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蘇教版2017九年級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蘇教版2017九年級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1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
A.70B.80C.90D.100
2、2011年6月30日,xx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決定。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到()元。
A.2500B.3000C.3500D.4000
3、2011年7月8日至9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工作會議。
A.農業B.農村C.水利D.水電
4、2011年6月25日,第3xx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我國的()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A.貴州丹霞地貌B.杭州西湖文化景觀C.湖南鳳凰古鎮D.河南少林寺
5、第()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我國大陸人口共()人,與2000年相比,10年里增加了7390萬人。
A.五、13.51億B.六、13.39億C.五、13.97億D.六、13.97億
6、2011年7月22日,()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恐怖事件,共造成77人死亡。
A.丹麥B.瑞德C.美國D.挪威
7、2011年7月9日,()共和國成立,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6xx屆聯大通過決議,接納其為聯合國第193個會員國。
A.南蘇丹B.北蘇丹C.利比亞D.北朝鮮
8、2011年7月5日,()就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這是該組織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總裁。[
A.拉加德B.潘基文C.卡恩D.沃爾福威茨
二、選擇題Ⅱ(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9、藏族民歌《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聲。那么,x藏“驅散烏云見太陽”是指().
A.x藏和平解放B.第xx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新中國的成立D.抗日戰爭的勝利
10、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是
A.新中國的成立B.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C.x藏的和平解放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下圖是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分析上表數據變化的情況,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中國農業生產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項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糧食(億公斤)1950.5143526.4
棉花(萬擔)3280212635.2
油料(萬擔)7542340554.9
生豬存欄數(萬頭).6
A.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D.“文化*”的影響
12、某電視劇描述了1957年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在這一年,劇中的主人公不可能經歷的是()
A.從廣播里聽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新聞
B.在首都北京馬路上看見國產汽車開過
C.從報紙上看到“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超額完成
D.乘坐火車通過武漢長江大橋
某校學生的社會調查小組通過向不同的人采訪收集到以下信息:據當年親歷者們回憶,在1952年的時候,他們很高興分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不過,后來他們的自留地.家畜等都被收歸公社所有,必須集體去種田;到了1980年以后,他們又可以正大光明種“自己的田”了。據此回答13----14題:
13、1952年,他們很高興分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
A.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實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D.鎮壓了*
14、從必須“集體去種田”到種“自己的田”的變化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C.中共xx屆xx全會召開D.經濟特區的設立
15、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種指出:“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就是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這表明毛澤東主張()
A.一邊倒政策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C.另起爐灶D.和平外交
16、2011年胡錦濤訪問美國,恰逢中美關系發展的關鍵時刻。40年前,小小乒乓球擊破堅冰,中美交往大門重新打開。40年來,中美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乒乓外交擊破堅冰,而促使中美關系由緊張趨于緩和的事件是()
A.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B.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
17、今年是辛亥革命勝利100周年,政協主席賈慶林表示,政協將舉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無獨有偶,臺灣也將為慶祝辛亥革命100周年而舉行盛大慶祝活動。兩岸同慶辛亥革命表明()
A.“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B.兩岸邦交已實現正常化
C.全體臺灣人民希望祖國統一D.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18、對聯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內容的演化也折射出歷史的滄桑巨變。下列對聯反映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歷史現象的是()
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B.深翻土地畝產萬斤糧,土法上馬日產千噸鋼
C.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D.港澳回歸揚眉吐氣,申奧成功萬眾歡呼
19、某同學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參考文章是《“冷戰”的緣起》《北約與華約的對抗》《從蘇東劇變到多極化趨勢》。據此判斷研究報告的主題應該確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A.世界格局的演變B.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C.中東局勢的動蕩D.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
20、北約從2011年3月27日開始對利比亞進行軍事行動,其理由是所謂的“保護利比亞平民”。事實上當年北約成立的目的是()
A.建立西方集體防御體系,對抗蘇聯B.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C.對抗華約D.幫助歐洲復興經濟
21、恐怖主義是現代世界的毒瘤,為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地區和平,中國參加了()
A.七十七國集團B.上海合作組織C.世界貿易組織D.聯合國
22、進入新世紀后,非洲人民有一半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非洲的兒童死亡率是14%,8億多非洲人口中,40%是文盲,造成非洲人民這種狀況的的原因有()
①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的不等價交換
②歷長期的殖民掠奪和統治
③獨立后長期的不穩定和戰亂
④非洲人民的愚昧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來
目前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到1%以下,已進入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我國人口增長的勢態不容樂觀,當前和今后十幾年,我國人口數量仍將以年均800萬到1000萬的速度增長,據預測,到2033年前后,我國人口可能達到15億左右。以下是2009年人口數及其構成。
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回答23-24兩題
指標總量0——14歲15——59歲65歲以上
年末數(萬人)9209711309
比重(%)10018.569.08.5
23、材料反映出我國的人口問題有()
①人口素質低②人口老齡化嚴重③人口總量大④人口分布不平衡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上述人口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有()
①環保意識、節約意識薄弱②給就業、教育、住房、醫療保健等方面帶來壓力③加重國民經濟負擔,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給家庭、社會保障體系加重負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0年12月,備受關注的坎昆氣候大會落幕,大會最終達成折中、平衡與靈活的“一攬子方案”《坎昆協議》。回答25-26題。
25、全球氣候變暖屬于哪一類環境問題?
