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了開場了,前面的都坐下,哎,那個矮個子微型帥哥,說你呢,坐下。”
1、閱讀:這是語文部分的核心能力,對語法和邏輯甚至數學都有巨大的影響,怎么強調閱讀能力也不過分。
要加強閱讀,需要基本的詞匯量,我覺得四六級詞匯是基本的,托福詞匯很重要(不過新東方出的那本張紅*的托付詞匯真是太爛了,詞義太不準確,也不知道她們查的什么詞典,害得我基本上自己查詞典重新注釋了一遍)。GRE詞匯基本不必要(當然背過更好啦,我只背過一半,而且忘的差不多了)。我的詞匯量不亞于考過GRE的人(當然別跟他們那些古怪的詞,那我可不行),基礎就是四六級詞匯加上雜七雜八背過的什么新概念3-4冊、4000、10000、20000詞匯,其實后來發現跟托福、gre詞匯有不少重疊的地方。當然我四六級都是優秀啦(N年以前的事情了)。所以有時間的考友覺得詞匯量不夠的可以先補充一下。做完OG后,建議用gre閱讀長文練習,嚴格限定10分鐘一篇。開始可以只求速度不求準確,逼自己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憑感覺選擇答案。后我做到了10分鐘一篇長文,十道題一般錯一道,多錯三道。
有機會讀一讀businessweek,Times,Forture等雜志,在校的考友有福啦,圖書館就有。多讀就會發現其實里面有不少重復出現的GRE單詞(想必GRE單詞就是英美知識分子們常用的詞匯),這些詞自燃不用背就記住了,還有一些慣用的表達方式,敢情老美也有八股文風。熟悉以后考閱讀就輕松一些。工作以后我也基本上不讀了,但上學時在經院的資料室讀的不少。不過對于文學評論、藝術評論我還是暈菜,誰讓俺是理工出生那?對于自然科學的閱讀,那是我得強項。
書面練習差不多了,就上機練習,因為屏幕上閱讀的感覺是不同的,不練習恐怕想定位也定不了。princeton和kaplan都行,后者較難。。我看到有人談論作筆記,但我不贊成作筆記。因為機讀作筆記不方便,效果也不一定明顯,反而降低速度。我曾經試過作筆記,但后來完全放棄了,靠記憶定位。也曾經考慮練習用彩筆在屏幕上作定位(有點刻舟求劍的味道),但感覺實在太過離奇,怕被監考官揪出考場,況且彩筆也帶不進考場里。
想起一個笑話:某人學用電腦,開機后發現不知道怎么打開一個文件,就打電話找技術支持啦。
某人:喂,我怎么才能打開那個文件?
技術:用鼠標箭頭選中他啊...
某人:怎么選中?那個箭頭不動啊?
技術:怎么會?你拿到鼠標沒有?
某人:在手里吶...
技術:那你在屏幕上試著挪動你的鼠標啊?
某人:...(挪動中)...動是動了,可是動的很不規律啊...
技術:????(暈菜中)你在屏幕上挪動鼠標,停在圖標上面,點一下看看
某人:(照做)...點啦,沒反應啊?
技術:怎么會?...
某人:(急了)你趕緊過來看看,要不然本大爺投訴你...
技術:(汗)來啦,馬上來
(技術狂奔70公里,從海淀到通縣)
技術:我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某人:就找你說得做啊...(拿起鼠標,放到屏幕上,滾動...)
技術:%$#$@*&*%%$#$**%$ (撲通......)
