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匠精神”從何處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
二、“工匠精神”是什么?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同時也是專注、執著,甚至包含一種浪漫主義情懷。但相對于大多數企業和職工來說,“工匠精神”依然是時下社會的“稀缺品”。有代表委員表示,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背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三、“工匠精神”在當代如何發揮效用?
一要轉變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技能勞動者一樣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轉變觀念要以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為基礎。只有全社會營造重視職業教育、重視技能人才培養的氛圍,人們的觀念才能夠逐漸得到轉變。
二要提升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就要求職業技術教育要提高師資力量。職業技術院校要注重培養知識和技能兼備的雙師型人才。
三要深化校企合作。發展現代職業技術教育,一定要明確學校和企業的雙主體地位,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利于為企業培養需要的人才。
四需政府的重視與扶持。要通過加大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等支持力度,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和社會榮譽感,進一步激發他們追求精益求精的積極性,同時也會鼓勵更多年輕人進入這個職業,讓更多人的人以當技術工人為榮。
工業的發展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的主導力量,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要作用。我國制造業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實現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實現制造業產業升級。其中“工匠精神”顯得尤為重要。