大捷,大敗洋(yang)槍隊。
B:1862年(nian)在(zai)慈溪戰斗中(zhong),洋(yang)槍(qiang)隊頭目華爾被(bei)擊斃(bi)。
鴉片戰爭
1.英國(guo)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ji)上半期,英國(guo)完成了工業革(ge)命,為了打開中國(guo)市場(chang),推銷工業品,掠(lve)奪中國(guo)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ying)國向中(zhong)國走私(si)鴉片的直接原(yuan)因:為了扭轉(zhuan)中(zhong)英(ying)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jian):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zhou)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nian)6月,林則徐(xu)下令將繳獲的(de)二百多(duo)萬斤鴉片,在廣(guang)東虎門海(hai)灘當眾銷毀。
意(yi)義:這(zhe)是中國人民(min)禁煙斗(dou)爭的(de)(de)偉(wei)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min)族反抗外(wai)來侵略的(de)(de)堅強(qiang)意(yi)志,領導(dao)這(zhe)場斗(dou)爭的(de)(de)林則徐,成為民(min)族英雄,這(zhe)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de)(de)導(dao)火線。
4.(第一(yi)次)鴉片戰爭(zheng)發生時(shi)間(jian):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jing)條約》的主(zhu)要內容:
①割(ge)香(xiang)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zhou)、廈門、福州(zhou)、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ying)(ying)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guo)須同英(ying)(ying)國(guo)商定。
6.鴉片戰爭影(ying)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hui)(hui)逐(zhu)步變成半殖民(min)地(di)半封建社會(hui)(hui);
②是中(zhong)國歷史(shi)的(de)轉折點(dian),是中(zhong)國近代(dai)史(shi)的(de)開(kai)端。(中(zhong)英《南京條約》,這是中(zhong)國近代(dai)第一個(ge)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后就會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