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每日一練:資料分析練習題答案【11.30】#】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將于2017年12月10日舉行,©無憂考網為幫助(zhu)各(ge)位考生(sheng)順利通過考試,特別(bie)整(zheng)理(li)了國(guo)家公務員考試行(xing)測每日一(yi)練:資料分析練習題(ti)答案,希望對(dui)大家有所幫助(zhu)!
1.【B】 解析:文段通過介紹古巴比倫時代人們在制作黏土代幣中的一些變化,引出了文字的產生。文段最后一句“于是文字被發明了”進行點題。主旨應為“古巴比倫文字是如何產生的”。A項,貨幣發展史在文中沒有提及,排除;C項,文字象征文明的開始,但是本文中沒有提到文明的發展,排除;D項,商品交換不是文段重點,提及商品交換是為了引出“代幣—文字”這一中心。
2.【A】 解析:解答的關鍵是把握文段中的時間先后順序。文段屬于分—總結構,文段中有明顯的時間標示詞南宋、3世紀、唐代及13世紀、1700年、此時等,上述不同時間段均有人口遷移,所以文段整體講述的是人口遷移的過程。文段最后一句:此時,中國大半人口已住在長江以南,概括全文。因此,結合選項應該選擇A。B項文中并未提及;C項人口遷移原因在段首即有交代,但是文中沒有進一步進行分析;D項與文段第一句話的意思相近,但屬于片面信息,排除。
3.【D】 解析:根據文中第一句判斷,A項錯誤;由文段的第二三句可知,沒有說酈道元首先用“天池”指稱山原上的湖泊,B項錯誤;文段沒有提及山西寧武縣管涔山上的天池趨于干涸,C項錯誤;根據文段最后一句可知,“天池”現在的含義與《水經注》相一致,D項正確。
4.【B】 解析:A項錯誤,文段中石頭城只經歷過一次搬遷,并沒有多次搬遷;B項正確,由“211年,孫權……次年營建了石頭城……地勢靠近長江”可以得出;C項錯誤,楊行密將石頭城遷到清涼山,而并非由其命名;D項錯誤,石頭城始建于三國時期不是五代十國時期。
5.【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論點:徽州文化具有自然與人文、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融合的整體性特征,然后用實例進行論證,結尾與段首再次呼應。全文意在體現徽州文化的特征。B、C、D選項均未體現徽州文化特征的具體例證,不能涵蓋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