言歸正傳了。我發現kaplan軟件里有針對各個考試部分的講解,其中對于閱讀的講解很有啟發。大意是:閱讀時拋棄細節,提醒自己只關心“文章是關于什么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觀點如何”就夠了,如果題目問到細節,再去文中尋找。基本上正式考題里關于主旨的題居多,但模考軟件中似乎老考細節題。
2、語法
一開始語法是我薄弱的,上新東方時一般練習都有50%以上的錯誤率。苦惱不已。后得一同學點撥,上窮碧落下黃泉,覓得葵花寶典,劉振民語法,就是白大俠課堂上耿耿于懷的那本書(新東方書店有售)。果然大手啟發。話說我這位同學也是神人,在深圳工作兩年后棄職回京,專攻出國,當然他是學究型人才啦走的是PHD的路子。一晃一年,GRE23**,GMAT750,作文5.5,托福660,已然在去年全獎YALE PHD去也,而且還拒了MICHIGAN的DBA全獎。我這位同學臨別語:“研習此書三遍,語法可無憂矣。”遂乘機*冒煙而去。得此錦囊,喜不自勝,半年時間我韋編三絕,終于達到80%以上正確率。信哉斯言!!!其實該書主要內容都是來自白大俠教義,難怪白大俠談到此書便氣不大一出來,口口聲聲痛罵剽竊。個人認為,白大俠對于英語語法研究作出了出類拔萃,可以說是非人的貢獻,同時取得了非人的成就。他總結的那些語法規律,集中體現了先進的英語考試文化和廣大考試人民的利益,至少達到了兩個代表的境界(還差一個),但已經達到了有寄托史以來英語語法研究的高峰。這些規律斷斷是在任何字典上找不到地,全部出自白大俠吃草擠奶般刻苦思索的結果。再加上白大俠正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對Janpanimal秋風掃落葉般的不共戴天,不遺余力的打擊,因此偶對白大俠敬佩的N體投地,感動的涕淚已盡繼之以血。惜乎白大俠講的內容雖好,整體組織卻凌亂不堪,猶如一顆顆明珠散落,讓人顧此失彼。劉振民的價值在于把它們組織在一起,頭緒非常清晰。竊以為,他們兩人可以攜手推出修訂版,雙劍貉斃,必定能夠推動殺雞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劉書中的所有練習題都來自OG和新東方補充材料。不過需要提醒大家,劉書的部分答案和講解錯誤,需要參OG的答案和講解。不可全信,慎之慎之。回頭來看,語法重點是“主謂一致”“比較”“平行結構”,這三部分朋友們一定要重點練習。
3、邏輯
這是偶的強項,誰讓偶學計算機出身的呢:),當年的什么數理邏輯代數結構集合論群論圖論,還有天殺的計算復雜性的煎熬不是全無效果的啊。剛上新東方時基本上正確率已在70- 80%左右,所以可能我在這部分說什么都缺少普遍意義。我得體會是邏輯的基礎是閱讀,迅速閱讀很長的提干,搞清關系,這是選擇答案的基礎。題干意思都沒搞清楚,根本談不上邏輯推理(這可跟語法不同,語法題意思搞不搞懂大多數情況不會影響正確選擇)。其次才是技巧,新東方的講解還是有一些價值的,畢竟人家殫精竭慮做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邏輯題型做了基本的分類。熟悉一下一踢死設置選項的習慣還是有助于正確選擇的,有了感覺后做題一看選項,正確答案往往給人正中下懷的快感。就此狒狒的總結雖則不能放之四海皆準,但也不失為居家旅游、殺人放火、男女皆宜之考試利器。LSAT我做過一點,覺的推理太縝密,錯誤率可以不高,但花時間很多,GMAT邏輯不會有那么難,也不會有那么縝密。所以后來沒做了。建議以OG為主,新東方補充材料為輔,機考練習多用princeton(kaplan的邏輯思路好像有點不同,要小心)。
4、數學
先熟悉基本數學詞匯吧,讀懂題干意思是基本功。別的嘛,細心細心再細心。高中學文科的要努力,排列組合不好的要補補,好像一踢死高分值題目都是排列組合題,想拿滿分的朋友要注意了。還有就是基礎數論,什么整除啦,余幾啦,質數啦,因子啦......數學基礎知識可以訪問一些中學教學網站(用google檢索一下),上面講的非常清楚(看起來會有點慚愧的感覺,人家小孩怎么都會,我我我......)。感覺數學網上交流非常有價值,特別是當月的交流總結一定要看,前幾個月的也可以看看,反正也沒有別的題可作了,就當練習作吧。多練習對數學很有幫助,我考前一個星期基本上每天都做(不好意思,上班基本上沒干活)。雖然偶月初考試沒遇上什么,但多練習對養成縝密思維有好處,特別有助于應付DS題。不過感覺網上討論的答案常有錯誤,可能機委們智者千慮也必有幾失吧,反正不可全信。
5、作文