A.環境污染B.生態環境問題C.水土流失D.荒漠化
26、此次氣候大會的召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A.可持續B.共同性C.公平性D.一致性
27、下列對漫畫《“合法”污染》認識正確的是
①有的地區仍存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繁榮
的短視行為
②經濟要發展,環境污染在所難免
③環境保護應成為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④任何企業都必須依法生產,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0年10月1日,我國“嫦娥二號”繞月探測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1年7月28日,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創下了5188米的下潛深度……,我國在科技領域成就顯著。據此回答28-29題:
28、40年前的一項科技成果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該技術并試驗成功的國家。這項科技成果是指()
A、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B、“東方紅l號”衛星的發射成功
C、“神舟5號”飛船的往返成功D、“東方魔稻”的育種成功
29、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取得成功、“嫦娥二號”的發射成功,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意義在于()
A.改變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的現狀B.擴展資源的開發范圍
C.提高資源的利用率D.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
30、現在全國各地普遍在用水用電上采取“定額用水(電)”、差別水(電)價”和“階梯式水(電)價”。在居民正常用水用電量的范圍內,水電價格為某一較低價格,而對超出正常量部分,按照超額部分實行階梯式遞進的價格。這樣做有利于()
①緩解資源短缺現象②提高資源人均占有量
③解決資源污染問題④增強人們的節約意識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1、位于蕭山區蜀山街道的蕭山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區一家垃圾發電廠,主要是通過焚燒垃圾來發電,一直擔負著我區70%生活垃圾的處理,昔日污染環境的垃圾,經焚燒發電變成了電能,也支持了我區的經濟建設,這體現了()
A.依靠法律保護環境B.努力開發新能源
C.依靠科技發展循環經濟D.節約資源已經刻不容緩
32、中學生小明所在學校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校園”創建活動,以下同學的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小雅把舊作業本的背面當草稿紙使用②小紅把洗手、洗臉的水用來沖廁所
③小海到商場購物拒絕使用塑料袋④小周經常去郊外餐館吃野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3、2011年1月12日海地發生里氏7.3級強震,3月10日我國云南盈江縣發生里氏5.8級地震,3月11日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9.0級地震并引發大海嘯,10月23日土耳其發生里氏7.2級地震……,最近幾年,地震、火山爆發和異常天氣現象給人類造成的災害比數十年前明顯增多。這說明,地球正變得對人類愈來愈充滿敵意和危險。這是人類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中因破壞生態環境而付出的代價。它告訴我們()
A.地震屬于自然災害,與人類的活動毫無關系
B.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全球生態環境惡化
C.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D.自然災害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遠低于戰爭等人為災害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10分、9分、7分、8分、8分,共42分)
34、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
2010年9月22日,溫家寶總理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發表了題為《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的講話。
材料一:溫總理說,1978年到2009年,中國的GDP年均增長為9.9℅,人均GDP增長超過12倍。2000年,我國已經實現從貧困到溫飽的跨越,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材料二:中國若干重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總體上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中國已成為貿易大國,但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術仍然大量依賴進口。中國沿海地區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現現代化的繁榮,但中西部和廣大農村的不少地區仍然相當落后,還有1.5億人口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平困線下。中國的現代化走到今天,先進落后并存,新舊矛盾交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國情,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中國。
材料三:盡管我國的綜合國力還要大大增強,但中國的發展,絕不會“國強必霸”。
(1)材料一中我國取得這些成就得益于國家實施的哪一政策有關?(1分)
(2)材料二中提到“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中國。”中國的真實是什么?結合材料分析原因。(5分)
(3)中國的現代化走到今天,先進落后并存,新舊矛盾交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請問中國面臨怎樣的挑戰?(2分)
(4)從我國的外交政策角度談談為什么中國的發展,絕不會“國強必霸”?(2分)
35、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共9分)
材料一:60年前,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全球赴朝鮮戰場,與擁有世界上大武器裝備的美軍進行殊死較量。60年后,戰爭的陰云依然籠罩著朝鮮半島。2010年11月23日在西部爭議海域發生炮戰,美韓隨后宣布自28日開始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黃海)舉行24小時不間斷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將持續到12月1日,美三大航空母艦參加這次演習,半島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材料二:2011年8月1日,朝鮮外交部表示,朝鮮將會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8月4日,我國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和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就重啟六方會談交換了意見。朝鮮半島最后一次六方會談還是2008年12月進行的,至今已經擱淺兩年多。對我國來說,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實現半島的無核化一直是我們的目標。
材料三:20世紀后期,面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鄧小平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
