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天是(shi)(shi)(shi)正(zheng)月十五元(yuan)宵節,也(ye)被(bei)人(ren)們稱之為(wei)(wei)“小年”,元(yuan)宵節是(shi)(shi)(shi)怎么由來(lai)的(de)(de)呢?哦,原來(lai)是(shi)(shi)(shi):正(zheng)月是(shi)(shi)(shi)農歷的(de)(de)元(yuan)月,古人(ren)稱夜(ye)為(wei)(wei)“宵”,所以稱正(zheng)月十五為(wei)(wei)元(yuan)宵節。正(zheng)月十五日是(shi)(shi)(shi)一(yi)年中(zhong)第一(yi)個月圓之夜(ye),也(ye)是(shi)(shi)(shi)一(yi)元(yuan)復(fu)始,大地回春的(de)(de)夜(ye)晚,人(ren)們對此加以慶祝,也(ye)是(shi)(shi)(shi)慶賀(he)新春的(de)(de)延續(xu)。元(yuan)宵節又稱為(wei)(wei)“上元(yuan)節”。.
我們一(yi)家子打(da)算(suan)在(zai)老家過(guo)元(yuan)宵節。
到了(le)(le)老家已經是晚上8多了(le)(le),我們吃(chi)了(le)(le)晚飯(fan),就去睡(shui)覺(jue)了(le)(le),因(yin)為奔波了(le)(le)一(yi)天(tian)太累了(le)(le),早(zao)點睡(shui)覺(jue),迎接新的一(yi)天(tian)。
第(di)二天(tian)一(yi)早(zao),我早(zao)早(zao)的起(qi)了床,昨天(tian)晚上我沒睡好,因為到了十(shi)二點的時候(hou),家(jia)家(jia)戶(hu)戶(hu)都(dou)起(qi)床放鞭炮,迎接(jie)元宵節(jie)的到來,包括我爺爺也起(qi)來放鞭炮了。
元(yuan)(yuan)宵(xiao)(xiao)節(jie),顧名思義當(dang)然要吃(chi)(chi)元(yuan)(yuan)宵(xiao)(xiao)了啊!果真被我猜中了,奶奶煮了一(yi)(yi)大鍋的(de)元(yuan)(yuan)宵(xiao)(xiao),我們(men)一(yi)(yi)家(jia)人圍(wei)在一(yi)(yi)起吃(chi)(chi)元(yuan)(yuan)宵(xiao)(xiao),可歡(huan)了。就是奶奶煮的(de)元(yuan)(yuan)宵(xiao)(xiao)有點不(bu)太好吃(chi)(chi),但是是純(chun)手工制(zhi)作的(de),不(bu)含防腐劑。
下(xia)午,因(yin)為明天要上學(xue)的原因(yin),四點多(duo)就走(zou)了,晚上,我們又下(xia)館子吃飯(fan)去了。
晚上,鞭炮聲依舊在耳邊回(hui)響著。
這個元宵節真開心。
篇二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終都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那天是臘月二十四,一大早起來,我們就趕回了老家甘垛,因為今天是傳統節日——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據說春節就是從這一天拉開序幕的。下車后,我立刻忘記了煩惱,只記得這幾個字——自由,輕松。我纏著爺爺奶奶給我準備了一大堆的干草和蘆葦,只盼著天快點黑,好讓我早點點燃它們,盡情地玩個夠。
盼呀盼呀,終于等到天黑了,我飛快地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點起了火,并不停地往火堆里加干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爺爺先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放到火上焚燒。嘴里還大聲禱告著: “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爸爸、媽媽、二爺爺、二奶奶和姑媽、姑父一起圍著火堆說說笑笑。這時,我一拍腦門,飛也似的奔向家里。把小狗來來抱了出來,因為我怕它凍著,我要讓它和我們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爺爺看著我那調皮樣,笑嘻嘻地對我說;“曈曈,你能抱著小來從這火上跳過去嗎?”我轉頭用眼神詢問媽媽可不可以,媽媽含笑點了點頭,于是我抱起小來后退了幾步,起跑,騰空,啊!我抱著小來跳過來了!我們一家人笑得前俯后仰,這時候,爸爸笑著對我說:“跳火堆就代表著來年不管做什么都會像這火堆一樣的旺!”我問媽媽是真的嗎?媽媽笑著點了點頭,并向全家發出了號召:“來,讓我們大家一起跳,讓我們全家來年紅紅火火!”……
大火燒完后,我們意猶未盡地又放起了焰火“哧”只見許多顆火珠飛上了天,然后“啪”的一聲,綻開了無數的焰花,藍的、紅的、黃的……美麗無比。看得我眼花繚亂,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為可以在鄉下待上一晚,但我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任我說盡了好話,還是被老媽一手拉回了高郵,不過我還是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
篇三
傳說這天晚上,送灶王老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一年的情況。天黑之前,把新請來的灶王爺貼在鍋灶的上方,把去年的灶王爺拿下來,放在一疊燒紙里,里面還有新灶王爺上面裁下來的一匹灶馬,準備晚上一起燒了。灶馬好駝灶王爺升天。
過去的多少年里,在我們家鄉的每戶人家。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都要買上幾個糖瓜,盛上一碗餃子,晚上供在灶王爺跟前,送灶王老爺上天。家里的大人燒上香,燒了紙和灶馬以后。在灶王爺跟前跪倒,虔誠的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上天堂,七天七夜下來過年。少帶口舌是非,多帶五谷雜糧。”念畢,磕頭作揖。一家人把來年一年的收成好壞都寄托在灶王老爺身上。
實際上,買糖瓜是粘住灶王爺的嘴,目的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壞話。吃餃子是封住灶王爺的嘴,也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壞話。因而,灶王爺在我家鄉一帶就成了家家的“一家之主”。給灶王爺寫的對聯都是同樣的語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灶王爺在我的家鄉一帶是備受崇拜的。但我覺得。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供了那么多年灶王老爺,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財富,祖祖輩輩還是生活在貧窮的環境里,家庭也不富裕。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生活雖然提高了,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生活還是捉襟見肘,沒有過多的物質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地,人們的生活卻越來越好了。我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住上了新房,彩電,冰箱,電腦,空調,一應俱全。灶王爺還是那個灶王爺,但是,家鄉的人們富足了,我感覺,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不僅是灶王爺,還有黨的富民政策。
正在我沉思中,暮色降臨,遠遠近近的爆竹聲不斷響起,此起彼伏的煙花映紅了夜空,絢麗多彩的花朵在空中綻放。家家戶戶的窗口透出燈火的光暈,溫暖,溫馨。倏忽間,在一大家子的嘻鬧聲中,過小年了。我覺出了一種平凡而簡單的幸福,這幸福,來自于對灶王爺的崇拜,來自對幸福生活的滿足和向往,來自親情的溫暖,來自家人的團聚帶來的喜悅。
此時,我家的餃子、糖瓜(gua)也(ye)擺了灶(zao)臺上(shang),過小(xiao)年的儀式也(ye)該開始了,如今已經富裕了,但(dan)愿灶(zao)王爺(ye)上(shang)天回(hui)來,給(gei)我們帶來幸(xing)福、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