對于AA,模板及其重要,好的模板概括了常見的邏輯錯誤,基本上構成了文章主干,到時候等于填充就行了。對于AI,模板意義小很多,還得靠自己編觀點和句子。不過網上交流的信息也很有價值,近出現過的題目容易考,可以自己總結一下,重點準備出現頻率高的AI題目。Ai無話可說時就For example,例子沒有就編一個,反正老美也高不清楚真假。另外要強調的是打字速度不能太慢,不然會寫不完的。我得感覺是練一個星期就能提高,半小時400字應該沒問題(當然是指你有話可說的情況下)。至于字數對分數的影響,眾說紛紜。偶那位yale神人同學認為沒有必然關系,據稱他的考試作文都只有300字左右(他打字慢)。但是他的結論未必符合所有人(誰讓他牛哪?),據另一位繼承了yale同學全部GMAT資料的同學稱,他發現yale同學寫了題庫里的所有的Ai題目(不是提綱,是全寫出來,100多道啊,兄弟),而且寫的是妙筆生花,讀起來“宛若處女”Like a virgin,hemhemhem,like a virgin,錯錯錯,對不起,把麥姐的歌詞寫出來了,走神了,是“宛若Times和Fortune”上面的文章。我相信這位繼承人同學不是謬獎,畢竟他自己也是托福只錯一道的高手啊。不過不是全日制備考的朋友肯定沒有時間這樣做,那就建議考慮照我本節開頭的辦法吧,事半功倍。偶還是持謹慎態度,文章越長越好,so long as你別犯太多語法錯誤。我估計我得AA有400字,AI有350。寫作手法嘛(呲!俺們這英文哪能談什么寫作手法?),那就開門見山吧,first、second好,老美看得清楚。總的來看,偶的分數可以無愧面對大牛同學,不過作文就只有拜倒下風了。
6、其他
我得全部資料為:
新東方學習班資料=OG+新東方補充材料(主要是過去的真題)+講義(有點入門價值)+孫員作文(有點價值)
GRE閱讀(好東東)
LSAT第一冊(只做了一點)
劉振民語法書(好東東)
模考光盤一張(D版,街上買的),含KAPLAN(好像是97年版,現在聽說有新的,沒見過)、
princeton、pp2(沒做),還有些舊題(基本沒做)。
新東方還是值得一上的,至少可以讓你迅速入門,后面就修行在個人了。我的復習經歷斷斷續續持續一年,順序是:上班,把OG,補充材料都做了兩遍(三遍沒必要,題目都快記住了還做有什么意義??),然后GRE閱讀、劉振民語法(先后三遍,當然中間隔了一段時間覺得又有點忘了就又看),然后模考。
Kaplan確實比一踢死高出一籌,好像kaplan模考平均成績+80~120=真實考試成績范圍。Kaplan數學好像不難,基本上沒有排列組合題(我用的是1997版,不知道新版的如何),這一點不同于一踢死。不過它的的閱讀簡直是惡夢,每片都在75行左右,全是文學藝術社會學題目,語文部分能夠應付kaplan(應付=在75分鐘內做完),一踢死就真的一踢死了。但是kaplan的邏輯題好像思路跟一踢死不太一致,不能過分沉迷其中。Princeton的邏輯基本符合一踢死的思路可以多做,不過總分數好像給的偏低耶。考前一天就不要看太多了,不如休息放松。
我得模考成績供大家參考(分別按照模考先后順序):
數學(錯誤題數)語文總
kaplan:
cat1:50(9) 36(18) 650
cat2:50(3) 33(18) 630
診斷:46(2) 45(3) 720
cat3:50(0) 34(11) 660(考前兩天得此成績,驚喜不已)
不過我不理解kaplan的分數計算方法,數學錯9個是50分,全對也是50分?
princeton:
cat1:59(?) 49(7) 740
cat2:59(3) 45(?) 720(剩了一道題沒做完)
cat3:59(2) 44(12) 710(考前一天得此成績,心里不爽)
pp2、pp3我沒有時間作了,聽說簡單,界面跟考試一摸一樣,可以看看,熟悉熟悉。到www.mba.com上面免費注冊一下就可以當了。
總的來看GMAT要均衡練習,循環練習,不要覺得自己哪一部分強就好久不看,那樣怕會忘掉感覺。閱讀要不厭其煩的練習(好在閱讀資料多,不怕沒題作,偶的GRE長文就還有十幾片沒時間做了),數學也要隔三差五做做別人貼出來的題(OG題太弱智,不要老做,兩遍足矣),語法劉振民的書夠用了(三遍不過崗哦),邏輯OG+新東方補充題為主吧pp3也可以用,作文考前一個月開始關注完全來得及,早看了也沒有用(偶半年前基本上寫過一遍AI所有題目的提綱,后來好久沒看,覺得對考試用處不大)。當然,我只是針對一般英語還行,偶爾還用中國英語寫幾個語法一塌糊涂的email的朋友而言。覺得自己作文水平奇差,翻字典半天寫不出一句正確句子的朋友還是早動手為好。就這些吧,感謝MBA8給我們一個交流的場子,祝大家順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