(1)60年前中美之間展開一場殊死較量是指什么事件?中國出兵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朝鮮半島局勢反映出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是什么?根據材料一二分析造成60年后朝鮮半島局勢依然緊張的因素有哪些?(4分)
(3)根據材料三說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應怎樣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3分)
36、讀“世界某地區的統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共7分)
年份森林覆蓋率
(%)耕地面積
(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
(%)糧食總產量
(×10萬噸)
1990年19333101.025
2010年12478350.975
(1)描述該地區20年來森林覆蓋率與耕地面積變化現狀。(2分)
(2)指出目前該地區面臨的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1分)
(3)依據材料分析導致該地區20年來糧食總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7、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配合這次人口普查,某網站“人口論壇”發起了征集感受活動。
本頁主題:“網羅”感受打印|加為IE收藏|復制鏈接|收藏主題|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樓主]
文明人13億人口是包袱也是財富,之間轉換的關鍵是提高人口素質。[1樓]
大力士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是提高人口素質。[2樓]
小博士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都
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直接的關系。[3樓]
敬老族我國已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應該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4樓]
我猜猜本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將再次證明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必將繼續實行
計劃生育政策。[5樓]
(1)以上網友的留言中,你認為不正確的是▲(填寫樓號),并請糾正?(2分)
(2)根據3樓的說法可知,人口問題的實質是什么?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4分)
(3)按照4樓的說法,怎樣做才能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2分)
38、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
材料一:2011年7月2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中國科學發展質量報告2011》,對我國29個省區市的的GDP發展質量進行排序,北京、上海、浙江位居前三位。本次排序是我國首次就DDP發展質量進行排序,這對改變以往以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材料二:胡錦濤強調,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增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找準國際產業發展新方向,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1)根據材料一,我國就GDP的發展質量進行排序,符合我國哪一大戰略?(1分)
(2)從資源和環境的國情角度說說為什么我們在強調GDP的同時,還要注重GDP發展質量?(4分)
(3)結合材料二,為促進浙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請給浙江企業提出三條合理化建議。(3分)
歷史社會答案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12345678
CCCBBDAA
二.選擇題Ⅱ(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951
ADBABCAADCAAB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ABBBBDBBACCC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5小題,按序分別為10分、9分、7分、8分、8分,共42分)
34、(10分)
(1)改革開放(1分)
(2)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科技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4分)
(3)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其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的壓力。(2分)
(4)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的xx屆xx全會以來,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賦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內容(2分);
35、(9分)
(1)抗美援朝戰爭。支援朝鮮,保家衛國(2分)
(2)總體和平,局部戰亂(2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核武器的威脅。(2分)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3分)
36、(7分)
(1)森林覆蓋率下降、耕地面積減少(2分);
(2)水土流失加劇(1分);
(3)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致使糧食產量下降。(4分)
37、(8分)
(1)不正確的是2樓。(1分)正確的應該為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是控制人口數量或者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是提高人口素質。(1分)
(2)人口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1分)負面影響: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加重了國民經濟的負擔,阻礙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社會就業、教育、住房、交通、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等方面帶來較大的壓力。(3分)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2分,任選其中兩點即可)
38、(1)可持續發展戰略(1分)
(2)因為我國資源人均占有量少(1分),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1分),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仍在加劇(1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降低單位GDP的能耗,減少對資源的消耗,減輕對環境的破壞,這樣我們才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科學發展。(1分)
(3)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投入,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采用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3分,任選其中三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